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共产党宣言》两种权威译文之比较

2012-02-15 14:17徐永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魔怪德语共产党宣言

徐永明,杨 扬

(唐山师范学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对《共产党宣言》两种权威译文之比较

徐永明,杨 扬

(唐山师范学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一百多年来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命运的最重要的著作。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对其研究也要不断地深入,为此本文采用对两种权威译文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其译文进行精雕细琢的研究,从而使我们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与解读能够不断“精进”。

《共产党宣言》;马列著作编译局;成仿吾

一、引言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首次在伦敦以单行本的形式发表。《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首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深刻揭示了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客观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宣告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诞生。它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行动指南,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走向胜利的指路明灯。为了将《共产党宣言》译为汉语,很多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必然是一个不断精雕细琢的过程,本文采用根据德语原文对两种权威译文进行对比评说的方式,来继续这一精雕细琢的过程。

权威译文之一:“1995年,中央编译局重新编辑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二版对《选集》各卷所收文章的译文重新作了校订。1997年,人民出版社根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第一卷中的《宣言》新译文出版了单行本。这是《宣言》迄今在我国出版的最新版本。”[1]

权威译文之二: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成仿吾的译文。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成仿吾知识渊博,通晓5种外国语言,他以极大的热忱和执着翻译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一生都在致力于对《共产党宣言》的准确翻译。1975年在毛泽东主席的亲切关怀下,他被调到中央党校任顾问,经中共中央批准,成仿吾同志以78岁的高龄又开始对《共产党宣言》重新进行翻译。1976年5月18日成仿吾同志把新译的《共产党宣言》送呈朱德委员长。朱德于逝世前一个多月的1976年5月21日亲自到成仿吾家高度称赞新译文。这充分说明朱德同志对《共产党宣言》的重视和对成仿吾译文的肯定。

本文中所采用的比较方法是,首先根据德语原文找出这两种译文的不同之处,其中包括具体词汇的不同选择,对动词和副词等词汇的不同处理以及对德语语法的不同理解等等,尽可能客观地将这些不同点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提出自己的意见,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不懂德语的读者也能够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独立思考,这样就能够消除不懂德语的障碍,使大家都能来分析《共产党宣言》的丰富内涵,用集思广益的方式使我们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更深刻一些。

二、《共产党宣言》前言中的内容

1. 译例1

[德语原文]Ein Gespenst geht um in Europa — das Gespenst des Kommunismus.[2,p41]

马列著作编译局的译文(以下简称马译):

[马译]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3,p26]

成仿吾的译文(以下简称成译):

[成译]一个魔怪出现在欧洲——共产主义的魔怪。[4,p24]

据《德汉词典》[5,p502](上海译文出版社)“das Gespenst”的汉语意义是:“鬼,妖怪;幽灵,幻影”。因此可以译为“幽灵”,也可以译为“魔怪”。又据《词海》[6,p2298]“幽灵”:“指死者的灵魂。亦泛指鬼神。”高放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说:“成老在讨论中多次对我们讲:《共产党宣言》开头一句原来译为‘幽灵’这是博古1943年根据俄文本改的,改坏了,幽灵是死人的灵魂,马克思用的德文‘Gespenst’不是这个意思。1938年他把此词译为‘巨影’,1953年改为‘魔影’,1978年又改为‘魔怪’。可见《共产党宣言》中的重要词语,他在几十年之中一直都在不断推敲应该如何准确、鲜明、生动地译为中文。”[7]如此说来,在“马译”中将“das Gespenst”译为幽灵,的确是不合适的。在“成译”中,将“das Gespenst”译为让反动势力恐怖的“魔怪”,这样就与下文中反动势力联合起来进行围剿相呼应,也就是说,在资产阶级眼里,共产主义是实在的、可怕的“魔怪”,而非游荡的“幽灵”。

据《现代汉语词典》[8,p1581;p963],妖怪:“神话中形状奇怪可怕、有妖术、会害人的精灵。”魔怪:“妖魔鬼怪,比喻邪恶的人或势力”。我们常说的是“妖魔鬼怪”,“妖魔”为一组,“鬼怪”为另一组,较少说“魔怪”这一词,因此在2010年4月出版的最新版(第六版)《词海》中没有“魔怪”这一词条,但是却有“妖魔”这一词条,在“魔怪”和“妖魔”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那我们为什么不选用常说的“妖魔”?

