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立光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新范式
闫立光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范式在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中起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协商民主在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实践,创新了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随着农村村民民主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协商民主适应了我国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政府与村民互动机制的要求,同时它也是解决农村治理中民主困境的途径。协商民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有利于保证乡村事务决策的公正性,有利于控制权力滥用、防止腐败,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协商民主;新农村建设;基层民主
目前,国内外有不少学者认为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和实践形式,是西方政治思想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植根于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就是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建立了新中国,并实行了协商民主的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此后,中国在政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时,更加注意运用协商民主的相关理论,同时在地方基层民主的建设中也开始了协商民主的尝试。协商民主在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实践为我国乡村治理开辟出一条有效路径,完善了我国基层民主形式。
以人民政协为主要标志的协商民主,是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协商民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协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形成
从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召开旧政协到1949年召开新政协,是我国协商民主的形成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通过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打开了我国协商民主的先河。由于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导致政协中的相关协议没有实现。然而,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一种民主形式却在当时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召开,并决定正式将新政协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标志着协商民主思想在中国真正形成。
2. 协商民主基本思想的奠定时期
从1949年新政协会议召开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是协商民主基本思想的奠定时期。在这一时期,人民政协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完成了创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但是,人民政协的成立,必然要涉及许多不仅事关当前工作,而且事关政协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就是在对这些问题的最初探索中,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协商民主的基本思想。比如,毛泽东提出人民政协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各界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周恩来则从协商民主的特点出发,通过比较协商民主和议会民主,阐述了有关协商民主思想。这些理论主张奠定了我国协商民主的基本思想。
3. 协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而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同时,人民政协也是我国人民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这个阶段里,明确了协商民主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确立了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因为“左”的错误影响,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干扰以致中断。
4. 协商民主在中国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先前的政治民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无论是国家大政方针还是政治生活、经济建设中的问题都应该进行协商讨论,实行互相监督。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优越性,把它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1,p42]在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进一步完善了协商民主的思想,提出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就决策中的重要问题应在人民政协进行协商,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有利于集思广益,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也有利于增进理解、扩大共识。
协商民主之所以能在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运用,不仅是由于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的提高,也是由于它适应了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和村民互动的要求。
1. 村民民主意识的提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获取信息手段日益多样化,进城务工的农民不断增多,这些都有利于农民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新的理念,使得农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加。在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过程中,农民渴望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参与乡村治理,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强烈要求改变实际中存在的村中公共事务和资源分配被个别大家族所垄断的问题,改变那种忽视农民权益,由上级作指示、个别村干部说了算的决策体制。协商民主正是在农村自治过程中出现的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最佳途径。
2. 政府和村民互动机制的要求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范式,强调参与主体的平等性,能为各个方面的参与者提供合理合法的参与方式和表达途径。在这种方式下,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利益诉求都可以得到表达,并受到应有的重视。协商民主强调协商过程要坚持理性原则,要在所有参与者经过一系列的对话、讨论、商谈、妥协和审议后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集团利益的最大化,在多元利益间达成妥协和平衡。
目前,我国农村的决策大部分都是村委会商议后直接在村中贯彻,而作为乡村主体的农民基本上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就更谈不上农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协商民主的基本理论,要求各个参与主体要进行平等、充分的协商,共同作出决策。因此,协商民主适应了政府和村民的互动要求,可以使政府和农民进行互动、沟通和协商,积极促进双方达成共识,实现共赢。
3. 解决民主困境的要求
在当前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议事程序和相关立法的不健全,民主管理矛盾突出、民主决策困难重重,这就导致了“民主困境”的出现,表现为村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干群关系紧张,村民利益表达的渠道不畅,使得农民往往通过非制度化的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导致一些暴力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乡村社会的和谐。
在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通过运用协商民主可以保证每个村民的平等参与权,使得村民通过掌握足够信息,进行充分、理性的协商,达成共识,从而提高公共决策的合法性,畅通村民的利益表达渠道,避免矛盾和冲突的发生,促进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乡村社会和谐发展。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充分运用协商民主,实现村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治理的权利,有效表达村民的利益诉求,对于促进我国基层民主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协商民主有利于保证乡村事务决策的公正性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运用协商民主可以保障村民高水平地参与农村事务的决策过程,使得权力的运作更加合理化。在进行协商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都平等地参与决策的制定过程,自由而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决策的形成是村民代表经过讨论、商议的结果,而不是通过强制性的协商所达成的共识。经过村民一系列协商形成的决策代表了广大村民的意见,具有广泛的民主基础,能够保证乡村事务决策的公正性。
2. 协商民主有利于控制权力滥用
目前,在一些乡村中,村干部在行使权力的时候,由于缺乏必要的群众监督和民主协商的机制,极易导致权力滥用和滋生腐败。在新农村建设中,运用协商民主,让村民参与农村事务管理,实行村务公开,对村委会和村干部进行民主监督,就能够防止村干部滥用职权,抑制腐败,使村民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3. 协商民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
农村中的干群关系紧张,村民对村干部不信任是影响和谐干群关系的重要因素。协商民主强调参与主体在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在进行充分而理性的协商后达成共识。在新农村建设中,运用协商民主可以使干部了解到村民真实的想法,并通过群众代表大会进行磋商,使村民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受到尊重,从而有利于恢复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消除干群之间的对立情绪,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
4. 协商民主有利于培养村民的民主意识
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培养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广大农民能够直接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并以主人翁的地位管理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随着村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和民主管理、决策的实践,村民逐渐学会了运用民主的方法解决问题。当遇到不同的意见时,村民往往会选择通过协商的方式的达成共识。协商民主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运用提高了村民的参政意识和能力,增强了民主意识。
总之,协商民主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也有利于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建设。
[1] 罗豪才.软法与协商民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 吴兴智.协商民主和中国乡村治理[J].湖北社会科学, 2010(10):38-41.
[3] 刘明君,吴晓雅.基层群众自治中的协商民主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2010(2):42-46.
[4] 罗学莉.协商民主:农村民主和社会建设的新路径——以襄樊市柿铺街道办事处F村为例[J].长白学刊,2010 (4):38-41.
[5] 叶备战,程广利.村民自治下发展协商民主的可行性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0(1):8-12.
(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 New Paradigm for Democracy in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YAN Li-guang
( School of Marxism,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As a paradigm of democracy, deliberative democrac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political and social governance. In recent year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s an innovative democratic system, has been promoted in rural areas to build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With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and rights among rural villager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ccommodates to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villagers in building grass-roots democracy in new countrysid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the way of solving the plight of the democratic governance in rural areas. The adoption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building new countryside will help to ensure the fairness of decision-making for rural affairs, prevent abuse of power and corruption. Besides, it will help to establish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officials and villagers and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build new countryside; grass-roots democracy
2011-11-08
闫立光(1986-),男,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633.2
A
1009-9115(2012)03-00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