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教育现状研究

2012-02-15 20:27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公民民主政治

常 睿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170

一、现阶段我国公民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对公民教育持轻视的态度

现阶段我国社会政治环境中存在着人们普遍对政治参与抱有冷淡、漠视态度的问题,普通公民心中民主政治、政治参与意识还比较薄弱,缺乏政治权利意识,当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需求法律和政府,更多的则是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来解决。在这样的政治文化氛围中,作为培养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知识和技能的公民教育在人们心中自然就会被轻视被淡化。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公民教育的内容逐步进入到学校课程中,但由于学生和家长普遍抱有可有可无的无所谓的态度,他们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语文、数学、外语等主干课程上,忽视了公民权利与义务、公民人格和社会生活准则的学习和习惯的养成,当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后,普遍缺乏民主政治参与的意识,这就更加突显公民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结果。

(二)政府在公民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全体普通公民的公民教育

如果说学校是进行系统公民教育的主要阵地,那么社会政治生活则是继续巩固和培养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唯一渠道。如果说学校公民教育是自上而下的教育途径,那么民主实践则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公民教育方式。目前我国民主实践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类似民主选举、村民自治等需要每一个公民参与的民主实践模式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真正实施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里固然有公民政治参与意识薄弱、公民素质低等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政府引导上的不到位,对公共领域的管制过于严紧,工作重心还停留在限制和管制公共领域上,使得我国的公民社会发展比较缓慢。

2.学校公民教育实施过程中时间被挤占

现阶段学校德育课程的分数,小学升中学不会涉及到;中考政治的分数不算到总成绩中去;高考仅是文科的综合试卷中有政治的内容,而且应试的痕迹非常明显;大学中的思想政治课多以公共课的形式出现,更不会引起大学生的重视。据宁夏社科院对500名中小学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8%的小学生反映德育课没有保障,有85%的初中学生反映德育课没有保障。高中由于受高考影响,凡是与高考有关的德育课程学校都“高度重视”,但教学内容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理科班则几乎放弃了德育课程的学习。挤占德育课现象在农村则更为明显,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受条件、师资所限,许多德育课只写在课程表上,实际上根本没有开设。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大学中,公民教育课程被所谓的“正课”挤占,授课和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的现象经常发生,有的已经习以为常,教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从根本上说,上述情况还是由于政府在领导和管理上的疏忽和不到位造成的,仅仅制定出了公民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却没能将实施的效果监管到实处。

(三)学校公民教育实践中的缺陷

1.学校生活对学生来说依然是强制的而非民主的

关于学校生活,教育专家杜威和陶行知先生都提出过“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观点。现阶段我国的学校中,由于教育理念和模式大多来自于对历史的沿袭,绝大多数学校在管理制度上缺乏民主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取强制灌输的模式,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如同上下级一般,甚至老师的话就是“圣旨”。正是由于我们的学校生活缺乏民主的气氛和制度,使得学生不能将学到的公民知识和技能在学校生活中进行强化和实践,反而使他们对公民权利的实现产生质疑,弱化了公民意识,直接影响着公民教育的最终效果。

2.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反馈和评估环节

在我国学校的文化课程教学中,完整的教学过程是能够得到充分保证的,测验、考试对于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来说,可能是比较有效的反馈和评估方法,尽管现在有许多声音对此表示质疑,但考试对教育教学效果起到了基本的保证作用。而对于公民教育,则很难起到理想的作用。公民教育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基础,更重要的就是要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观念并形成习惯,这才是公民教育最终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采用单一的笔试作为反馈和评估的方法,起不到巩固教育效果的作用。现阶段我们的公民教育,考试的题型无非是选择、判断、简答、论述、分析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要点的识记和再现能力,不能体现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这种反馈形式与公民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导致我们无法有效地衡量学生对所授内容的接受、理解、吸收的程度,也就无法对教育过程进行评估,教育效果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修正和改进后面的教育和教学。

3.教学方法机械化应试化

目前我们的学校公民教育的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课堂上的强制灌输、教师向学生单方向传递为主的模式,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写作业、过考试的传统形式。长期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老师感到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认为这是一门枯燥无味、充满说教意味的课程,死记硬背一些东西就可以过关了,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理解、内化所学到的知识并用其修正自己的行为了。公民教育不同于其他科学知识类的课程,仅仅记住几个道德标准、几个法律条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必须要将其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中去,并能够指导实践才算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因此,由于教学方法上的不灵活、机械化、应试化,使得学校公民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强化公民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在全社会普及公民意识和民主政治的思想

