张 磊 周芸熠
(金陵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9)
国际图联《青少年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Guidelines for Library Services for Young Adults)指出:“处于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青少年应享有与其他年龄群体相同的图书馆服务。”[1]青少年是图书馆读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着特别的教育、信息、文化以及娱乐需求,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服务也正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宣言》中“不同年龄的群体必须能找到适合于他们需要的资料”的精神。[2]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下,面对青少年多样化、动态化的阅读需求,图书馆是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快乐阅读方式、推广全民阅读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
推广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和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青少年读者正处在逐步认识社会、求知欲望强烈、读书兴趣广泛的成长阶段。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是在培养他们人生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提高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使其通过阅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对文化、自然、社会的认识水平。在知识层面上,使其成为有丰富知识的人;在做人的层面上,发展完善个性品质,成为有涵养的人。[3]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关注青少年阅读,才能推动整个社会阅读的进步。“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4]通过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来激发青少年终身阅读、鼓励青少年终身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为国家做好人才储备,为逐步增强国家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青少年的阅读问题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与核心之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的传播也呈多样化趋势,青少年的阅读行为、方式、兴趣和习惯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浅阅读”[5]、“参与型”阅读、“偏向性”阅读、手机阅读成为青少年读者的阅读新特点。公共图书馆要顺应传统服务方式向现代化服务方式转变的趋势,利用便利的网络条件,创新阅读推广模式、启发阅读需求、提高阅读效果,引领新媒体时代的青少年阅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都有属于本地区的读书活动,有400多个城市及部分农村开展了“阅读日”、“读书月”、“读书节”、“阅读推广工程”等活动。[6]青少年的阅读需求与阅读服务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青少年阅读依然呈现出一种“匮乏”状态。正如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在采访中所说:“当下青少年阅读的现状:功利性阅读多,情趣性阅读少;浅阅读’多,‘深阅读’少;图像阅读多,文字阅读少。”[7]
当代家庭阅读氛围不浓厚,家庭藏书意识更为浅薄。为了孩子能得高分、上名校,家长更多地停留在“功利性”的教学课本辅导书上。对于课外阅读,家长不关注、不重视,甚至认为读“闲书”会影响学习,严重挤压了孩子课外阅读的时间。这种对阅读认识的误区,直接导致了青少年课外阅读的匮乏,也加大了青少年阅读推广的难度。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老师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进行课本辅导阅读,排斥课外阅读;学生课业负担繁重,也间接导致无法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笔者对南京市几所学校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在3小时以下的:小学生占60%,初中生占70%;基本上没有课外阅读的:小学生占30%,中学生占20%。也就是说,每周读书在3小时以上的中小学生,不超过10%。[8]课外阅读时间的缺失、阅读氛围的缺失、老师正确引导的缺失,致使青少年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截至2006年,我国共有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92个,但是它们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南部、沿海等较发达城市地区,其对农村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覆盖非常有限。其次,我国每年发行的儿童图书有4.6亿册,而平均到3.6亿青少年读者却只有人均1.3册图书,这样的数据在全世界排名第68位。而在这其中,城市与农村儿童的阅读环境差距又非常大,30%的城市小读者拥有80%的儿童读物,70%的农村小读者只拥有20%的儿童读物。[9]我国基础设施的薄弱、人均书籍拥有量较低且分布不均匀的现状以及图书馆员职业素质欠缺等因素,导致无法满足广大青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
除了每年一次的读书节,平时人们很少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上看见“开卷有益”的公益广告,即便图书馆、书店举办一些读书活动也是鲜为人知,参与人数较少。社会各界对于阅读的媒体宣传程度还不够重视,以致无法增强全社会的读书意识,更加无法挖掘青少年阅读智慧的源泉。
面对诸多影响阅读推广工作发展的阻碍因素,图书馆的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也应顺应潮流,体现改革与创新的原则,更新服务理念,创新阅读推广工作,从阅读推广的服务内容、服务途径和服务模式,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与创新,促进青少年的阅读服务。
图书馆可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搜集整理、加工制作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多媒体等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通过合理挖掘并有效整合,加强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建立特色资源库,充分发挥其价值,并且以此为契机打造地方阅读品牌。
