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浮云》中的人物形象看二叶亭四迷的批判意识

2012-02-15 17:47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浮云本田人物形象

刘 宇

(通化师范学院 外语系,吉林 通化 134002)

从《浮云》中的人物形象看二叶亭四迷的批判意识

刘 宇

(通化师范学院 外语系,吉林 通化 134002)

二叶亭四迷是日本近代文学的鼻祖,他所倡导的文学理论和独特的小说创作形式开辟了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推动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他的代表作《浮云》标志着日本近代文学的开始,从第一次运用言文一致的文体进行小说创作的意义上来说,其历史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该文以《浮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人公“内海文三”和与其关系密切的周围人物形象的分析,探究日本近代社会初期人们的内心生活以及作者的批判意识,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小说的深刻内涵。

二叶亭四迷;《浮云》;人物形象;批判意识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二叶亭四迷曾是一位被遗忘的作家,一直到了昭和时期,日本文学研究者在回首近代文学时,才发现了二叶亭四迷这位巨擘。昭和11年4月,中村光夫在《文学界》发表《二叶亭四迷论》的时候,意味深长地说:“如今看来,二叶亭四迷的名字在明治文学史占据着代表地位,是谁也不会有异议的。”[1]中村光夫的这番评论是非常中肯的。而他的代表作《浮云》则更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之作。对此作品我国学者高宁认为无外乎有三点:“一是它的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二是它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另一个则是它‘言文一致’的语体革命。”[2]可以说正是这三方面确立了《浮云》在日本文坛上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本文仅就《浮云》来体察二叶亭四迷的批判意识。

一、《浮云》的创作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日本明治20年代,天皇专制政体经过多次波动之后,终于牢固地确立起来。天皇政府接连颁布了各种律令,在国内形成了强权的统治,要求国民一切都要按照政府官僚机构的要求行事。1887年《浮云》第一部出版的时候,日本社会正处于近代文明开化的萌芽时期,由于受到近代启蒙思想和欧洲文化的影响,明治政府对当时的日本社会进行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只不过是表面的速成品而已,国民思想并未从根本上发生转变,传统的封建思想与新的近代思想的冲突和交替不断困扰着日本国民。而且这种思想矛盾在知识分子阶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不满政府的各种律令,不愿意成为政府的奴仆,内心倍感压抑和苦闷。就是这种新旧思想相互冲突的文明开化初期的社会背景,为二叶亭四迷塑造《浮云》中的各种人物形象提供了活生生的原型。可以说正是因为作者细致敏锐地观察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国民心理,亲身经历了作为知识分子的苦恼与彷徨,才成功地塑造出日本近代开篇小说 《浮云》中各种形象鲜明的人物性格。换句话说,《浮云》这部作品就是当时明治初期社会现象的真实写照。

叶渭渠、唐月梅在其共著的《20世纪日本文学史》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二叶亭四迷最后没有将内海文三的命运写下去,《浮云》中途辍笔,成了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恐怕也是由于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无法调和,以及对时代压抑的不安,没有能力将文三的悲剧写下去吧。因为作者说过:‘旧思想的根源很深,因此旧思想与新思想不协调时,新思想往往就显得没有力量。’”[3]由此可见,文三内心的苦闷与彷徨正是作者内心生活的真实反映。

二、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剖析

二叶亭四迷在《浮云》中塑造了文三、本田升、阿势、阿政这四种人物形象,希求从不同侧面反映明治时代的社会现实和本质特征。对于这一创作思想,作者在《作家苦心谈》中曾写到:“我记得,从第三回开始便产生了写一写日本新思想和旧思想的想法。让阿政代表旧思想,让本田升、文三、阿势代表新思想。”可以说,作者正是想通过对这四个主要人物形象的比较描写,来说明当时明治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表明自己的爱憎倾向。下面就对《浮云》中四种主要人物形象进行阐述和分析。

