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行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图书馆总分馆制度起源于西方,尤以美国最为发达,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总分馆制的起步较晚,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才开始实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总分馆制发展的介绍,探索我国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应采用的方法。
1.1.1 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
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就是以在全市区县建设电子阅览室的方式,将全市区县图书馆联系成一个整体,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馆,全市区县图书馆为分馆形成一个新的服务网络体系[1]。
1.1.2 “上海中心图书馆”的建设
“上海中心图书馆”是上海地区图书馆联盟的简称,它由1个市馆即上海市图书馆,19个区县的21家公共馆、1家专业馆、1家大学馆、32家基层馆共56个成员馆以及1687个流通服务点组成的一个服务网络体系[1]。
1.1.3 广东流动图书馆体系建设
广东流动图书馆是在广东省政府经费支持下,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中心馆,在省内欠发达县建设分馆即“广东省流动图书馆分馆”,资源在分馆之间流动共享,从而构成一个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1]。
1.1.4 深圳图书馆之城的总分馆建设
深圳图书馆之城的总分馆体系主要是由各区图书馆和区内的街道馆,以及深圳图书馆组成的。深圳图书馆之城的总分馆体系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福田区的总分馆体系[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的合并以及其规模的扩大,图书馆的规模同步壮大,一校多馆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国内规模较大的大学图书馆都在建设适合本校的总分馆体系。
1.2.1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是一种较为分散的管理模式,它是由一个中心馆和若干个独立分馆或院系资料室组成,中心馆负责协调独立分馆和中心馆之间的业务关系,而且是在自愿的原则下,中心馆不具有任何强制约束力[3]。
1.2.2 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
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在国内是比较早的,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总分馆制模式。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建设是在学校的支持下完成的[3]。
1.2.3 武汉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
武汉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是在高校合并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合并前武汉大学图书馆具有文理分馆,合并后又增加了工学、信息、医学3个分馆,它们都是合并过来的大学图书馆[3]。
1.2.4 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
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是较为典型的一种总分馆制模式。其总分馆体系是由南校区图书馆总馆、北校区医学图书馆、东校区图书馆、珠海校区图书馆共4个校区图书馆和经济与管理学科分馆、生命科学学科分馆、化学学科分馆等3个学科分馆组成,各个分馆的人力、物力、财力统一由总馆集中管理[4]。
国外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发展较早,体制也较完备。其中以欧美图书馆的总分馆制较为发达,而亚洲地区的日本和新加坡发展水平也比较高。
2.1.1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制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制体系产生较早,它是伴随着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出现而产生的。在美国第一个拥有分馆的是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它是全美排名第三大的图书馆。截止到20世纪初期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已拥有分馆21个[5]。
2.1.2 德国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制
德国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始于1990年,这种管理模式首先在西德广泛使用,两德统一后得到迅速推广。德国图书馆协会现在正在推广“四级图书馆服务”,即将全国的图书馆分为4个级别,分别向不同的人提供服务[6]。
2.1.3 新加坡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制
新加坡公共图书馆实行的是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其突出特点是业务经费实行统一管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在新加坡图书馆事业当中处于领导地位,它还负责全国图书馆的业务协调工作,下设10个分馆[7]。
在国外不仅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制较为发达,而且大学图书馆总分馆制也较为普遍,它是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而发展起来的。
2.2.1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制
