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艺术专业摄影教学中需着重强调的几个问题

2012-02-15 14:37:45徐开秋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摄体对焦光线

徐开秋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80)

浅谈高职艺术专业摄影教学中需着重强调的几个问题

徐开秋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80)

对学生的实际拍摄过程和作品分析发现,学生摄影作品中,艺术的体现的确存在相当程度的不足;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表现出的对单反相机驾驭操控能力的欠缺也普遍存在。目前摄影教学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不只是技术或者艺术哪一个单方层面的偏颇,过于推崇“技术流”或“艺术流”都是片面的,技术与艺术并重的“两条腿走路”才是应该提倡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合焦;曝光补偿;被摄体抖动;构图;光线

摄影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目前已被广泛地纳入到各高校尤其是艺术类专业的教学中。摄影艺术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功效非凡。摄影首先是对拍摄对象的再现,掌握好拍摄的基本技巧,准确再现拍摄对象,是最基础的能力;表现力是指对拍摄对象特性的表现,是更深层次的技能;而创造力是发展、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力,摄影作品就没有生命力。这几种能力的提升,最终会表现在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上。

综合学生的拍摄实践过程和作品表现,具体到摄影教学的过程当中文章对技术和艺术两大方面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如下剖析。

一、对摄影技术的熟练掌握仍然是拍出成功作品不容否认的客观条件

当前国内的摄影教学虽被广泛认为偏重技术忽视艺术,但学生实际拍摄环节中仍广泛存在技术上生涩的现象,对摄影器械功能的掌握上更是不得甚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与学生自身经济条件有关,相当比例的学生买不起价格不菲的单反相机,无法全面了解相机的功能及其组合应用;另一方面,担任摄影教学的专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专业素质欠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脱离了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摄影艺术将无从谈起。通过对学生的拍摄实践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学生在拍摄技术和摄影器材掌握方面广泛存在以下问题:

1.未能正确、全面理解对焦,作品脱焦现象比较常见

对焦是摄影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但对焦不是单纯的让被摄体合焦就可以了,还要控制具体的对焦位置和明晰的范围,通过对焦位置及合焦范围来向观看照片的人传达自己的拍摄意图。看上去合焦的范围就是我们常说的景深。焦点与景深的关系非常重要,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拍出意图明确的好作品。

有时候认真对焦了,但照片却仍然出现脱焦的情况。这个原因多种多样,但绝大多数情况是因为采用了最大光圈进行拍摄,合焦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偏差而造成了脱焦,这种情况下,收缩光圈可以得到较大景深,从而解决这个问题。此外,自动对焦锁定功能是合焦后改变构图的一种技巧,在灵活运用自动对焦点的同时,方便拍摄者自由地构图。但是,合焦后重新构图时,因为相机的移动可能会造成合焦面的偏移,这在术语上叫做余弦误差。使用最大光圈或远摄镜头拍摄时,余弦误差可能会造成脱焦的产生。为了防止余弦误差,可以利用即时取景拍摄功能,采用手动对焦进行切实合焦,或者使用离合焦位置最近的一个自动对焦点进行对焦。

2.没有充分利用单反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是对这一功能的严重忽视

提起摄影就一定会提到“曝光”。虽然有人会觉得曝光好像很难掌握,但了解了曝光的本质,可以大幅提升照片质量、拓展表现力。由于使用不同的曝光,会使被摄体的感觉及拍摄方法有很大不同,所以熟练掌握曝光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曝光是由快门速度、光圈、ISO感光度这三要素的组合决定的,在标准曝光设置下,要改变照片的明亮度至少需要对这三要素中的一个加以调整。然而有些时候,即使我们拍摄时合理组合这三个要素,拍出的照片还是无法出现完全准确表达我们意图的曝光效果。这时如果我们再合理配合使用曝光补偿功能,一般都会使作品得到完美的拍摄意图曝光表现。

使用曝光补偿功能,即便是相机自动曝光所决定的标准曝光,拍摄者也可以通过简单调整使其达到自己想要的明暗效果。数值在正数一侧时曝光变亮,在负数一侧时则曝光变暗。曝光补偿能以0.3EV为单位进行调节。在快门优先自动模式中使用曝光补偿的话光圈值会发生改变,在光圈优先自动模式中快门速度会发生改变。进行曝光补偿时,可以先以标准曝光为基准进行1EV或2EV为单位的大幅补偿,然后再根据已拍照片的亮度进行明暗的微调整。

