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杰民
(广西财经学院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03)
在高校扩招和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但可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而且可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区域性高校图书馆由于地理位置邻近,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更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区域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探讨,旨在为区域内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新闻出版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融合,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发行等发展迅猛,新闻出版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包括教育、科研、版权代理、国际合作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出版物数量剧增。据统计,2010年我国共出版报纸1 939种、图书32.8万种、期刊9 884种。由于人、财、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单个图书馆不可能收集全所有文献。图书馆之间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有效解决文献剧增和馆藏不足之间的矛盾。
读者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的对象,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精品化、个性化等特点。高校师生读者除了需要本学科、本研究领域的参考文献外,还需要其他能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和生活品位与质量的文献。在读者多元化需求的驱动下,单个图书馆不可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的唯一法门。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是把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在CALIS的推动下,许多以省为区域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已经建立,如江苏省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等。
江苏省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是CALIS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依托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江苏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开发新一代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为实现文献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提供技术平台,目前已建成若干个文献和地区中心,以各个中心为依托辐射周边地区和相关的院校,并以此为骨干,实现文献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借助于虚拟馆藏,初步形成江苏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保障网络。该系统下设8个地区、学科中心和四个书刊采编中心,按照江苏省高校的地域布局和专业特色布局,依托各地区、学科的中心图书馆,面向本地区和学科群的基层图书馆提供服务,接受管理中心的统一管理,从而形成“管理中心—学科或地区中心—基层图书馆”的三级服务网络体系。
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是在浙江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由该省各高校图书馆共同参与建设的数字化文献保障服务体系。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已拥有数字资源超过50 TB,服务范围覆盖浙江省所有高校,浙江省内任何一所高校的师生读者都可以就地查看省内所有高校拥有的数字图书馆资源。
数字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建立高校数字图书馆,采取集中管理模式,便于资源的共建共享。该模式最典型的是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 (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中心)项目。在天津市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和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的共同努力下,结合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项目大胆采取集中式的数据库管理模式,选用美国SIRSI公司UNICORN系统,采用C/S体系结构,以优化的数据库设计和独特的检索引擎为读者提供全文本检索服务。目前,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共引进中文数据库系统11个、外文数据库系统9个,读者可通过中心网站和各高校图书馆网站使用电子资源。
天津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实现了数字图书馆联盟的集中模式,是我国区域性数字化图书馆联盟的成功典范,具有先进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地区型多所高校以建设图书馆网站的模式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区域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最有效方式,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如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广东网络图书馆、南昌昌北高校图书馆联盟等。
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依托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充分利用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在各图书馆专业特色馆藏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北京地区高校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为北京地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支持和咨询服务。
广东网络图书馆由广东各高校图书馆组成,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其采用三维立体全景图制作图书馆导读系统,使读者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了解到各成员馆的物理结构,为读者有效利用图书馆提供了先进的可视化服务。
南昌昌北高校图书馆联盟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打破地域限制,为广大读者打造的一个统一的“一站式”的资源统一检索和服务,实现了南昌昌北高校图书馆传统文献和数字资源在同一平台上的整合以及统一调度使用、电子文献原文传递、纸质文献馆际互借。读者通过访问 “昌北数字图书馆”网站,可检索280万种中文图书、5 000多万篇中文期刊,借阅纸质文献及下载各类型电子资源。
传统纸质文献是图书馆收藏的重要文献资源之一。建立实体文献分工采购和收藏协调机制,设立联机采购子系统,开展实体资源的联合采购和联合编目工作,构建联合目录中心数据库和统一的OPAC系统,供读者查询,是高校图书馆实现纸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一种形式。如河南省高校联合书目数据库涵盖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九所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书目,读者只要登录郑州大学图书馆的网站,即可检索各个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书目。另外,区域内高校图书馆可考虑与本地区出版社共建网上书店,由出版社向图书馆提供其出版的新书,图书馆以最快的速度对新书进行编目加工,及早为读者提供最新文献。