本句中唯一的动词是“umgehen”,在“马译”1992年版译文中译为“徘徊”,在“马译”1997年版译文中译为“游荡”;而在“成译”中则译为“出现”。

据《现代汉语学习词典》[9,p1018;p1650],“徘徊”的意义是:“①来回地走而不前进;②犹豫不决。”“游荡”的意义是:“①任性闲逛,不务正业;②游逛;③浮荡,晃荡。”根据汉语意义可以得知,“马译”所选择的“徘徊”和“游荡”都是需要商榷的。

据《德汉词典》[10,p1166](商务印书馆),“umgehen”这个动词有“(鬼怪)出现,出没”的意义。又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11,p193;p191],“出现”指“显露;呈现;产生”;“出没”指“出现和隐没;时隐时现”。根据以上解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出现”是一次性发生的动作,而“出没”是反复发生的动作。由“徘徊”和“游荡”的译文可知译者在努力寻求一个表示动作反复发生的动词。那为什么不选择“出没”这个动词?须知《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在《共产党宣言》公布于世之前,好多人对“共产党”还是不甚了了的,《共产党宣言》前言中的这些话:“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3,p26]就十分明确地表述了这一点:当时好多人不清楚“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究竟哪一个党是“共产党”,只知道“共产党”是“妖魔”,但这“妖魔”还有几分神秘,有些神出鬼没,这种情况不恰恰与“出没”这个动词相契合吗?

另外,在本句中“des Kommunismus”是二格。二格是所有格,译为汉语是“谁的”,所以在“马译”中译为“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成译”中译为“共产主义的魔怪”。但是仔细品味,这不是汉语的表达方式,“魔怪”就是“魔怪”,怎么理解“共产主义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本意是不是说“一个被称为共产主义的妖魔”,“一个叫做共产主义的妖魔”,“一个名为共产主义的妖魔”?因为马列著作编译局和成仿吾都没有这样理解,所以有必要较详细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德语的二格在译为英语时通常用介词“of”,因此“das Gespenst des Kommunismus”译为英语是“the spectre of Communism”[12,p31]。这里就涉及到英语介词“of”所表达的意义,《英语语法手册》[13,p248]列出介词“of”有6种用法,那么“the spectre of Communism”中的“of”适用于第几种用法呢?本人认为是第5种用法,即同位关系。《英语语法手册》为同位关系举出的例子是:“the city of Chungking”,也就是说,“city”与“Chungking”是同位语关系,重庆就是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名为重庆,译为汉语是“重庆市”,即“一座名为重庆的城市”,难道我们非要译为“重庆的城市”才是正确的吗?因此,“the spectre of Communism”应该译为“一个名为共产主义的妖魔”,而不应该译为“共产主义的幽灵”或者是“共产主义的魔怪”。

[作者译]一个名为共产主义的妖魔在欧洲出没。

2. 译例2

[德语原文]Zu einer heiligen Hetzjagt gegen dies Gespenst.[2,p41]

[马译]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3,p26]

[成译]对这个魔怪进行一种神圣的围猎。[4,p24]

据《德汉词典》[10,p540](商务印书馆),“die Hetzjagt”这个名词的汉语意义是“追猎,用猎狗追捕”。据《现代汉语学习词典》[9,p791;p617],“猎”字的意义是:“捕捉禽兽”;“剿”字的意义是“讨伐;剿灭”。如此说来,“马译”选用“围剿”就比“成译”选用“围猎”更为适宜,因为反动派面对的不是“禽兽”,而是比“禽兽”更为可怕的“妖魔”,对“妖魔”是需要讨伐和剿灭的。另外,既然这一妖魔在欧洲这儿也出现,那儿也出现,为了反映出反动势力惊慌失措和气急败坏的心境,再加上“die Hetzjagt”这个名词本身就有“追”的意义包含在内,能否将“围剿”改译为“追剿”呢?