哈佛大学作为世界级名校,其图书馆也是世界级的。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是一种较为分散的服务体系,由其学院图书馆和其他大大小小90多个分馆组成一个分散式的组织机构[8]。
2.2.2 剑桥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制
剑桥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是由总图书馆和各学院、各学科系的图书馆组成一个平行关系的服务体系。这种服务体系有90个图书馆,包括5个校级图书馆(其中1个总图书馆,4个专业图书馆),55个系图书馆,30个学院图书馆[9]。
2.2.3 悉尼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制
悉尼大学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由总馆Fisher图书馆和20个分馆组成,并且这些分馆位于9个不同的校园。总馆和分馆分别收藏不同学科的文献,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其中分馆主要收藏院系教学科研所需的文献[10]。
3.1.1 满足用户需求的优势
用户到图书馆就是想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实行总分馆制的图书馆,可以使用户更快地检索到自己所需的资源。用户可以按照自己所需要的资源类型,到相应的分馆查找,也可以在任何一个分馆或总馆查找所需资源的位置,然后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对于我国图书馆来说,总分馆制可以使其布局更加合理完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个分馆来检索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如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就是由东莞城市中心图书馆(即东莞图书馆新馆)、各镇(区)各系统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单位内图书馆资料室组成,其中东莞市中心图书馆作为总馆,其他馆作为分馆,以图书流动车作为调节和补充手段[11]。这样东莞地区的图书馆就能够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3.1.2 服务全面化和专业化的优势
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理念就是“为所有人提供平等服务”。总分馆建设为广大读者创造了一个能够读到书的环境,使读者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总馆应该定期对分馆的工作进行指导,对馆员进行培训,使分馆的服务更加专业化,从而满足读者更高层次的需求。
3.1.3 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优势
实行总分馆制的图书馆,经费可以在总馆的协调下统一分配,使得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更加合理化,避免资源建设的重复。这种服务模式可以使总分馆之间的人、财、物实现一体化管理,使不同的资源能够在总馆和分馆之间自由流动,防止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是以佛山市图书馆为中心馆,纵向上由市、区、街道(镇)和社区(村)4级图书馆服务网络组成,横向上联合其他类型的图书馆作为成员馆,组成一个纵横交叉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在联合图书馆建设中,以佛山市图书馆、禅城区图书馆、南海区图书馆、南海桂城街道图书馆、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玫瑰小学图书馆作为试点,带动整个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建设。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建设充分利用了佛山市各图书馆的资源,使这些资源能够在各个分馆之间自由穿梭,更好地满足广大佛山用户的需求[12]。
3.1.4 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优势
总分馆制在图书馆资源共享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由于经费是由总馆统一管理,所以在馆藏资源建设上总馆和分馆之间就可以从全局出发统一协调安排。总馆和分馆的馆藏印刷型资源与数字资源都可以共享,而且服务也可以共享。在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中,读者可以在任何一个分馆享受到总分馆体系中的资源,而且在这一服务体系中总馆和分馆的资源保存也有分工。读者只要凭借“一卡通”可以享受包括总馆在内任何一家分馆的服务。
3.1.5 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优势
实行总分馆制的图书馆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将会更加专业化,不仅仅局限于图书情报专业人才,还应根据各个分馆的具体需求来建设所需人才队伍。对于不同专业的人才,在总分馆体制下可以互通有无,各分馆可以在总馆的协调下互相弥补自身人才的不足。在一些公共图书馆,总馆可以利用自身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为其分馆的馆员开展培训,也可以将总馆人才调到分馆进行锻炼,或者将分馆的馆员安排到总馆学习,学成之后再去建设分馆。这样读者来到总分馆当中的任何一个馆都可以享受到和总馆同等待遇的服务。
3.2.1 在我国尚处在发展阶段
由于总分馆制在我国起步较晚,而且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受行政模式的制约,各图书馆之间纵向联系较多,而横向联系较少。总分馆制的建设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通过总分馆的建设可以将不同行政单位的图书馆联系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大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3.2.2 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由于实施总分馆制就要打破原来的管理体制,所以推行起来比较困难。这种困难在公共图书馆界是比较突出的。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总分馆制,也就是在不改变原有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实施总分馆制。我国大学图书馆实施总分馆制的阻力较小,原因在于有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以及大学的合并,实行总分馆体制顺理成章。