1.文三。文三是对明治专制主义政府造成的社会矛盾、不良现象不满而苦闷的日本近代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从小就遵照父辈的告诫,循规蹈矩地读书求学,走仕途道路,以便出人头地。王长新在《日本文学史》中这样评价文三:“他正直不阿,诚朴认真,始终如一,不论是做官吏时,还是被免职后,不论是当同事本田升以复职为由‘劝降’时,还是当意中人阿势变心后,不论是感受到世态炎凉时,还是在饱尝人情冷暖后,他都坚持以一个真正的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决不向邪恶势力低下那颗高贵的头。他比较深刻地理解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实质,强烈追求人的平等、权利、尊严。”[4]由此可见,像文三这样的日本明治时代的知识分子业已走上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然而,不得不承认作者笔下的文三也有其思想的局限性。小说中描写到:文三对婶母的辱骂无动于衷,甚至感到不无道理;对本田升的讥讽也只能虚张声势地反驳一番;对阿势的轻薄只能饮泣吞声,束手无策。他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但决不是一个敢于正面向封建势力宣战的勇士。正是由于文三自身浓厚的封建意识,决定了他不能通过某种具体行动把具有决定意义的斗争坚持到底。在面对邪恶势力时他只能表现出无能为力的苦闷、焦躁、动摇和不安。其根源则在于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

2.本田升。本田升既是封建官僚的典型,又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身上有着明显的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他迷恋金钱,卑劣下流,奸诈狡猾,唯一的绝招儿就是溜须拍马。在上司面前他卑躬屈膝,总是摆出一副令人作呕的嘴脸。在同僚面前则颐指气使不可一世,俨然是一副小人相。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文三等人被解雇后,反被科长加薪晋级。随着自身地位越来越高,钱越来越多,作为人最宝贵的尊严也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正好与阿政那种对金钱权势顶礼膜拜的江户封建意识是一脉相承的。正因为如此,当文三被免职后,阿政与本田升同流合污,落井下石,使文三进一步坠入痛苦的深渊。本田升和文三的设置体现出作者对当时日本社会这两种人的褒贬态度,作者同情文三,对本田升则是深恶痛绝的。在作品中作者无情地鞭挞了当时日本近代社会中那些卖身求荣、卑鄙无耻的封建官僚,从而深化了自己批判日本近代社会现实的立场。

3.阿势。阿势一方面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但另一方面又缺乏常性。她喜欢追求新事物,但进步思想不够成熟,是较为轻浮虚伪的日本近代新型女性的代表。她从小聪明伶俐,上学后学业和技艺都很出色,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她对新事物很敏感,但从不探索其本质,只是流于表面的模仿。阿势起初非常敬佩文三的学识,在他的指导下热衷于新知识的学习,还默许了自己与文三的婚事。而且文三被免职后,她也曾在母亲面前为他辩护过。然而,由于内心的虚荣骄傲,再加上本田升花言巧语的迷惑,阿势在感情上开始逐渐疏远文三,最终投入了本田升的怀抱。作者把阿势塑造成这样一种新女性的形象是有其特定意义的。在某种程度上,这个新女性形象反映出日本明治初期空谈“文明开化”的知识分子的虚荣和轻浮,这正是当时日本知识分子乃至整个日本国民共有的特性。

4.阿政。阿政是日本封建势力小人的典型,这一点可以从她对文三免职前后态度的转变中清晰地看出来。文三在职时,阿政看重他的地位和薪禄,对其关怀备至,还欲把女儿嫁给他;文三被革职后,她则冷言恶语,刻薄相待,更不允许他接近自己的女儿。由此可见,阿政的喜怒哀乐完全由金钱权势所决定。对她来说,人生最大的满足在于有钱和有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者让阿政代表旧思想是最合适不过了。

以上四种主要人物形象代表着日本近代社会初期四种基本而又主要的社会成员。这些人物形象在《浮云》中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作品中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语、所作所为,综合在一起交织成一幅活生生的日本近代社会初期的风俗画卷。作者正是想通过这幅风俗画卷揭露当时日本社会现状和近代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彷徨,可以说这是《浮云》艺术价值永存的原因所在。

