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书香”第一乡与第一村
——江苏常熟市古里镇与张家港市永联村书香行动纪实

2012-02-15 12:51钱惠良
图书情报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联村藏书书香

钱惠良 陈 欣

(1.江苏常熟市古里镇文化站 常熟 215000;2.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南京 210093)

“华夏书香”第一乡与第一村
——江苏常熟市古里镇与张家港市永联村书香行动纪实

钱惠良1陈 欣2

(1.江苏常熟市古里镇文化站 常熟 215000;2.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南京 210093)

常熟古里镇与张家港永联村,作为“华夏书香”的典型,各有特色。论文从多个侧面介绍古里镇的藏书文化、阅读活动、书香氛围,以及永联图书馆的个性发展、阅读服务等内容,揭示 “华夏书香”第一乡和第一村的成功之道,以期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古里镇 永联村 图书馆 书香 阅读

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市东郊的古里镇,是中国阅读学研究会颁授的全国首个“华夏书香之乡”,而属于当代“文明港城”张家港市的永联村图书馆,则在今年获得了中国阅读学研究会颁授的“华夏书香地标”。

1 传承“书香仁风”的“华夏书香”第一乡——常熟古里

常熟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文化、努力读书、收藏好书的人文传统。有昭明太子读书台、东湖书院、脉望馆、汲古阁、铁琴铜剑楼等海内外知名的藏书文化遗存。其中名列“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铁琴铜剑楼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多年来,古里镇文化站积极宣传传统藏书文化精神,积极探索读书学习的时代新理念,不断完善社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确立珍惜爱护历史文化遗存的意识。

1.1 努力守护丰厚的藏书文化资源

建设于清代乾嘉年间的铁琴铜剑楼,其藏书五代传承。创始人瞿绍基,取“引养以恬,垂裕后昆”之意,称其藏书楼为“恬裕斋”。瞿绍基广寻精采,所藏珍本、善本书籍达10万多册。第二代绍基之子瞿镛酷爱收藏金石古物,因其藏有铁琴和铜剑,故称藏书楼为“铁琴铜剑楼”。自清乾隆末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铁琴铜剑楼向北京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捐赠的20多种宋、元、明善本书籍,被中央人民政府称之为“国之重宝”。瞿氏仁爱文献、献书为公的行为,充分展示了其爱国、爱文化的高贵品质。近年来,我们围绕传承瞿氏藏书精神,营造“书香古里”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学术活动,古里镇政府在又快又好又稳的经济发展、注重民生和谐的工作中,把文化工作列入了经济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和谐富镇的四大战略之中。

1.2 夯实“学习型组织”的文教基础

2006年以来,古里镇政府投入2 000多万元,实施铁琴铜剑楼修缮、铁琴铜剑楼纪念馆建设工程。2009年5月,铁琴铜剑楼纪念馆开馆,倍受海内外关注。国家文化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天一阁、海源阁等领导亲临祝贺,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部主任、著名学者沈津先生特致贺辞。为纪念瞿氏爱国献书六十年,还举办了“铁琴铜剑楼与中国藏书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等单位的6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地交流和研讨。

2010年4月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之际,古里首届阅读节开幕式暨“华夏书香之乡”——书香古里授牌仪式隆重举行,古里成为全国首个“华夏书香之乡”。在首届阅读节期间,实施了“1、2、6计划行动”,即一个开幕式、二场报告会、六项活动互动。在开幕式上,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授予古里“华夏书香之乡”的称号,主旨报告《“书香古里”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徐雁教授主讲,报告稿于2011年被江苏省中华文化学院院刊《雅集》全文发表,扩大了“书香古里”在海内外的影响;第二场报告《读书、写字、做人与学生素质教育》由西泠印社理事、著名书法家、藏书家、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学术委员林公武先生主讲。六项互动活动分别是“学生藏书角”评选、“书香家庭双十佳”评选、“好书伴我成长”征文、“迎世博少儿书签制作大赛”、“农家书屋服务之星”评选和“公共文化服务创优先进村”评选。该活动得到媒体高度关注,北京图书馆、苏州日报、常熟日报等都进行了大幅报道。