4.1.1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地方阅读品牌”
地方文化作为当地风土人情与文化传承的结合体,有着极强的地域特色,如何利用好地方文化资源推广青少年阅读,需要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图书馆应当合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不断创造出让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知识新天地,以此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对当地人物、历史、经济等方面阅读的兴趣,唤醒他们对家乡的炙热感情,最终达到育才、育德的效果,同时,也能使地方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在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中更具有持续性。
4.1.2 推广“办证送券”活动
图书馆可以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协调下,与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名人故居、名胜古迹保护中心等机构合作,推广“办证送券”的活动。即凡是符合年龄段的青少年在图书馆办理借阅证,就可以免费获得城市里其他文化场所的参观券一张。引导他们利用手中的借阅证进行“主动阅读”,通过书籍进一步了解地方文化。
4.2.1 大力发展“移动书屋”
图书馆应打破传统的“阵地服务”模式,开启“主动服务”模式,超越传统文化教育场所的界限,在地铁站、街区广场、市民广场等公共区域设置24小时自助借还机,让青少年随时随地都有机会接触到书籍,感受到“书香”的气息。在书籍的选择上,应侧重于历史人物传记,以此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自强不息的意识;侧重于自然科学读物,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
4.2.2 加强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服务
针对孤儿院、聋哑学校、民工子弟学校里的特殊青少年群体,图书馆更应注重对他们的关爱和帮助,认识到为弱势群体提供信息保障的重要性。除传统的送书上门、提供辅助阅读设备以外,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主题活动,一方面让青少年学会撰写并分享读书心得,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来感悟人生哲理,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关心身边的特殊人群,唤起他们的爱心;另一方面能让特殊青少年群体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感受到书籍给他们带来的知识和快乐。
4.3.1 正确引导使用“新媒体”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飞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已经成为青少年日常学习、娱乐、生活的工具。这些“新媒体”的出现正强烈冲击着传统的纸本阅读模式,也逐渐改变着当代青少年的阅读习惯。
针对“新媒体”资源信息数量庞大但内容纷杂交错、形式多样但良莠不齐的特征,图书馆应利用其自身优势,定期举办培训、讲座,对青少年读者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地利用“新媒体”设备进行阅读。同时,图书馆还应加大力度开发适合青少年读者利用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及购买适合其特征的电子文献、数据库等,让青少年读者能够在图书馆方便、快捷、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利用“新媒体”设备的同时,也在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4.3.2 开创“青少年职业规划中心”
有关调查显示,全国有52%的图书馆为少儿读者提供了不同形式的个性化服务。[10]图书馆可以根据青少年的特点不断开拓创新,开展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在经过一定时期的生活和学习之后,青少年人群已经对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有了初步的想法,图书馆可以针对青少年的现状创办“青少年职业规划中心”,对他们未来的理想和发展给予一定的指导。可以推荐青少年去阅读他们感兴趣的行业书籍,让他们及时了解相关行业的技术动态,以此帮助他们不断提升知识水平;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相关行业的模范人物背后的酸甜苦辣,以此激励他们不断前进。
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旨在帮助青少年人群从小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图书馆应当秉承这一原则,通过创新服务、特色服务来推动青少年的阅读活动,让广大青少年的想象力在阅读中被唤醒,让青少年的智慧在阅读中被挖掘,共同开启青少年阅读的大门。
[1] 国际图联《青少年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http://www.ifla.org/.
[2] 沈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5(4):59.
[3] 杨素音.少儿阅读推广之我见[J].图书馆学刊,2010(5):69-71.
[4] 温家宝参加世界图书日活动: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EB/OL].[2009-12-20].http://www.gov.cn/ldhd/2009-04/23/content_1294455.htm.
[5] 郭力勤.略论公共图书馆与青少年阅读[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1):17-18.
[6] 蔡晓丹.欧美、港台、大陆青少年阅读推广比较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6):31-34.
[7] 中国少儿阅读现状:功利性阅读多,情趣性阅读少[EB/OL].[2011-02-09].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10/05-31/2312635.shtml.
[8] 张艳玲.点亮孩子们经典阅读之灯——谈少儿图书馆对中小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指导[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2):49-50.
[9] 丁文祎.中国少儿阅读现状及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2):16-21.
[10] 任敏.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服务现状分析与对策[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2):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