还有一个问题:“einer”是个不定冠词,确实应该将其翻译为“一个”或者“一种”,但是在翻译为汉语时,有时不应该将不定冠词翻译出来,因为“带不定冠词的名词也可以有概括性的意义,如:Ein Kind lernt und behält alles anders als ein Erwachsener”,这句话的译文是:“孩子学习和掌握所有知识的方式与成人不同”[14,p76]。在本句的德语原文中,在“孩子”和“成人”之前均有不定冠词“ein”,难道非要翻译为“一个孩子学习和掌握所有知识的方式与一个成人不同”?因此在“成译”中说“对这个魔怪进行一种神圣的围猎”是值得商榷的。

[作者译]为了对这个妖魔进行神圣的追剿。

三、《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中的内容

1. 译例3

[德语原文]Die Geschichte aller bisherigen Gesellschaft ist die Geschichte von Klassenkämpfen.[2,p42]

[马译]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3,p27]

[成译]从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4,p25]

据《德汉词典》[10,p167](商务印书馆),“bisherig”这个形容词是“到目前为止”的意思。“bisherig”在本句中做是“Gesellschaft”(社会)的定语,在“马译”中译为:“至今的社会”,这是通顺的,但是在“成译”中,将“bisherig”译为“从来”,那就要说“从来的社会”,则不通顺。另外,据《现代汉语词典》[8,p228],“从来”多用于否定式,例如:他从来不失信。如此说来,将“bisherig”译为“从来”是值得商榷的。又据《词海》[6,p2453;p1478],“至”字表示“到;来”而“迄”字表示“至;到”。由此可见,“至今”与“迄今”是同义词,如果我们用“迄今”来替代“至今”,是否可使译文更雅?

[作者译]迄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 译例4

[德语原文]Sie hat die persönliche Würde in den Tauschwert aufgelöst ...[2,p47]

[马译]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3,p30]

[成译]它把个人的品格化为交换价值……[4,p27]

据《德汉词典》[5,p1433](上海译文出版社),“die Würde”这个名词的汉语意义是“威严,尊严,庄重,体面”,因此在“马译”中译为“尊严”是有根据的,而在“成译”中译为“品格”是值得商榷的。又据《德汉词典》[5,p928](上海译文出版社),“persönlich”这个形容词的汉语意义是“个人的,私人的”。在这两种译文中,“马译”译为“人的”,“成译”译为“个人的”,这两者有区别吗?据《词海》[6,p1556;p0583],“人”指“人类”。“个人”指“一个人;私人”。因此,还是应理解为“个人的尊严”,而不是“人类的尊严”。也就是说,在“成译”中将“persönlich”译为“个人的”是适宜的。本句中的动词是“auflösen”,据《德汉词典》[5,p97](上海译文出版社),“auflösen”这个动词适用于本句的汉语意义是:“使溶解(盐),化为,变成”。因此译为“变成”和“化为”均可,但是如果要体现转化的力量之大,是否还是以选用“化”字为宜?

[作者译]它把个人的尊严转化为交换价值……

3. 译例5

[德语原文]In den Handelskrisen wird ein großer Teil nicht nur der erzeugten Produkte, sondern der bereits geschaffenen Produktivkräfte regelmäßig vernichtet.[2,p54]

[马译]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3,p33]

[成译]在商业危机中,不仅产品的一大部分,甚至已经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的一大部分,都照例被毁灭了。[4,p30]