2011年4月27日, “书香古里第二届阅读节暨海峡两岸与铁琴铜剑楼藏书文化论坛” 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20多位藏书文化研究专家、学者汇聚一起,进行学术交流,藏书文化学术论坛文集结集出版。同时,由共青团省委、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授予古里中学“书香校园”称号。在授牌仪式上,中国阅读学研究会秘书长陈亮受邀做了专题讲座《阅读、悦读、越读》,三百多名学生聆听了该讲座。

今年4月21日,以培养未来读书人为主旨,“书香古里”第三届阅读节举行。本届阅读节围绕“三个一推进”、“十、百、千”行动实施。首先,4月21日下午举行“书香古里”第三届阅读节培养未来读书人《教书育人》报告会,由中国阅读会研究会会长徐雁教授讲课,把古里三所中学全体教师、三所小学中层教师骨干集中听取报告会;其次,组织常熟市理工学院给民工子弟学校赠书;再次,推出歌曲《书香古里》,旨在绽放琴剑雅韵,传承书香记忆。紧接着“十、百、千”行动实施,首先向十个苏州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村赠送徐雁教授主编的《全民阅读推广手册》(深圳海天出版社2011年版);其次,在全镇进行“百户书香文化家庭”评选;再次,在六所中小学开展“读书、明理、和谐、进步”为主题的书林博览千人读书学习心得交流。

1.3 积极营造当代“书香仁风”氛围

围绕“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常熟的人文资源,以整合和弘扬乡土文化为目标,目前,古里镇政府投入八千万元,对镇区东湖书院恢复性迁建,营造“书香仁风”历史文化街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图书是载体,是知识和学问的平台,阅读能陶冶情操、增长智慧、提升人文素质。

古里镇6.8万人,17个行政村,目前镇文化站藏书3.5万册,17个村级图书室藏书2.5万册。各村建立电子阅览室,读书、学习、看报、看杂志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科学种植、养植类书刊,是村图书室服务村民致富的好帮手。读书能增知、明理,已得到村民们的认同。不少农民家中,“既有书房,也有机房”,村民子女嫁娶不仅有衣橱还有“书橱”,全镇上下读书学习的氛围初步呈现。

古里镇党、政机关为继承发扬前辈读书、藏书的好传统,率先垂范,带头读书学习,营造了“书香古里”读书学习的好环境,展开了“学习型党组织”的评选。同时,通过交流研讨,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使“书香古里”成为一张推介古里的历史人文名片,全面提升了“文化软实力”,为“十二·五”社会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提供了精神支持与思想保障。

2 “华夏书香地标”——张家港市永联村图书馆

张家港市永联村素有“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之称。永联村图书馆始建于1995年。2006年8月,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对村图书馆进行扩建,馆舍设在“永联社区服务中心”的三层,约有1 200平方米;2010年4月,图书馆搬迁至联峰广场,独立成楼的新馆——永联图书馆,成为该村文化标志性建筑之一。浙江大学副教授李超平前往参观、调研后,撰文称之为“中国第一乡村图书馆”。[1]2012年4月28日,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等主办的“全民阅读与书香城市建设暨江苏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研讨会”在张家港沙洲宾馆举行。开幕式上,南京大学教授兼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徐雁先生颁授永联图书馆以“华夏书香地标”的荣誉匾额。据悉,这是该会颁授的“华夏书香地标”的全国第一牌。

2.1 持续投资建设当代乡村的“书香社区”

经过10多年的建设,永联图书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集综合图书、期刊报纸、电子阅览、阵地建设于一体的文化场所,成为提升永联村民素质、丰富业余文化品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窗口。曾先后获得“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基层出版发行先进单位”、江苏省“百佳农家书屋”、“江苏省法制文化建设示范点”、苏州市“十佳书香社区”、“职工书屋”等荣誉称号。

