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庆丰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45)
裴庆丰 男,1953年生。副研究馆员,副馆长。
信息素质一词,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工业协会的会长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当时他对信息素质下的定义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自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国内外广大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可谓众说纷纭。目前,国内学者对以下观点基本达成了共识,即信息素质是人们有目的地选择、存储、加工、利用信息的过程中所具备的一种能力(品质)。它是社会成员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素质的有机结合,也就是人们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一种基本技能。步入信息社会,人们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面临着不同种类、数量巨大的信息选择,新时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利用有效的手段去获取和利用自己所需信息的人,而这种能力来自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意识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感觉、知觉、情感和意志等内在心理品质。信息素质的有无和强弱,决定了学生对于信息是否具有特殊的感受力、敏锐的洞察力和敏感的观察力,决定了学生对信息的关注程度和渴求程度,决定了学生对于信息的价值发现和挖掘的潜在意识及潜在能力。信息意识是培养信息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具有强烈信息意识的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挖掘、搜集各种有利用价值的信息,善于将信息现象与实践结合,从中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深刻理解和积极面对当今社会信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主动适应和探索多元化信息的规律和特征。
信息知识素质教育是指学生对于信息的基本常识、信息的使用工具、信息的获取储存、信息的传递控制、信息的创新升值等等的掌握和了解。信息知识是信息素质的基础,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工业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基本知识,以及网络信息的制度法规知识和信息安全知识。
信息能力指学生在实践中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质的核心部分,是信息素质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借助各种平台和渠道获取全面、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的能力,对各种信息进行真假甄别、价值分析、优先选择的能力,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技术加工、结构重组、控制传输和存储开发的能力,以及利用这些信息解决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等。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虚拟空间的隐蔽性很可能造成信息的法律失声、道德失范等无政府状态。因此,要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学生必须主动建立以国家法律、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传统美德为基础的信息道德。主要包括:遵守国家有关信息传播和信息使用法律,不传播不良信息,抵制各种违法、淫秽、迷信、反动信息;正确处理好信息创造、传播、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侵犯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等。
文献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物资基础。因此,图书馆在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馆藏书刊质量,切实防止格调低下、思想内容不健康的文献进入图书馆。坚持思想性、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统一的原则,严格制定选书及入藏标准,分清真伪,辨别优劣,选购优质图书,把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提供给广大学生。在购书时,也应特别注意选择学生喜欢的、能够满足他们对新科技、新方法、新思维追求的书籍,让可塑性极强的大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在文献载体方面,要加强电子出版物的入藏比例,结合本校专业课程设置,购入适合学生阅读的电子图书及各类数据库等,并注重收集和整理互联网上的信息。在收集实体文献的同时,还应重视虚拟文献信息的收集、筛选,构建图书馆网站,把有实用价值的网络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向学生推荐品位高雅、内容健康向上的文献资料,使学生通过阅读提高信息素质,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目前全国各高校图书馆都在进行自动化和网络化改造,已经基本完成了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变。借助于计算机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逐步建立起公共检索系统、光盘检索系统、网上查询系统以及电子阅览室、声像阅览室、文献检索室等,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文献资源的查询更加迅速、快捷和准确。随着高校信息网络的发展,校园网、局域网与中国教育网、因特网连通,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全面和前沿的信息。高校图书馆借助丰富的知识存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向大学生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为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硬件资源和全面的技术保证。
国家教委在1984年和1985年分别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及《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的文件,将文献检索课统一命名并定性为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科学方法课”,并明确指出:文献检索课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检索能力等有十分明显的作用,而且是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全国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开设文献检索课。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源载体及其检索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针对这一情况各高校对文献检索课进行了改革。首先,将文献检索课更名为信息教育课,并将其列为公共必修课。其次,改革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和模式。目前开设的文献检索课主要涉及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等方面教育。主要内容包括:文献信息的组织方法、检索语言;各类检索工具、检索系统的利用方法;各类文献的检索途径、获取方式等。同时,文献信息检索课应加大关于网络检索基本知识、搜索引擎的检索机制、检索词的逻辑组配方式、网络数据库专题检索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另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实现文献检索课教学手段的更新,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生动的教学,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时,以保证教学效果。
图书馆除了利用文献检索课对各层次读者进行系统专业教育外,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素质教育培训活动。图书馆通过“新生入馆教育”使学生了解图书馆的机构设置、馆藏布局、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让新生了解图书馆专业基础知识、简单的检索技术,使其学会使用检索机检索到所需文献。对高年级学生开展“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光盘数据库利用”、“电子期刊、图书检索与利用”等各种讲座。定期举办阅读兴趣讲座、科普讲座、学术讲座、专题讲座、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评选优秀读者、聘请专家担任科技辅导员等,激发大学生求知和求学的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赛、辩论赛、读书笔记考评、读书征文等活动,指导他们围绕活动主题,有目的地利用各种网络查询资料、搜集信息并认真组织整理,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高校图书馆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和承担者,信息素质教育不只是教师的任务,更是每个图书馆员的责任,他们自身的信息素质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息素质教育活动的最终成果。他们不仅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质的服务,随着图书馆藏书的数字化、操作的电脑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还应具备广博的与信息相关的知识。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培养知识全面、一专多能,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懂得信息技术的新型图书馆员。图书馆员要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当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信息导航员。
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而高校图书馆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安静幽雅、宽敞明亮的多功能馆舍和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学术环境。在图书馆阅览室、大厅和走廊悬挂名人肖像、字、画等,在借书处备有图书专架,展示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图书,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到图书馆来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可以受到优美环境的陶冶和艺术欣赏的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终身教育过程,是一种以利用学习资源为导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手段、以实践终身学习为目的的教育。高校图书馆应紧跟教育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网络、人才等多方面优势,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担,积极探索信息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发挥自身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信息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宋进英.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J].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7(1).
[2]孟凡静.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的定位[J].河北理工大学党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26.
[4]隋风松.中医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J].图书情报工作,2007(1).
[5]王瑛.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探析(C).图书馆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5.
[6]熊颖玲.重视信息素质教育,为学院培养合格人才——我馆信息检索课与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J].贵图学刊:铜仁学院图书馆专栏,2010(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