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萍
(济宁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 济宁市 272100)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电子书增长迅速,有人甚至预言:未来电子书将对当前的传统纸质书籍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并将对传统出版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图书馆是为读者提供文献借阅服务的主要阵地, 电子书的大量出版, 改变了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和服务模式。 在电子书的冲击下,图书馆如何迎接挑战,顺应电子书的发展潮流, 为读者提供数字阅读服务,是图书馆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电子书是指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数字化的出版物以及植入或下载数字化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内容的集存储介质和显示终端于一体的手持阅读器。 电子书包括网络上的电子出版物和专门阅读电子书的手持阅读器, 主要由电子书的内容、电子书的阅读器、电子书的阅读软件三要素构成。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手持阅读器和网络平台将成为读者的阅读常态。
电子书具有以下特征:(1)发行周期短,内容随时更新。 电子图书借助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出版周期缩短,省去了传统印刷文献繁琐的流程。电子书可以在网上书店按本销售,也可以批量销售给图书馆等机构用户;(2)信息容量大,存储体积小,阅读方便。超大规模的光、电、磁存储技术的发展,使电子书存储信息量不断加大。一台电子图书阅读器可存储1 500 页文本内容。 读者可以利用手机在线浏览, 也可以下载到个人电脑上离线阅读;(3)内容丰富,价格低廉。电子书的价格低廉,一般为纸质图书的20%~25%。 电子图书综合运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省去了繁杂的发行过程, 电子图书的重印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尽管电子书带来了很多便利, 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内容难以保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有效地保存数字化内容的办法保存电子书的内容。完全依赖于电子数据,很可能会对社会信息的保存产生毁灭性打击;(2)阅读方式的局限性。 对于某些读者而言,他们喜欢边阅读边做注解、做笔记,而阅读电子书则不可能做到。纸质书总揽全局的功能是电子图书不具备的;(3) 涉及版权问题。电子书的成功出版发行必定依托于商业运作,包括给读者提供一定数量和规模、 具有引人注目的内容的电子书, 将有关使用的条件和规定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同时维持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因此,在电子书出版发行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维护作者、读者和出版商之间权益的平衡,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由于我国有关法律的不完善,网站提供各种电子图书的下载,有可能侵犯知识产权。
20 世纪80 年代,国外数字出版商进行了一些电子书出版尝试,其主要文件格式是纯文本格式。到了20 世纪90 年代,一些以CD-ROM 为传播介质的电子书相继出现,但因版权无法得到保护,电子书的发展非常缓慢。2000 年后,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子书尤其是手持阅读器的出版发行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据 《2010~2011 年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 显示: 截至2010 年底, 中国电子图书总量为115 万种,比2009 年新增电子图书18 万种,同比增长15.65%;电子图书年交易册数为5 770 万册 (未包含手机付费阅读和连载部分),同比增长6.93%;电子图书市场产值为8.69 亿元,同比增长202.79%。2010年,电子图书的读者人数达到12 119 万人,在家中或在路上阅读和行进中阅读比例继续上升,分别达到73.1%和4.9%。高中、中专以下学历的用户比例有所增长。 电子书销售模式已由网上下载销售向移动阅读服务销售转变。 手持阅读器将成为电子书的主要销售模式。
目前,传统出版商、互联网企业、其他企业纷纷开展电子书业务,如中国移动、电信、联通、联想、神州数码等通信运营商和硬件生产商,以及中国出版集团、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传统出版商也纷纷推出电子书阅读器, 中国电子书阅读器发展迅速。 据统计,2009 年,中国电子书阅读器销量约为38 万台。
文献资源是构成图书馆的主要要素。 随着电子书的发展, 图书馆馆藏结构将出现明显的变化,纸质文献不再是唯一的馆藏资源。 从载体上看,图书馆馆藏结构呈现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并存的局面,而且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电子书的收藏将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重点。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方正集团旗下数字出版产业方向的龙头企业,致力于通过先进的数字出版技术,打造传统与现代、实体与电子共赢的图书产业环境,为读者提供更灵活的阅读途径。 该公司现已拥有电子书超过50 万种,每年新增电子书12 万种, 全国500 多家出版社应用方正阿帕比数字出版平台发行电子书,其电子书产品已在全球4 000 多家学校、 公共图书馆、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广泛应用。 电子书已成为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截至2007 年底,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累计已超过200 TB,可向读者提供书目信息(书目、篇名、目次等)3 000 万条左右。