如今,永联图书馆是当地村民知识充电、文化给养之地,现有专职工作人员4名,拥有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照相机、装订机等10多台(套)服务设备,馆内分设服务区、期刊区、藏书区、阅览区以及拥有50多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收藏了政治、经济管理、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工业技术、自然科学等22大类图书30 000余册,订阅了《纵横》、《读者》、《民主与法制》等200种期刊,订购了《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及各省报纸达60余种。目前图书期刊的编目、流通等有关业务均实行自动化管理系统,建立了永联农家书屋公共查询系统,与市图书馆建立了图书共享系统,丰富了该馆馆藏资源。2007年,在市图书馆的支持下,率先在张家港开通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向所有村民和员工免费开放,现有持证读者1 500多人,每天接待读者达300多人次,书刊每月流通量达3 000多册,是全村村民的重要文化阵地。

2.2 坚持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永联图书馆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不断为读者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注重建设和完善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和图书馆各项管理制度,通过设立《读者意见簿》,建立意见签收与处理结果回复制度;定期出刊《读者园地》,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从多个渠道获得读者建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定期组织开展服务到车间、读书征文比赛、读者采购图书、图书跳蚤市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读者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结合资源共享和党员远程教育,积极举办村民、职工法制、计生和专业技术等系列教育讲座、培训。

自2008年来,永联图书馆先后在永钢集团炼钢车间、职工集宿中心、永联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场所,设立图书阅览分室,将文化共享送到职工、群众身边。可见,永联图书馆不仅拥有现代化的馆舍、设施与管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已形成一个多领域覆盖的读者服务体系,坚持“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注重图书馆的“软实力”建设。

谈及永联图书馆,不可绕开永钢集团。一方面,是因为永钢集团对永联图书馆的大量财政支持。早在1995年就建立的永联村图书馆,2006年8月挂上了“农家书屋”的匾额,但“由于永联基础较好,他们并没有从农家书屋项目中得到图书或经费的资助,图书馆的运转一直是村里(也是永联钢厂)来支持”。[2]127另一方面,永联图书馆的读者绝大部分是永钢集团的员工。“由于永联村和永钢集团之间的特殊关系,永联图书馆既是村图书馆,也是集团公司的图书馆,读者绝大部分是企业职工,据我们初步估计,该馆1/4以上的藏书和1/5的期刊是与钢铁、冶金相关的。”[2]166笔者在2012年4月底参观永联图书馆时,其宣传栏上公布着2011年该馆的“读者借阅排行榜”,共10名读者榜上有名:永钢集团前5名读者的借阅量(册)依次为99、96、75、72、70;永联村读者前5名的借阅量(册)分别是54、51、40、31、28,由此可见永钢集团在图书使用上是该馆的主力军。图书馆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在永联图书馆与永钢集团之间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它们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实现了共同创新与发展。

三十年前,永联村是苏州地区版图上找不到的一个贫困小村,人口不过三、四百;如今,永联是闻名全国的富裕村,村民和外来人口1万多人。永联村在书写经济奇迹的同时,重视村民(员工)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投资建设了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大剧院、戏楼等文化服务设施,提高了村民的知识水准,营造了永联村深厚的文化氛围,作为全国“书香地标”第一村,也必将以其独特的“书香”,飘播华夏各地。

[1] 李超平. 眼见为实:中国第一乡村图书馆[N]. 图书馆报,2010-11-12.

[2] 蒋 颖,顾 红,彭绪庶. 苏南基层图书馆的创新与发展:对昆山、张家港的调研报告[M].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8.

TheNumberOneTownandtheNumberOneVillageofLiteraryFamiliesinChina:ReadingPracticeinGuliTownofChangshuandYonglianVillageofZhangjiagang

Qian Huiliang1, Chen Xin2

1. The Cultural Station in Guli Town of Changshu, Changshu 215000, China;2.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As the representatives of “literary families in China”, Guli Town of Changshu and Yonglian Village of Zhangjiagang both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in a multi-dimensional way, gives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book collection, reading activities, and reading atmosphere of Guli Town as well as the distinctive development and reading services of Yonglian Library and also reveals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e.

Guli Town; Yonglian Village; library; literary family; reading

G258.23

钱惠良,男,1958年生,站长,党校副校长;陈 欣,女,1987年生,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阅读文化。

猜你喜欢
联村藏书书香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农村教师的新乡贤身份研究
——以浙江省兰溪市“联村教师”为例
书香何来
兴旺农村产业用三招
山联村为啥美
珍惜每一本藏书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