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全民阅读 服务事业发展——《辽宁省高校图书馆与全民阅读》一文编读体会

2012-02-15 16:51:09
图书馆学刊 2012年10期
关键词:辽宁省全民图书馆

张 欣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张 欣 女,1978年生。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自2011年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启,《图书馆学刊》出于落实“走转改”精神、深化“走转改”活动、坚持“三贴近”原则,策划并组织刊发了一系列体现“走转改”精神的学术论文。发表于2012年第2期的《辽宁省高校图书馆与全民阅读》一文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作品。该文系2011年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省全民阅读推广与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对策和建设”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1lslktglx-74,作者单位系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该文为4人合著,署名作者李萍、赵莉、田广琴、齐凤艳。《辽宁省高校图书馆与全民阅读》一文的编校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并由于其着眼普泛,立意高远,被评为2012年辽宁省期刊编辑优秀作品一等奖。

1 围绕“走转改”,体现“三贴近”

阅读是传承文明、更新知识、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个不崇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物质上的贫乏当然可怕,但精神世界的贫困可以抽掉一个人的脊梁,进而摧毁一个民族。读书可以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培养人们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与和谐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民阅读率,社会、政府、图书馆、大众媒体等都负有重要责任,图书馆作为全民终身教育的服务机构,其公益性、服务性等社会职能决定了推广全民阅读活动是其重要的职责。但是当前我们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图书馆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国民阅读率总体不容乐观,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理应引起广泛关注。

基于以上社会背景和理论前提,推动全民阅读这项系统工程应当成为图书馆行业领域推进“走转改”活动的重要突破口,图书馆业界要对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使其从理论宣传到实践探索的每一步都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因为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图书馆所能做到的就是,在如何提高公众阅读意识上下功夫,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来宣传和鼓励人们多读书,多进图书馆来寻求知识服务,同时亦要充分尊重当前数字信息时代大众的阅读个性,并积极引导读者的精神文化向着有利于构筑和谐社会和继承优秀中华文化的方向前进。

在近年产生的相关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具有向全民提供和传递阅读文献的公共图书馆的这一社会职能如今已经非常突出,在提倡全民阅读、建设和谐社会的活动中它们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全民阅读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和资源,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和服务的覆盖面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作为图书馆行业中的另一个主力军——高等院校图书馆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辽宁省高校图书馆与全民阅读》一文正是在此种背景下进入《图书馆学刊》编辑的视野中。该文通过对辽宁省高校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全省高校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馆深化全民阅读的对策,以期对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提升全省的文化竞争力,建设书香辽宁起到促进作用。此文选题立足基层公众阅读,实施策略贴近图书馆工作实际,行文论述展现质朴平实的内涵,很好地体现了本省期刊界“走转改”活动的相关精神,与学术研究“三贴近”原则的指导思想相符。同时由于其颇具地域性、代表性、推广性,不仅在图书馆行业领域内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而且作为2011年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研究领域亦能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2 理论联系实际,服务事业发展

《辽宁省高校图书馆与全民阅读》一文深刻地阐明了全民阅读的相关概念及图书馆缘何必须推动全民阅读的理论基石,指出全民阅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见效最快的方式,故此需要进一步分析辽宁省内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阅读现状,以最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工作进程、服务事业发展的目标。

我国早在1997年已提出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这是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的一项社会文化系统工程。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自2004年起由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举办。中国图书馆学会将2009年和2010年分别定为“儿童阅读年”和“亲子阅读年”,旨在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正因如此,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战线排头兵,应开展推广社会阅读的活动,大力推进全民阅读,使图书馆意识深入人心,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让人们享受阅读快乐。

辽宁省的图书馆事业进入21世纪以来,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在推进全民阅读方面,各级公共图书馆已在“全民读书月”、“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期间组织了各类读书征文活动,对全民阅读活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反观本应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图书馆,其在阅读活动组织及成效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因此该文作者通过分析提出建议,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好本馆的资源,着眼于本馆的固定读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促进广大读者阅读兴趣的各项活动,挖掘读者的阅读潜力,以此来带动更多的社会读者,服务于更多的社会群体,以形成活跃的阅读氛围。惟其如此,国民阅读量才能提高,国民素质也才会整体提升。

3 体现创新意识,发挥指导意义

《辽宁省高校图书馆与全民阅读》一文不论是从作者的创作,还是从编者的编发角度来讲,都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在图书馆事业发展及公众阅读开展等多个方面发挥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3.1 选题——着眼普泛

新闻出版工作的主题和服务对象是人民,只有深入人民群众、贴近普通百姓,才能赢得广泛共鸣,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全民阅读问题,《图书馆学刊》也曾遵循例行的选题策划原则,开展过相关系列征文活动,并在历年择优编发了数篇学术论文精品。《辽宁省高校图书馆与全民阅读》一文尽管也选择了曾被大做文章的公众阅读问题,立足普泛的视角,但却没有人云亦云,而是绕开普通研究者视线集中的公共图书馆,针对容易被忽视的高校图书馆展开相关探讨,独辟蹊径,推陈出新。