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 馆藏资源结构的变化导致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变。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来馆读者。 电子书的普及推广,使得图书馆本身成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和资源共享的一部分, 使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扩大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在网络数字现代,读者可用电脑上网、手机上网,或购买手持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电子书将是未来读者首选的阅读对象。 电子书阅读器的优点是辐射小、耗电低、不伤眼睛,显示效果逼真,储量巨大,堪比一个小型图书馆。 从电子书的发展及读者喜好阅读电子书的趋势看, 图书馆未来的服务方式将趋向移动服务, 即将电子书通过手机、电脑或利用手持电子阅读器,为读者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 目前,国家图书馆已经开展为读者提供手持电子书阅读器服务, 读者通过国家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平台可下载阅读电子图书约19万种。 另外,国家图书馆还与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合作, 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免费推出报纸速递服务,读者可订阅下载包括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日报、京华时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重庆时报等40 多种中文报纸。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对报纸进行批注、画线、加亮、翻页等操作,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还可将其摘录,以短信、彩信或者邮件的形式即时发送给其他读者。 又如辽宁省图书馆推出电子书阅读器外借服务。 读者只要办理电子书阅读器借阅证, 即可在该馆电子阅览室外借阅读器,下载数字资源,实现随身移动阅读。 每台阅读器本身存储4 000 种电子书,读者外借阅读器后, 还可以在该馆数字图书馆资源平台以及互联网上将自己喜爱的电子书(含语音版)下载到阅读器中,真正实现“移动数字阅读”。
如前所述,电子书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急剧地改变着图书馆传统的业务工作。 图书馆必须建立电子阅读服务新机制, 以适应读者阅读行为的变化。 在建立电子阅读服务新机制的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将发生改变,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图书馆电子阅读服务效率的高低。 一是在采购电子书的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电子书授权使用程度、 范围及相关事项, 设计更为公平且严密的使用者资格认证制度,以方便电子书的流通。 另外,还需合理分配经费比例用于购买电子书。 二是在电子书编目方面, 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电子书著录规则,做好电子书的编目工作,以满足读者检索、获取所需电子书的需要。 三是在电子书的流通管理方面,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设置数字资源的访问权限, 在保护电子书版权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 四是在技术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利用电子书为读者开展服务。 总之,图书馆开展电子阅读服务,馆员只有掌握娴熟的技术技能及服务技能, 才能帮助读者实现移动服务。
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曾预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出版物以及机读文献的普及,传统的图书馆将完成使命走向消亡。 ”网络书店、传统出版商开展电子书业务,对当今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作为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功能的图书馆, 应积极应对信息数字化的挑战, 利用最先进技术为读者开展卓有成效的服务,以赢得良好的发展空间。 为此,笔者认为,随着电子书的兴盛, 图书馆要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特色资源数字化工作,建立电子书服务平台。 面对“一种内容,多种渠道,同时发布”的全媒体出版时代,图书馆开展电子书服务,是大势所趋。 一要建立特色馆藏,开展特色服务。 特色服务是未来图书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如北京崇文区图书馆的包装资料馆、 海淀区图书馆的室内外艺术资料馆、西城区图书馆的旅游资料馆等,馆藏特色鲜明,满足了各种类型读者的需求。 二要加强特色资源数字化工作,制作各种专题数据库,发布到网络上,方便网络用户查询所需资料。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 “赵文化专题数据库”、华北煤炭医学院图书馆的“煤工尘肺中文库”、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的 “张家口地方志和察哈尔地方志”等,主题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特色突出,已成为读者获取专题信息的主要参考源。 三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设备, 建立多功能的电子书服务平台。 由于网络上的电子书格式不统一,使用要求也不相同,图书馆应建立电子书服务平台,使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检索、阅读电子书,并能够有限制地复制、 打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内容。 另外,图书馆可与出版商合作,以馆藏资源为基础,依托市场化机制加快推动馆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构建图书馆知识交流中心。 建设新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环境,使图书馆成为知识交流中心,是图书馆应对电子书不断冲击下的有效对策。 读者利用图书馆,不仅可以阅读书籍,而且还可以与他人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实现知识的互动和交流。因此,图书馆要致力于营造知识交汇的新空间,以浓厚、自由、开放的学术文化氛围孕育人们的创新思想,以对话、研讨、交流拓展人们的视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如通过开展讲座、展览、读者活动、学术沙龙等服务,使图书馆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园地、 知识交流的中心。 如苏州独墅湖图书馆,通过开展“湖畔论坛”、“企业家论坛”、“礼拜三读书沙龙”、“时尚课堂”、“信息素养培训”、“知识文化推送”、“晒书会”等知识交流活动,着力打造区域知识文化交流平台,已成为苏州市指定的高层次人才信息服务机构。
“图书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 面对各种新型阅读载体的出现, 图书馆只有不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调整服务方式,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吸引众多读者的目光。
[1] 薛凯.电子书发展现状分析[J].印刷技术,2009(1):51-52.
[2] 袁春玲.电子书发展对图书馆的冲击及对策[J]. 现代情报,2003(3):32-33,50.
[3] 潘衍习. 电子图书迈入高速成长期[EB/OL].[2011-11-05].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1-04/30/c_121365 858.htm。
[4] 苏州独墅湖图书馆 [EB/OL].[2011-11-10]. http://www.sdl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