3.对于抖动的理解过于片面,并非所有的抖动都会造成失败的效果

凡是使用过相机拍照的人都知道,抖动会使拍摄的画面产生模糊,从而容易造成失败的效果。但是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因为拍摄过程中的抖动分为手抖动和被摄体抖动两种,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抖动都是手抖动,即手持相机拍摄时发生的抖动,会造成图像整体都会产生抖动,因而容易造成拍摄失败。而被摄体抖动则是画面中静止的被摄体清晰不抖动,只有运动的被摄体才呈现抖动。

两种抖动的产生都和快门速度有关,手抖动在超过手持拍摄时的安全快门速度时会产生,被摄体抖动时被摄体移动速度超过了相机设置的快门速度时产生的。换一个角度考虑,灵活运用抖动可以大大提高照片的表现力,特别是利用被摄体抖动,可表现拍摄主体的动感和速度感。而手抖动会使图像整体产生抖动,有时可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但因为所有被摄体都发生抖动,看起来不是很舒服,所以较难应用。

因此,在拍摄的过程中,通常我们要避免的是手抖动的产生,尤其是拍摄夜景时,需要降低快门速度的情况下,使用三脚架拍摄是最有效的避免手抖动的方法;而被摄体抖动却往往是我们刻意去追求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方式就是追随拍摄,采用低速快门配合被摄体的运动拍摄,主被摄体之外的背景呈现动态模糊效果,给人一种速度感。

二、摄影作为一门艺术,技术之外的因素往往更能决定一幅作品的成败

拍摄照片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明明眼前的景色或人物是那么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但是拍出的照片却让人感觉效果平淡无奇,根本没有达到让人一眼看去怦然心动的效果。这也是 “技术流”饱受诟病的软肋。“技术流”们往往会把影响曝光效果的快门速度、光圈、ISO感光度等参数设定到非常精确,然而相机和数据是不会自己思考的,如果没有一颗充满艺术创意的头脑去发出指令,再高档的相机、再精确的参数也无法使相片升华到艺术作品的高度。如果掌握了表现被摄体的艺术法则,那么拍出具有魅力的照片也就不是难事了。通过对众多学生拍摄作品的分析,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多加强调,以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提升作品艺术性的重要因素。

1.掌握好构图,是快速提升作品艺术性的基本条件

在画面中安排被摄体位置的过程即为构图。拍摄时需要注意的是怎样才能突出被摄体。初学者通常不去考虑被摄体的位置、大小等上来就拍,很容易使其他人看了照片后不知道主被摄体是哪一个、拍摄者又是想表达什么。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将观看者的视线吸引到主被摄体上来。达到这个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将主被摄体放置在画面正中央。如此一来,即使画面上有其他被摄体,观看者也能很明确的知道中央的那个是主被摄体。这也是众多拍摄者在拍摄过程中首选的构图方式。

将被摄体放在画面中央的方式虽然很容易带来安定感和存在感,但有时候也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单调。特别是画面中央的被摄体稳定感很强,即使是正在运动看上去也像静止的。有些时候,有意识地将被摄体放在稍稍偏离中央区域的地方,反而能获得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通过改变被摄体的分布和空间的构图方法也有很多,但是以“黄金分割”和“九宫格”最为著名。

黄金分割比起源于希腊,它是诸比率中美的典范,为世界所公认。这个比与人体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眼的高宽视域之比正好等于这个比,人的躯干的高与宽之比大致相当于1:1.618,而且男女都一样。此数值在全世界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这个比例被最为广泛地用于各种设计之中,如我国的汉瓦、秦砖,古希腊的雅典女神庙,巴黎圣母院,现代生活中的书籍报纸版面、电视机、香烟盒、信封等都与黄金分割比有着密切关系。

九宫格的源头可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构图模式,但巧的是它与黄金分割有着惊人的理论联系!大家们把画面的上下左右用黄金分割来做出4条线,我们惊奇的发现这就是我国古人所说的九宫格!人们发现在九宫格的4条线交汇的4个点是人们的视觉最敏感的地方,在摄影理论里把这4个点称为“趣味中心”,即当主体处于这4个点附近时最容易吸引人的眼球,这其实就是我们摄影中常说的三分构图法。