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公民教育的普及应该是同步的,缺乏公民教育的滋养和支撑,建立再完善的政治体制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当前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公民教育,提升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就要求政府在进行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政治参与实践来更有效的进行公民教育。

(二)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1.政府要成为实施公民教育的领导者

公民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必须在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方能实现培养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培育公民社会的目的。在实施公民教育过程中,政府应当扮演领导者的角色,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来调控和规范公民教育。美国是公民教育比较成熟的国家,它的公民教育是在政府的间接干预与指导调控下运行的,它的组织管理表现为服务性管理机构和专家化工作队伍。“为了把大学生培养成有教养和负责的公民,美国一些州在法律上规定大学生必修《美国宪法》、《美国历史》等课程,”目的是将大学生培养成积极参与的公民。反观我国,虽然教育部门制定出了一系列公民教育的指导性意见,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政府的干预和调控,更不用说将其提高到法律的高度。因此,我们要想将公民教育落到实处而非只是形式上的过场,就必须加强政府的领导作用。一方面,要更加细化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而且有必要的要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立法来强制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学生学习公民教育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加强教育过程中的指导与调控,对学校教育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管,确保公民教育课程在师资、课时等方面得到充分的保障,避免再出现走过场、挤占课时的现象。

2.加强对公民教育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

公民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科学知识性课程,有其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规律,而现在我们在研究、教学人员的配备上相对落后,更谈不上“专家化的队伍”,同时更加缺乏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和探索。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建立健全专门进行公民教育的人才队伍,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对在职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定期组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同时,稳定现有的教师队伍,从考核标准和待遇方面给予他们充分的保障,使其安心于公民教育课程的教授。另一方面,加强对公民教育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和探索,重点加强对其评估评价体系的研究。突破单一笔试的评价模式,将定量精确评价和定性模糊评价相结合,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和学校评价多方面结合在一起,全面、动态地反映学生的受教育状况,最终达到将公民教育的知识内容内化到学生思想中的目的。

(三)构建学校系统的公民教育体系

1.努力创建学校生活的民主氛围

实施学校公民教育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相关的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积极进行参与的意识和技能,通过经验学习,在实践中将知识、信念转化为行为。学校生活是占学生时间最多的部分,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因此在学校中创建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让学生在参与学校民主建设的过程中获得参与的经验是最有效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学生会,在校务委员会中吸收学生代表等方式,让学生在学校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讨论和辩论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创办自己的社团。这里的社团不仅仅指的是我们现在学校中常见的文艺社团,而应该更多的是参与学校管理的社团。在社团中,学生可以积累选举、竞选、参与正式会议、汇报讨论自己事务等民主经验,为以后步入社会参与政治活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打下良好基础。上述两方面内容目前在我国大学中可以普遍见到,应在巩固此成果的基础上再加强中小学中学生会和社团的建立和完善。

2.教育内容突出培养“人”

由于不同国家的国情大不相同,因此公民教育的内容在不同国家也有着很大区别。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经过2000多年的文化积淀,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以儒家文化为主的完整成熟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重视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完善,重视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的是从人的自身知识、品德的培养再到进入社会、影响社会及国家事务的过程,培养人品德是这个过程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正如朱熹所言:“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做人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传统培养“人”的教育就是现代社会中公民教育的初级阶段,因此我国的公民教育在内容上应当加入传统的做人教育。从每个公民的孩童教育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尤其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民教育内容。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历史类课程,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基础、最有效的途径。②伦理类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知书达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③政治类课程,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④法律类课程,培养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增强遵守法律的观念,这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文明素质。总之,通过上述四类课程的学习,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人格结构,为日后步入社会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公民教育凸显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推动和支持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我们必须加快公民教育体系的建设,提高教育的自觉性,同时加强外部监管,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我国教育的主导精神,使“公民”的角色意识成为社会的主导意识,不断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技能,并最终内化为公民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达到不断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目的。

[1]蓝维,高峰,吕秋芳,邢永富.公民教育:理论、历史与实践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曹润花.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7,(3).

[3]唐土红,林楠.公民教育的政治—文化范式解读[J].西南大学学报,2006,(4).

[4]朱小蔓,冯秀军.我国公民教育观的历史演进[J].民主,2007,(2).

猜你喜欢
公民民主政治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十二公民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