本句的关键是副词“regelmäßig”。据《德汉词典》[5,p993](上海译文出版社),“regelmäßig”这个副词的汉语意义是“定期(重复的)”,当然在本副词的第II个义项中也有“经常,总是”的意义,这是“马译”译为“总是”的根据。须知“regelmäßig”是一个直接修饰、限制动词“vernichten(毁灭)”作为方式状语的副词,从其所处的位置来看,它与动词紧挨在一起,翻译为汉语应该是“怎样地毁灭”,而不应该译为“总是……毁灭掉”。从经济学基本常识来讲,商业危机总是周期性发生的,再根据“regelmäßig”的汉语意义“定期(重复的)”,因此“regelmäßig vernichten(毁灭)”应该翻译为“周期性地毁灭”。又据《现代汉语学习词典》[9,p1610],对“成译”中的选词“照例”的解释是“依照习惯或常规”。因此,在“成译”中将“regelmäßig”译为“照例”也是值得商榷的。

[作者译]在商业危机中,不仅有大量制成的产品,而且还有大量已形成的生产力都被周期性地毁灭。

四、《共产党宣言》第二部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中的内容

1. 译例6

[德语原文]Die Französische Revolution z.B. schaffte das Feudaleigentum zugunsten des bürgerlichen ab.[2,p70]

[马译]例如,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所有制。[3,p41]

[成译]例如,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财产,以利于资产阶级的财产。[4,p38]

姚殿芳、潘兆明在《实用汉语修辞》[15,p55]中说:“从词义概念上看词汇的搭配关系,必然牵涉到是否合乎事理逻辑的问题,词汇意义上的搭配不当,一般在事理逻辑上也是讲不通的。例句:‘经历了十年浩劫的我国作家队伍,尤其是中、青年作家队伍,是遭受了知识的‘歉收’之年的……。’‘遭受’指遇到不幸的事情,而“知识的‘歉收’之年”说的是‘时期’,两者配不拢。可以把‘遭受’改成‘经历’,也可以把‘之年’改成‘之灾’。”据《德汉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5,p15],“abschaffen”这个动词的第一个汉语意义就是“废除”,因此将其译为“废除”是没有异议的,但“废除”的是什么呢?“成译”说“废除财产”这样的说法是不是“两者配不拢”?据《德汉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5,p312],“Eigentum”这个名词的汉语意义是:“①财产,所有物;②所有制。”本人认为,“马译”的选词“所有制”是适宜的。

[作者译]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所有制。

2. 译例7

[德语原文]Es kann dies natürlich zunächst nur geschehen vermittelst despotischer Eingriffe in das Eigentumsrecht und in die bürgerlichen Produktionsverhältnisse, durch Maßregeln also, die ökonomisch unzureichend und unhaltbar erscheinen, die aber im Lauf der Bewegung über sich selbst hinaus treiben und als Mittel zur Umwälzung der ganzen Produktionsweise unvermeidlich sind.[2,p84]

[马译]要做到这一点,当然首先必须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也就是采取这样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在经济上似乎是不够充分的和没有力量的,但是在运动进程中它们会越出本身,而且作为变革全部生产方式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3,p48]

[成译]要能实现这些,自然起初只有通过对财产权与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进行专制的侵犯,就是通过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在经济上好象是不够充分与不能持久的,但是在运动的进程中会超越它们本身,并且作为变革整个生产方式的手段是不可避免的。[4,p46]

本句的关键是名词“Eingriff”。“Eingriff”是一个来自动词“eingreifen”的动名词,据《德汉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5,p319],“eingreifen”这个动词适用于本句的汉语意义是“插手,干涉”,动名词“Eingriff”的汉语意义是“侵犯”,这是“成译”译为“侵犯”的根据。如在4.1节中所说,要考虑词汇的搭配关系,在“成译”中,说“对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进行专制的侵犯”,是否有“两者配不拢”[15,p56]之嫌?在本句中,需要探讨的另一点是对形容词“unhaltbar”的理解,在“马译”中,译为“没有力量的”,在“成译”中,译为“不能持久的”。据《德汉词典》(商务印书馆)[10,p1193],“unhaltbar”这个形容词的汉语意义是:“①支持不住的,难以持久的,难以守住的;②(理由等)根据不足的,站不住脚的。”因此,译为“没有力量的”是值得商榷的。