在多种多样的构图模式中,三分构图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十分常用。在那些构图欠佳的照片中,有不少问题是出在背景和主被摄体比例失衡上。怎样配置背景、之后又怎样安排主被摄体,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三分法构图同时解决。使用三分割线决定背景的构图,并将被摄体或相当于其关键部的一点置于黄金分割点之上,可以拍出效果自然且协调的照片。对于难以进行布局的被摄体,使用这种方法十分有效。

此外,二分法也是一种简单的构图模式,在画面中央用一条竖直线将照片一分为二即为垂直线构图,用一条水平线进行分割则为水平线构图。虽然非常简单,但只要有意识地运用此构图模式就能拍出效果更好、看上去更加协调的照片。使用画面对角线完成的构图称为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不仅能使画面呈现协调的视觉效果,还能起到加强被摄体冲击力、画面纵深感和动感的作用。

2.光线对照片有决定作用,可以很大程度影响照片表现

对光线的掌控是摄影较为高级的阶段了,也是大多数学生感觉很难驾驭的方面。

光线按照性质不同分为太阳照射的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的人造光两类。自然光照射的时候,光线会依据不同时间段、天气、场所而产生大的变化,光线的色彩也会改变。人工照明时,不同的灯光种类带来的光线色彩也不同,依据不同的光线照射方式与不同的光线色彩,照片传递出的印象会发生很大改变。

太阳不同位置时光线照射的方向也不同,光线色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即使同样是在晴天,清晨与傍晚拍摄的照片气氛是截然不同的。早晨的光线一般是蓝色偏重、色温偏高。所以可以在清晨拍摄出具有幻想效果的气氛。白天中的光线虽然也在慢慢变化,但是变化速度缓慢,比较稳定。另外,白天的光线能恰当地表现出被摄体本来的颜色,不易产生偏色。傍晚的光线则强调红色,色温偏低。与早晨相同的是,光线颜色变化都很快,傍晚的光线也适合表现出戏剧性的感觉。

人造光的种类很多。在街上常见的人造光有白炽灯、荧光灯、水银灯、霓虹灯、LED灯等。不同种类的人造光色彩和性质也不相同。白炽灯的特征是强调红色,因此使用白平衡的晴天进行拍摄的话会拍出温暖氛围的照片;荧光灯很柔和,具有接近日光色彩的特征;街灯中经常使用的人造光还有水银灯,虽然光线色彩接近太阳光,但是光线色彩中绿色偏强,属于不太容易表现出被摄体本来颜色的人造光之一。了解了光线对照片表现的这些影响,在拍摄中加以灵活运用,只要多多练习,那么对光线的驾驭将不会那么困难,它也会为我们拍摄的照片带来更加丰富的表现效果。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能够带给观看者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而拍摄者自身也会在拍摄的过程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因此,摄影课程的学习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摄影作品是艺术构思与娴熟拍摄技巧的完美结合,是拍摄者与相机灵与肉的合体。做为专业教师,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技术与艺术并重的“两条腿走路”方式,才是符合摄影教学规律的科学思路。

On Several Issues to be Emphasized in Photography Teaching of Art Major in Vocational Colleges

XU Kai-qiu
(Tianjin Enginee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Tianjinl,China 300280)

It is found in the students'actual shooting process and the analysis from their works that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deficiencies in the embodiment of art in students'photography.Lack in operating capability of the SLR camera also prevails in the actual shooting process.The problems in photography teaching are not unilateral existing just in either technology or art.It is one-sided to overadmire the“Technique Flow”or“Art Flow”.“walking on two legs”-the integration of technique with art should be advocated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cus;exposure compensation;the subject shake;composition;rays

G712

A

1673-582X(2012)09-0040-04

2012-03-15

徐开秋(1970-),男,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教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摄体对焦光线
春日暖阳
“你看不见我”
中外文摘(2019年8期)2019-04-30 06:47:36
多重对焦有必要吗?
大众摄影(2017年3期)2017-03-09 17:36:03
相位对焦vs对比度侦测对焦
技术橱窗
影像视觉(2016年4期)2016-06-06 09:58:20
淘气的光线
流动的光线
论新闻摄影的动体静态拍摄
喀嚓前一秒的技术DC对焦方式
现代计算机(2009年1期)2009-03-03 10:01:36
广告摄影测光方法与曝光控制
照相机(2005年9期)2005-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