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2012-02-14 15:41
天津护理 2012年3期
关键词:锐器针头医护人员

韩 珺

(天津市天和医院,天津 300050)

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韩 珺

(天津市天和医院,天津 300050)

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

由于医护人员经常接触注射器等锐利器械,因此发生针刺伤的概率较之其他行业要高很多。大量的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等的20余种血源性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播,并导致严重的或者潜在的致命感染。现就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综述如下。

1 原因

1.1 对针刺伤没有足够的认识 医院管理部门对医院护士教育不够,新上岗护士培训时,只重视专科操作,工作内容等方面,而较少的培训如何避免或减少针刺伤的具体措施和处理程序,以及针刺伤致病的严重后果[2]。多数护士能够认识到针刺伤后最严重的结果是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但对针刺伤感染几率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感染几率很小。由于医务人员本身、医院管理人员及护理教育者对针刺伤防护认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

1.2 工作繁重、节奏快的科室易发生针刺伤 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频率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性,门诊注射室、急诊室、手术室由于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其针刺伤发生率也相对较高。据资料显示,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意外血接触,诸如器械护士传递锐利器械时意外遭受针刺伤、刀割伤及污血溅到破损的皮肤或眼睛里,而血液接触造成感染的概率乙肝2%~40%;丙肝3%~10%;艾滋病0.2%~0.5%[3]。不同病区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与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发生的频率往往存在一定的正相关,病区以心内科、外科针刺伤频率较高,而传染科因防护意识强、工作量小,损伤率明显较低[4]。

1.3 操作失误或方法不当 在实施以下这些操作过程中容易有针刺伤现象的发生: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直接用手取下针头;将针头丢弃于一般的塑料袋等不耐刺的容器中;用后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为不合作的病人做治疗时缺少必要的协作等等。美国疾病管理及预防中心早在1987年在全面性防护措施中就提出: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5]。然而,这一现象在我国临床护理操作中仍普遍存在,很大的提高了针刺伤的发生几率。

1.4 实习护生预防教育不扎实 不良行为与锐器伤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调查显示,约77%的护生曾在临床见习或实习过程中发生针刺伤。另外,锐器伤集中发生在白班,占护生锐器伤的约90%[6]。然而护生在校以及临床教育中职业防护的学习存在盲点,无法保证将职业防护的意识深刻的渗透到每个护生的意识当中去。

1.5 工作环境不良 恶劣的工作环境会增加针刺伤的频率和危险性[7],如操作空间的拥挤、光线不明亮等,均会增加针刺伤的发生率。目前大多数医院都使用专用利器收集盒收集利器,但仍有部分医院不设立专用利器盒,造成医护人员将针头弃于感染性垃圾桶或塑料包装等物中,这也增加了医护人员收集医疗废物的难度和被针刺伤的危险[8]。

2 防护对策

2.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树立全面性防护的管理理念 1987年,美国疾病管理及预防中心颁布了 《全面性防护措施(Universal Precautions)》,是对艾滋病、乙肝等血液传播疾病进行医疗护理和急救时,防止HIV、HBV等经血液传染疾病在医患之间传播的预防措施。其中强调,在进行可能接触到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应戴手套。只需0.004m L带有HBV的血液或体液足以经针刺伤口使受伤者感染HBV[9]。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时,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这一数据有力地证明,在操作及处理针头时戴手套的重要性。医院应对工作中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工作人员,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定期的在职继续教育,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2.2 加强针器废弃物处理及丢弃过程的管理 观察发现,在操作后针刺伤发生的几率更大,尤其是在整理用物和处理使用过的针头过程中。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护士应立即处理使用过的裸露针头。医院管理者应提供针器收集容器,以便操作者在使用后及时将针头处理,减少污染针头裸露的时间,避免引发针刺伤[10]。建议使用防刺破、防渗透的塑胶收集容器,此方法被认为是理想的减少针刺伤的方法,可降低50%的针刺伤发生率[11]。

2.3 尽量采用可预防针刺伤的护理用具 医务人员针刺伤多发生在静脉滴注加药或静脉注射时,而针刺伤更有可能是因为设备设计缺陷而不是因为粗心引起[12]。虽然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针刺)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13]。因此普及使用真空采血系统、防逆流留置针、可自动回套的针头、防漏、耐刺、密封的环保型锐器收集箱等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几率。增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程序,在做静脉穿刺、输血、采血等容易造成针刺伤的操作时应戴手套。

2.4 完善针刺伤报告制度 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如果能够及时上报可以得到及时的咨询和正确的处理,从而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因此,各级医护领导部门有必要更新知识、转变观念,结合实际工作尽快建立健全职业防护的相关报告管理制度,要求刺伤、损伤后上报相关部门,简化报告流程,明确各级报告及监管责任人,并对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和追踪管理[14]。

2.5 加强护士安全操作 禁止护士用双手重新套针帽,可采用单手重新套针帽技术;禁止将使用过的针头从针栓上分离;禁止用手去掉注射器针头及转移未套帽的针头,在注射器使用后立即丢入锐器收集箱内;盛装锐器的盒子不能过满,利器盒满3/4时应及时更换或移去绝不能将锐器随意放置或无人管理;锐器盒应放置在容易看得见的高度[15]。不要徒手弯曲或掰断针头,不要用手装卸手术刀片,操作过程中应规范程序,防止自伤或伤及他人。

2.6 实习前进行上岗培训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 在工作中被使用过的针头刺伤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且80%~90%的意外针刺是发生在护理人员,尤以临床实习护生最为多见[16]。

集中强化职业防护培训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十分必要。例如进行何种护理操作要戴手套、怎样防止锐器伤害、锐器伤害后的伤口的正确处理、玻璃瓶的正确切割方法、正确拔针与插针、污染锐器的集中与处理等,反复强调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的重要性并对针刺伤防护知识进行培训。

2.7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伤的次数。医院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光线充足、空间宽敞、操作区域整洁[17]。

〔1〕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

〔2〕 程桂珍,蒋凤莲.医院卫生员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J].Internal Medicine of China,2009,4(6):966

〔3〕 房晓惠.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其防护[J].天津护理,2009,17(2):119-120

〔4〕 申良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J].护理进修杂志,2008,20(3):216

〔5〕 顾仁儿.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6,6(3):45

〔6〕 马翠萍.新训卫生员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1,9(7):128-129

〔7〕 董秀珍.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09-110

〔8〕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8,38(6):422-425

〔9〕 轧春妹.医护人员锐器伤害现状与预防[J].天津护理,2005,13(1):60-61

〔10〕 姚卫凌.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调查及预防[J].当代护士,2010,2:84-85

〔11〕 王海燕,胡艳.巧用泡沫预防针刺伤[J].护理研究,2005,19(3):531

〔12〕 王蕾,王晓黎.临床护士被锐器损伤及其防护措施的现状调查[J].护理与康复,2006,5(1):18

〔13〕 姚月芳,王静.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索及其职业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5):93-94

〔14〕 朱胜春.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天津护理,2005,13(1):36-37

〔15〕 高英华,杨萍.手术室护士经血液传播疾病防护知识及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140-1142

〔16〕 沈春妹.实习护生对针刺伤的认知及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7B):39-44

〔17〕 肖红缨.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天津护理,2009,17(3):182-183

(2011-09-13收稿,2011-12-12修回)

中国分类号 R192.6

B

1006-9143(2012)03-0200-02

韩 珺(1985-),女,护师,本科

猜你喜欢
锐器针头医护人员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