三、作品中所渗透的作者的批判意识

作为一次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具有极大的妥协性和盲目性。(1)以天皇专制为主体的明治社会仍然遗留着许多封建性的糟粕;(2)盲目引进西方文明,良莠不分,不加批判。在这种“文明开化”的社会状态下成长的青年,有的生吞活剥地接受了这种开化;有的心存疑惑,无以寄托精神痛苦。二叶亭四迷亲身感受到这种错综纷乱的气氛,他认为西方文明不能囫囵吞枣式地照搬照抄,并且出于对国家、社会以及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索,通过小说创作实现了他作为社会批判家的梦想。《浮云》便是他批判的武器。小说揭示了以文三、本田升、阿势为代表的新思想和以阿政为代表的旧思想间“新旧思想的对立”,以及以文三和本田升、阿政为代表的“善恶的对立”。其中阿势是个没有主见,见异思迁的知识分子,总是在新旧善恶之间仿徨。她接受过新教育,也以具有新思想而自豪。但她追求的只是表面的新,对“自由、民主、平等”的西方思想没有真正理解。她的浅薄是日本明治维新后部分青年盲目欧化的结果,体现了日本近代化肤浅的本质。作者对阿势的描写表达了自身对明治社会欧化倾向的否定。由于阿势骨子里仍然没有摆脱依靠男人过日子的观念,最终为本田升所得。可以说这不仅是文三的悲剧,也象征着日本文明的堕落与不幸。(3)作者还旗帜鲜明地把批判矛头指向本田升和阿政。本田升是官场豢养出来的市侩人物。当同僚一个个被革职之时,正是他被上司看重加官晋级之日。他卑躬屈节、溜须拍马赢得上司的青睐。为了讨好科长,他不顾丑态百出;为了升迁,他不惜丧失人格。当看到文三处于逆境时,他落井下石、肆意嘲笑,明知阿势不是自己的理想对象,却贪图美色,勾引阿势,作践她的感情。他行为卑劣、灵魂肮脏,却是明治社会的得意者。他的得意反衬了文三的失意和落魄,进一步暴露了官僚机构的黑暗。作者在《浮云》中对本田升的行径进行了无情地批判。婶母阿政是旧式的小市民,她嫌贫爱富,当文三在职时,视文三为“珍宝”,“爱不释手”;文三被解雇之后,又视为路人,恶语相讥。可以说她是一个彻头彻尾追求权势、见风使舵的功利主义者和封建世俗小人。

《浮云》以社会中平凡的事件和人物,反映了明治时代的社会面貌,尤其深刻地揭露了日本天皇政府官僚机构的庸俗、腐败,暴露出现实社会的丑恶,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不愧为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然而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二叶亭四迷,由于受时代和阶级出身的局限性影响,虽然揭示出明治文明的弊端,但只能游离、孤立于现实社会,始终没有找到解决弊端的方法。尽管如此,作为日本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和首个运用口语体所著的小说,《浮云》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1]中村光夫.二葉亭四迷論[M].芝書店,1936.

[2]高 宁.试论《浮云》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J].南开学报,1999(03).

[3]叶渭渠,唐月梅.20世纪日本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

[4]王长新.日本文学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5]吉田精一.日本文学鑑賞辞典·近代編 [M].東京堂,1985.

[6]二葉亭四迷.二葉亭四迷(第5巻)[M].东京:岩波書店,1965.

[7]小田切进.日本的名作[M].山人,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8]刘振赢.日本文学论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9]顾也力.自我意识文学与明治社会[J].日本学论坛,2000(03).

[10]关冰冰.日本近代文学中的“言文一致”运动[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2).

I106.4

A

1008—7974(2012)01—0066—03

2011—10—31

刘 宇(1982-),女,吉林省通化县人,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教师,在读硕士。

品风)

猜你喜欢
浮云本田人物形象
广汽本田型格INTEGRA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百般皆浮云,淡然一笑间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不畏浮云遮 巧识庐山面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本田在华高管集体升迁
寻衅滋事 本田新Civic VS.马自达3
如浮云伴天马,共演西游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