3.2.3 在我国缺少法律保障
图书馆法不仅是图书馆事业的保障,而且也是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的依据。美国的图书馆法规定美国图书馆应实施总分馆制,而我国现今还没有正式出台一部图书馆法。所以我们应该在图书馆法没有出台之前,尽快发展总分馆制这种服务模式,让人们看到它的作用,以便将来为其写进我国的图书馆法打下坚实基础。
将总分馆制的优缺点与我国图书馆现实情况相结合,笔者总结出几种总分馆制的建设方式。
这种建设方式就是由作为分馆的图书馆通过与总馆签订协议,委托总馆协助分馆建设,将其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并且在形式上和总馆保持一致的图书馆。在总馆和分馆签订的协议中应明确将分馆全部的人财物委托给总馆支配,这样总馆才能更好地建设分馆,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具体到公共图书馆就是由地区图书馆向上一级图书馆提出请求,在本地区政府许可的前提下,将自己的经费和一切资源交由本地区的中心馆(通常为省馆)支配,在中心馆的带领下完成读者服务工作,形成以地区中心馆为总馆、地区馆为分馆的总分馆体系。大学图书馆应当是各个院系的资料室或者是各校区的图书馆委托中心馆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分馆。
这种方式由于是分馆人财物的某一部分委托给总馆来管理,我们可以称之为“部分委托”。它要求分馆明确其人财物的哪一部分归总馆管理,通常情况下分馆对于自己的经费也就是财力掌控得较为严格。虽然总馆没有得到分馆的经费支持,但是可以通过对人力、物力两方面的管理和分配来实现总分馆的部分功能。这种方式是在我国现有体制下的一种折中方法。
这种建设方式各级政府不会将投在本地区图书馆的经费委托给总馆来管理,而分馆人员的管理也不在总馆的管理范围之内,总馆只能在资源上和分馆进行共享,这样也算一个松散的总分馆体系。大学图书馆当中也会有这种情况存在,由于各校区可能是合并前的总馆,合并后其经费和人员也不在总馆的管辖之下,而总馆能做的就是实现印刷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共享,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分散的总分馆体系。
这种方式是由图书馆的主管部门和作为总馆的图书馆来签订协议,主管部门将建设分馆所有权力委托给总馆,总馆在这一协议的支持下建设分馆,自由支配总馆和分馆的人、财、物资源,建设一个符合本地情况并且能为读者带来最大便利的总分馆服务体系。如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就是在学校的行政命令下取消了院系资料室,按照学科门类建设起来的。
总分馆制建设必须要得到图书馆主管部门的支持,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是由各级政府部门领导,要想建立一个跨越隶属部门的由总馆统一领导的彻底的总分馆体系,目前来说还不太现实。一个折中的方法就是由各级政府部门跟总馆签订一个协议,通常是将分馆的印刷型资源等由总馆统一支配,对于人员和经费这些资源还归属各自的主管部门拥有,总馆则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北京西城区的总分馆体系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完成的,只是经费以及资产的归属都属于分馆,而总馆就主导资源的共享,实现了总分馆之间的通借通还。
这种方式是在一个还没有实施总分馆制的地区来建设总分馆体系。它要求图书馆的主管部门以及各级领导部门将所有的权力交给总馆,由总馆来建设分馆,而在分馆管理上由总馆统一管理,这种总分馆体系就像美国图书馆协会给总分馆的定义,总馆是这个系统中的行政管理中心、业务管理中心以及主要馆藏中心,而分馆只是总馆开展业务的另外一个场馆。
采用这种方式建设的图书馆一般情况都要建设新的图书馆,而将原图书馆作为分馆留用,而且二者在人财物的管理上完全统一,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个图书馆的两个地方。当某一大学要建设一个新校区,而不是合并校区的时候最适合采用这种方式来建设适合本校的总分馆制,这种方式会最大限度发挥总分馆制的优势。
总分馆制这种图书馆服务模式,在信息资源共享,满足用户需求,图书馆资源建设,图书馆服务全面化和专业化建设以及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中存在着明显的优势,我们要想利用这种优势,可以采用以上提到的几种建设方式来建设适合本地区图书馆的总分馆制。
[1] 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2] 肖焕忠.总分馆制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5):41-43.
[3] 曹海霞.试谈高校图书馆总馆与分馆建设[J].河北科技图苑,2008(1):57-59.
[4] 何立芳.刍议总分馆制在国内图书馆的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09(4):59-61.
[5] 王嘉陵.美国图书馆总分馆制考察[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4):66.
[6] 杨巧兰.德国图书馆及其“四级服务”[J].图书馆,2009(4):47-49.
[7] 黄素霞.新加坡图书馆现状及未来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1997(5):58-60.
[8] Harvard University Library[EB/OL].[2010-05-25].http://hul.du/about.html.
[9] 郭红.剑桥大学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探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48.
[10] 侯壮.悉尼大学图书馆管理特色[J].图书馆杂志,2004(5):61-64.
[11] 余子牛.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2006(3):16-18.
[12] 于良芝,邱冠华,许晓霞.走进普遍均等服务时代: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