数字资源是现代图书馆不可缺少的资源。区域内高校图书馆可在统一的数据加工技术规范的指导下,开发馆藏资源,合作建设基于Web的各种特色数据库。中山大学图书馆建立的“孙中山数字图书馆”和“港澳研究文献数据库”、广州大学图书馆建成的“媒体眼中的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建立的“建筑艺术与技术资料库”、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建立的“教育心理学数据库”等,数据库特色鲜明。读者通过网络平台,可实现数据库的跨库检索。
在加强馆藏文献数字化的同时,可采取集团采购的形式联合引进商业数据库,共同开发和利用网上资源。集团采购是由多个图书馆组成集团并以集团的名义与数字资源供应商进行谈判,通过集团的整体优势从供应商处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和服务,既可降低单个图书馆购买同一数据库的投入成本,又可促进集团内各成员馆之间的馆际合作,有效促进区域性资源保障系统的建立。网络上有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信息资源,各高校图书馆可按主题分别收集网络信息,建立特色的网络资源数据库,供各馆彼此共享。
在传统馆际互借服务的基础上,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设立资源共享网页,开通网上付费业务,每天24小时为读者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实现网上资源共享。读者通过图书馆网站,检索OPAC,即可检索出所需文献的馆藏地点,向文献收藏馆提出传送文献的请求,文献收藏馆在确认本馆确实有此文献之后,立即给该读者发送E-mail,告知所需费用及付费方式。读者支付费用后,文献收藏馆即可将文献以读者要求的方式传送给读者。读者通过检索联机数据库,便可下载、打印所需数字资源。
建立区域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协作网,联合开展参考咨询工作,以实现参考咨询人才资源的共享。广东省数字图书馆在网上设立了“图书馆专家联合咨询与导航”栏目,每天接到并解答来自国内甚至国外读者的咨询课题。为了向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广东省公共图书馆等单位的资深馆员以及网上知识渊博、热心参与的读者,共同组成的图书馆专家联合导航站,为读者提供网上参考咨询和文献远程传递服务。该导航站实行13小时在线回复咨询,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
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使各高校分属不同系统管理。各高校图书馆自成体系,各自为政,仍采取“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馆藏发展策略。要实现区域内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各高校图书馆应树立“获取、拥有与资源共享”的新观念,摒弃“只有本馆保存才算拥有”的旧观念。建立健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运行机制,以保障区域内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开展。第一,建立组织管理协调机构,规范管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如可成立由各个成员馆参加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调委员会,通过协商以明确各个成员馆的义务和权利,协调解决有关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第二,建立保障机制。为了实现区域内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必须完善信息标准保障机制、信息共享技术标准。为确保共享运行机制的正常发挥,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法律保障。为协调好各成员馆之间的利益关系,应建立利益平衡保障机制,以推动各成员馆更经济地利用信息资源,维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图书馆经费需求,保障共享系统的建立及有效运行。第三,建立激励机制。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激励实质上以满足需要为基础,利用各种目标诱因激发动机,驱动和诱导行为,促进目标的实现。因此,通过激励机制可引导和促进成员馆持续开展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必然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如将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图书馆必须注意有关的法律规定,或者主动与出版机构以及作者进行沟通,以免侵犯知识产权。目前,我国对信息资源数字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区域性高校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要认真对待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规定,合理使用数字资源,建立著作权应对机制,及时处理文献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第一,合理使用著作权法规定的法定许可,大胆使用公众领域的信息,对涉及知识产权的文献,应征得著作权的人同意后,进行信息的传播和交流。第二,通过著作权代理机构缴纳著作权费,使用作者的知识产品。
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图书馆事业发展的 “瓶颈”。高校不能仅仅通过图书馆自筹经费建立和完善资源共建共享体系,还需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投资和扶持。第一,成员馆及其主管部门要尽力支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施,保障经费的及时投入,使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入正常化轨道。第二,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吸收更多成员馆参与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通过信息服务社会化,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以筹集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资源共建共享。第三,吸收民间资本,壮大图书馆事业。如北京市人大审议通过的《北京市图书馆条例》规定,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办图书馆或者以捐赠资金、文献信息资料、设备等形式资助图书馆事业发展。捐赠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享受税收等优惠。图书馆是公益性事业,仅仅靠国家的拨款难以解决资金问题,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加入图书馆建设,以壮大图书馆事业。
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构建区域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可极大地保障区域内读者的信息资源需求。在文献增加和文献购置费不足的情况下,实现区域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高校图书馆实现良性发展的得力举措之一。
[1]周园.图书馆资源的交流与共享[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41-43.
[2]康忠民,闫道全,阮礼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3(3):73-75.
[3]陈卫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析[J].情报杂志,2010(B12):178-180.
[4]刘翠花.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与对策[J].现代情报,2003(12):81,101.
[5]冯秀丽.高校图书馆区域性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