[作者译]要做到这些,最初当然只能通过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进行强制性干涉,即采取这样一些措施,这些措施从经济上看起来好象是不充分和难以坚持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这些措施就会超越自我,从而成为变革整个生产方式必不可少的手段。

五、《共产党宣言》第三部分“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中的内容

1. 译例8

[德语原文]In den weniger industriell und kommerziell entwickelten Ländern vegetiert diese Klasse noch fort neben der aufkommenden Bourgeoisie.[2,p90]

[马译]在工商业不很发达的国家里,这个阶级还在新兴的资产阶级身旁勉强生存着。[3,p52]

[成译]在工商业不够发达的国家内,这个阶级还继续在新兴的资产阶级旁边困苦地生活着。[4,p50]

据《朗氏德汉双解大词典(修订版)》[16,p1918],“vegetieren”这个动词的汉语意义是“过艰难困苦的生活(im Slum vegetieren在贫民窟艰辛度日)”。在本句中,这个阶级指的是小资产阶级,在“马译”中,将动词“vegetieren”译为“勉强生存”,不能充分体现它生存的艰辛程度,而在“成译”中译为“困苦地生活着”则是“vegetieren”这个动词的本意。

[作者译]在工商业欠发达的国家中,这个阶级仍继续在新兴的资产阶级身旁艰辛度日。

2. 译例9

[德语原文]In den Ländern, wo sich die moderne Zivilisation entwickelt hat, hat sich eine neue Kleinbürgerschaft gebildet, die zwischen dem Proletariat und der Bourgeoisie schwebt ...[2,p90]

[马译]在现代文明已经发展的国家里,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资产阶级,它摇摆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3,p52]

[成译]在近代文明发达的国家,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资产阶级,它漂浮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4,p50]

在“马译”中译为“摇摆”,在“成译”中译为“漂浮”的动词是“schweben”。据《德汉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5,p1102],“schweben”这个动词适用于本句的汉语意义是“飘荡,浮动;悬(空挂着)”。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11,p1004],“漂”指“浮在液体表面;浮在水面上随着水流、风向移动”,而对“漂浮”的释义是等同于“漂”。因此,在“成译”中说某物漂浮于某两物之间显然是不适宜的。而如果选用“马译”中的“摇摆”,则又没有将“schweben”这个动词包含的“悬”的意义表达出来,那是否可选用“游移”这个动词?

[作者译]在现代文明发达的国家中,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资产阶级,它游移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

六、《共产党宣言》第四部分“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中的内容

1. 译例10

[德语原文]In allen diesen Bewegungen heben sie die Eigentumsfrage, welche mehr oder minder entwickelte Form sie auch angenommen haben möge, als die Grundfrage der Bewegung hervor.[2,p107]

[马译]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3,p62]

[成译]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突出财产问题为运动的根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具有或多或少发展的形式。[4,p60]

如第四部分所说,“eigentum”这个名词的汉语意义还是应该选择“马译”中的“所有制”而不是“成译”中的“财产”。本句的关键是如何翻译好“welche ... möge”这一让步从句,据《德汉词典》[5,p435]:名词“form”与及物动词“annehmen”搭配是“渐渐成形”的意思,据此将这一句子单提出来,试译如下:

[德语原文]Die Eigentumsfrage hat die mehr oder minder entwickelte Form angenommen.[2,p107]

[马译]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3,p62]

[成译]不管这个问题具有或多或少发展的形式[4,p60]

在“马译”中,完全没有“成形”的意思,在“成译”中,说“或多或少发展的形式”是让人费解的。

[作者译]不管所有制问题演变为何种形态。

全句可译为: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不管所有制问题演变为何种形态,共产党人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根本问题。

2. 译例11

[德语原文]Die Proletarier haben nichts in ihr zu verlieren als ihre Ketten. Sie haben eine Welt zu gewinnen.[2,p108]

[马译]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3,p63]

[成译]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除了他们的锁链外没有可失的。他们将赢得一个世界。[4,p60]

