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增
(唐山师范学院 社科部,河北 唐山 063000)
高校《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王学增
(唐山师范学院 社科部,河北 唐山 063000)
《概论》由原来《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两门课程演变而来。教师要善于把握它的结构体系和特点,处理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以及《概论》和《纲要》课的关系,帮助大学生学好《概论》课程。
《概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纲要》
从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规定的4门课程陆续开设。到目前为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这门课程,在我院大学生中已经讲完四轮。对前几轮的讲解,笔者有一些深刻体会,拿出来以供各位同仁借鉴。
1.《概论》课程的结构体系
由于《概论》课程由原来的《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两门课程演变而来,因此,与其他三门课程相比,该课程内容繁多,结构复杂。如果不注意掌握它的结构体系,在本课程讲解过程中难免会前松后紧,甚至讲不完。通过前两轮的讲解,笔者认为,应该对《概论》课程进行结构体系的划分,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宏观认识。《概论》课程的具体体系为:第一、二章为该课程的总论,主要让学生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历史进程、理论成果、重要意义以及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三、四章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第五至十五章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主要让大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和条件动力,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四大战略布局,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政和外交,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这种对课程结构体系的划分,不仅能够让大学生对《概论》课有一个宏观认识,而且也可以使他们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去听课,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概论》课程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善于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让大学生进一步从宏观上增强对该门课程的宏观认识。
第一,鲜明的时代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教师在讲解中,突出课程这一特点,就能够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第二,浓厚的民族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基础上的具有丰富民族内涵和形式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它们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开辟了民族复兴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三,强烈的实践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经过了这一实践的有力检验,充分证明了它们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强大理论武器。
党的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概论》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分析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让大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二者的内在统一性,这是教师教好和学生学好《概论》课程的关键。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对于十五大以后所产生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到底如何讲,看法不一,很多人认为应算做第三、第四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认识就统一了,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都属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范畴。
2.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首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第一,它们具有共同的理论来源——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借鉴。第二,它们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第三,它们具有共同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中,其中一条就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中的第三个代表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强调,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胡锦涛提出的“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更体现了这一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第四,它们具有共同的理论精髓——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始终,每一个理论观点和方法都是实事求是的结果。
其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二者又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一,所处的时代条件不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条件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时代条件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时代条件。第二,所形成的国情依据不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国情依据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情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三,所产生的实践条件不同。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四,所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毛泽东思想所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面临的历史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面临的历史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另外,教师还要对大学生讲清楚,毛泽东思想是不能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因为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主要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至于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则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借鉴,它们是可以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由于《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有交叉之处,因此这两门课怎样避免重复讲授,怎样从不同角度结合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概论》和《纲要》两门课程的联系表现在:(1)二者的时间起点都为鸦片战争,终点都为党的十七大;(2)二者很多章节内容非常接近,不过是阐述角度有“史”和“论”之别;(3)二者教学目的都是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概论》和《纲要》两门课程的区别表现在:(1)《概论》注重讲“论”。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进行阐述。它紧密结合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深入阐述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理论成果和基本经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它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2)《纲要》注重讲“史”。它主要讲授:近代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它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
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概论》和《纲要》两门课程时应注意把握:第一,根据两门课程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论”和“史”的教育和教学;第二,善于把两门课程结合起来,防止单纯讲“论”、讲“史”。讲授《纲要》时要注意从各个历史事件中去把握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通过讲“史”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尽量避免过多地讲“论”而与《概论》重复。在讲授《概论》时,针对各个基本理论观点注重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事件,通过“史”让大学生深入领会和理解《概论》中的“论”。对于只讲授一门课程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通读《概论》和《纲要》两本教材,熟悉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这样,才能避开两门课程的交叉内容,也就是“避史讲论”和“避论讲史”,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李松林.“纲要”、“概论”两门课交叉内容的讲授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7).
[2] 马淑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课堂教学效率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 (6).
[3] 王炳林.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讲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做法与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0).
[4] 熊晓琳.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做法与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0).
[5] 王文兵.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6] 初秀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8(6).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The Experience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WANG Xue-zeng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The Int roductioncourse combines the original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s Thought andIntroduction to Deng Xiao-ping’s Theory and Theory of Three Represents.Teachers of this course should be good at grasping its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Mao Ze-dong’s Thoughts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 between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Outlinecourses, so that they can help students with this course
The Introduction;Mao Ze-dong’s thoughts;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Outline
G641
A
1009-9115(2012)04-0155-03
2011-10-10
王学增(1970-),男,河北故城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