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药对6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2012-02-15 02:25植昌嘉黄大红蔡灵波陈钦培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肌力上肢综合征

植昌嘉 黄大红 陈 浦 蔡灵波 陈钦培

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康复科,广东韶关 512026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脑卒中发病后1~12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和手腕部肿胀、疼痛、肌肉强直、萎缩及功能障碍,称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其发生率可高达12.5%~70.0%。患肢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加重了社会负担[1-2]。笔者从事中医康复及痛证临床工作十几年,接诊了上千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约50%,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患肢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及肌肉强直,甚则肌肉萎缩。多年来,笔者所在科室在西医基础治疗上,采用中药熏药、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3]。为进一步论证中药熏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笔者对2011年12月20日~2012年2月20日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中药熏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的治疗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日~2012年2月20日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各期脑卒中后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共60例。年龄40~92岁,平均(58.05±1.25)岁;病程平均(2.32±2.30)个月。其中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中药熏药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4-5]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头颅CT相结合。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及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疗要点》。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6-7]参照中医内科学“中风”的辨证治疗及1994年国家科委攻关项目85-919-02-01通过的《中风病的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

1.3 方法

两组治疗均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针改善脑循环,脑蛋白水解物针营养脑细胞,阿司匹林肠溶片(拜尔)抗血小板聚集。针灸取穴采用中医辨证取穴。主穴主要有:内关、水沟、三阴交、肩髃透臂臑、肩髎透臂臑、条口透承山、肩前、肩贞等。脱证:关元、气海、加灸神阙;闭证:人中、合谷、太冲、十二井穴等。中经络主要取阳经及督脉之穴以祛痰熄风、益气活血。头部:百会、通天、风府;上肢:肩髃、曲池、外关;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口角歪斜:地仓、颊车。语言障碍:廉泉、通里、照海。辨证取穴:风痰阻络型加太冲、丰隆、太溪等。对痰热腑实型加大椎、合谷、太冲、十宣点刺放血等穴。对阴虚风动型加太溪、肝俞、肾俞等穴。对气虚血瘀型加取膻中、膈俞、血海、三阴交、内关等。中药熏药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上肢中药熏药,一日2次,疗程2周。

1.4 疗效标准

1.4.1 上肢肌力评级 参照《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8]中上肢肌力评分部分。具体为:0=正常Ⅴ级;1=Ⅳ级:不能抵抗外力;2=Ⅲ级:抬臂高于肩;3=Ⅲ级:平肩或以下;4=Ⅱ级:上肢与躯干夹角≥45°;5=Ⅰ级:上肢与躯干夹角<45°;6=0级:无任何运动。

1.4.2 上肢疼痛评分 根据FuglMeyer评定法及VAS结合拟定评分。具体为:0=不痛;2=偶发轻微疼痛;4=疼痛频发但较轻微;6=疼痛较重频发,但可忍受;8=持续性疼痛难以忍受;10=剧痛不能触之。

1.5 统计学处理

分别计算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肌力、疼痛评分差值(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 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比较(表1)

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 ± 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力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力评分差值比较(x ± 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疼痛评分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疼痛评分差比较(x ± s)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脑血管病世界平均发病率约为200/10万/年,我国每年有200多万人发生脑血管病。肩手综合征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后遗症,其发生率可高达12.5%~70.0%。肩关节和手腕部肿胀、疼痛、肌肉强直、萎缩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多年来,笔者所在科室在西医基础治疗上,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熏药、康复治疗各期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已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笔者所在科室在多年的临床基础上,总结归纳了针灸辨证取穴治疗脑血管意外后肢体及言语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笔者所在科室将自制中药用于患肢局部熏洗,临床疗效较好。自制中药熏药由当归15 g,红花10 g,牛膝 25 g ,桂枝 15 g,陈艾 15 g,仙灵脾 30 g,豨签草 15 g,络石藤20 g,鸡血藤30 g,独活30 g,防风15 g,地龙15 g经机器打成粉末用纱布包扎成药球放入52°白酒中煮沸,并在相应穴位用力来回推熨,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周围组织营养,消炎退肿;而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其强烈刺激腧穴的作用可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从而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起到一定治疗作用[9]。

上述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及中药熏药治疗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上肢肌力及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上肢肌力评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结合针灸辨证取穴的基础上中药熏药能够改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肌力的恢复。而上肢疼痛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熏药能够减轻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的疼痛[10]。本实验结果显示,笔者所在医院自制中药用于中药熏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具有良好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同时也证实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笔者所在科室已开展的部分试临床实验显示,中药熏药对于肩手综合征上肢肌肌力疼痛的缓解与部分炎症因子相关(另文发表),为后续开展其疗效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1] 谢芹,庄礼兴,贺君,等.靳三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J].新中医,2011,43(11):94-96.

[2] 樊继军,赵卫华,马彦,等.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60例 [J].陕西中医,2011,32(2):160-161.

[3] 植昌嘉.针灸对8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肌力改善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417-418.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381.

[5]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37.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7]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9-279.

[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48.

[9] 宋君富.中西医结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60.

[10] 杨明蓉.中医综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108.

猜你喜欢
肌力上肢综合征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