本句是《共产党宣言》正文中的最后一句,因此翻译好本句的意义重大。在本句中,“nichts ... als”是个固定搭配,其汉语意义是:“除了……之外,什么也没有”,具体到本句,就是:“除了失去锁链之外,什么也没有失去”。在正确理解原文之后,完全可以用顺畅的汉语来表达,那就是“马译”的表达方法:“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这样表达的优点是:顺畅、简洁、有力。那么我们从“成译”中应该学习到什么呢?那就是“赢得”这个重要的词汇!据《德汉词典》(商务印书馆)[10,p456],“gewinnen”这个动词的汉语意义是:“①赢得,获胜;②中奖,获奖;③取得,获得”。因此“gewinnen”这个动词可以译为“获得”,也可以译为“赢得”。但是,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11,p1583],“‘赢得’跟‘获得’是不同的,‘赢得’强调在竞争中经过努力而得到,而‘获得’适用范围较广,未必是在竞争中经过努力而得到。”无产者要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之下,经过怎样千辛万苦的斗争才能挣脱锁链?因此这世界是“赢得”的!然而在“成译”中,又将不定冠词“eine”译出来了,译为“一个世界”。如在2.2节中所说:“带不定冠词的名词也可以有概括性的意义”[14,p76],因此,还是应取“马译”中的“整个世界”为好。

[作者译]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将赢得整个世界。

七、结语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零星到系统,从片断到整篇,从文言到白话,从模糊到精确的过程,但迄今我们仍不能说对共产党宣言文本的翻译和理解已经尽善尽美。《共产党宣言》不仅理论深邃,充满哲理,而且语言精炼、优美。要把《共产党宣言》翻译好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连恩格斯本人都承认“翻译《共产党宣言》是异常困难的”,“《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一直使我害怕”。罗章龙、陈望道、成仿吾在自己的回忆中都曾谈到准确翻译《共产党宣言》所遭遇的困难。因此,《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必然会有一个不断雕琢的过程。即以《共产党宣言》最后一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例,据高放先生考证,先后就有70多种译法。自1920年陈望道译本出版至今,《共产党宣言》先后流传过十几种中译本。考诸《共产党宣言》的各个版本,不难发现,每一新译本的出现,译文一般都会较前译本有所改进,总体上呈现由模糊到精确的趋向。但即便如此,对《共产党宣言》文本的翻译与解读仍然有精进的空间[1]。我们愿意为《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与解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对翻译与解读的“精进”就要表现在对一词一字的认真推敲上,表现在对各种不同观点的客观斟酌上。我们采用这种比较方法的初衷是,尽最大努力让不懂外语的同志们也能参与其中进行分析和思考,也能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共产党宣言》这部光辉著作的更“精进”的译文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1] 蒲国良.《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10-15.

[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德文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列著作编译局译.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 马克思,恩格斯.成仿吾译.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5] 德汉词典编写组.德汉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

[6] 词海编辑委员会.词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7] 高放.《共产党宣言》有23种中译本[N].光明日报,2008-10-16.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9]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学习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0] 王昭仁,等.德汉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1] 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英文版)[M].北京:外文出版社,1973.

[13] 薄冰,等.英语语法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14] 张才尧.实用德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15] 姚殿芳,潘兆明.实用汉语修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6] 叶本度.朗氏德汉双解大词典(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校对:朱 燕)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Authoritative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The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XU Yong-ming, YANG Ya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The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is the first programmatic document of Marxism, and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literary works which influences the destiny of Chinese nation for over one hundred years. In the new historical context, its investigation should be penetrated. It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authoritative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The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o perfect the translation exactly so that people can interpret the work deeply.

The Manifesto of the C ommunist Party;Marxist-Leninist Writings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Bureau; CHENG Fang-wu

A811.1

A

1009-9115(2012)04-0039-06

2012-03-09

徐永明(1951-),男,河北唐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魔怪德语共产党宣言
德语学习中英语的干扰性问题及其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勇闯魔怪岛
小魔怪要上学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阴影魔怪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