《辽宁省高校图书馆与全民阅读》标题简洁明快,直指要义,短、精、全,避免了学术论文标题常易出现的冗长、拖沓、累赘等问题,较好地体现了《图书馆学刊》一贯追求的标题制作原则。文章观点鲜明正确,内容详实可信,论述逻辑清晰,结论以理服人。在版面形式上,编辑在编发过程中特别注意到文章包含的两个调查表和3个柱状图,于是精心设计了目前所见的表格上下平衡、左右对称版式,并且在第二版上部集中展示3个柱状图,给读者以视觉冲击,同时显得美观大方,避免凌乱,既突出了图示的精致之美,亦毫无突兀失重之感。

3.2 架构——平实严谨

《辽宁省高校图书馆与全民阅读》全文分为5大部分:第一部分——全民阅读活动情况比较;第二部分——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阅读状况;第三部分——高校图书馆与全民阅读活动;第四部分——高校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问题;第五部分——高校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策略。文章层次井然,整体结构严谨,行文脉络分明,遣词造句妥切。

第一部分以4个图表分别展示作者对辽宁省内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细致比较悉心求证,立论公正句句精辟。第二部分作者仅用一个图表就清晰地展示了对大连工业大学近千名师生所做的阅读状况调查结果,行文中对所得出结论的相关阐释理顺意明。关于第三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必要性的相关论述诠释明确,理畅辞达。第四部分为当前高校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面临的问题,文章指出体制、对象、评估3方面的主要问题,入情入理,一针见血。第五部分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策略的论述繁简适当,见解不凡。

3.3 解析——立意高远

推广阅读首要的是培养大众的图书馆意识,使图书馆以优良的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让公众知道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而公众阅读行为与过程的培养,依法重视公众的尊严,为社会公众提供自由、平等、宽松的阅读服务环境,保障公众的阅读权利,则是图书馆的天职。作者在论述中提及,辽宁省所拥有的高校数量在全国来讲是名列前茅的,如果高校图书馆的全民阅读活动开展起来,对本省全民阅读的影响将不言而喻,所以高校图书馆对社会的责任不容推卸。且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文章第四部分的解析详略得当,文从字顺,评论精到,丝毫不苟。

首先,对校内读者来讲,在当今全球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和急功近利思想有所滋长;同时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大学生的学习、精神压力日益加剧,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间接或直接影响在校大学生难以避免。而高校图书馆恰恰是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交流信息,舒缓压力、娱乐身心,化解矛盾、增进融合的有效平台,这对提倡全民阅读、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重要的。更有利于在读者中开展各项读书活动,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和竞争意识,促进校园内的全面阅读氛围,以此来拓展和提升全社会的阅读水平。

其次,高校图书馆拥有着远高于公共馆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他们有着一流的设备、丰富而多元化且占社会总量40%以上的文献资源,同时也拥有一流的图书馆专业队伍,而高校图书馆又不仅是院校的信息资源保障机构,也是一种社会机构。它理应承担起其社会职责,作为一个基层网点,进入到地方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建设中,与各级公共图书馆联网,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使民众感觉到图书馆离他们越来越近,藉此全面提升全民阅读的水平和质量。

3.4 策略——追求长效

一篇只提出问题却不阐明解决问题方法的论文不是完美无虞的论文。秉承这样的编审原则,早在该文决定编发之前的多次审理过程中,编辑就特别注意到作者提出的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策略这一重点部分。该文指出,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在读书活动的形式上不断出新。不仅可沿袭图书馆传统的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还可利用现代技术在网站上开辟读书论坛,更可发挥专业人才优势为有特殊需求的读者提供系统的、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服务。其次,正确引导基于多种终端的阅读行为。当前,网络阅读、电子图书阅读、手机阅读盛行,各种先进的阅读终端层出不穷,但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信息和知识大多属于浅表层次,因此图书馆对于阅读偏好和阅读方法进行积极引导尤为重要,应使读者专注于深层阅读,将通过阅读汲取的知识与自身实践相结合,进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思想意识。第三,高校图书馆应致力于面向社会开放,建立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问题在业界探讨已久,文章引入相关规程,指出高校馆向社会敞开大门是大势所趋,并且要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与各级各类图书馆联盟,共同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囿于篇幅,文章并未进一步展开论述,然几条策略点到即止,言简意赅,陈述有条不紊,令人掩卷深思。综观全篇文气充沛,俗语有言文如其人,该文作者可谓高屋建瓴、眼光远大。

4 结语

尽管《辽宁省高校图书馆与全民阅读》一文刊发时间较短,由于学术论文投稿与发表之间的时滞,以及期刊出版后数据库全文上网的滞后性,目前在CNKI中尚无法查询到相关信息,但刊物面世后良好的读者反馈给了我们信心,部分业界专家及图书馆工作者认为该文体现了学术创新,在实践中确实能够发挥相当的指导作用,堪称《图书馆学刊》推出的颇具代表性的优秀学术作品。

[1]李萍,等.辽宁省高校图书馆与全民阅读[J].图书馆学刊,2012(2):46-48.

[2]全民阅读推广中的问题及建议 [EB/OL].2009-05-03[2011-05-27].http://www.booksforest.com/thread-36167-1-1.html/.

[3]张欣.常态化阅读推广活动机制的构建探索[J].图书与情报,2011(6):111-116.

[4]崔波.岳修志.图书馆加强阅读推广的途径与方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4):37-39.

[5]冯瑜,贾玉文.深化全民阅读构建“书香辽宁”——2009年辽宁省社会阅读现状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5):99-101.

猜你喜欢
辽宁省全民图书馆
全民·爱·阅读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22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可持续全民医保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飞跃图书馆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