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躬莉 陈利荣 王 敬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天津 300192)
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王躬莉 陈利荣 王 敬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天津 300192)
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肝癌;护理
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是以海藻酸钠为原料制成的微球血管栓塞剂,系一种国产颗粒型栓塞剂,粒径大小在100~300μm,属于末梢型栓塞剂。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无抗原性、靶向栓塞定位好,栓塞球大小易控且质量稳定,可反复进行栓塞治疗等优点。其原理是根据病变特点在超选择插管的前提下,选取不同大小型号的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将靶器官血管进行充分栓塞而使肿瘤彻底坏死,达到治疗目的。栓塞后3~6个月内微球以分子脱链的形式降解,最终产物为无毒的不参加机体代谢的多糖——甘露糖和古洛糖,随尿液排出体外[1]。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方法对72例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命、减轻病痛、提高生存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治疗前后的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患者72例,男53例,女19例,年龄30~76岁,平均(57.54±9.79)岁。其中原发性肝癌70例,肝血管瘤2例,瘤体呈单发或多发。瘤体直径5~12 cm。诊断均符合2001年第8届肝癌学术会议上通过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及2009年《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
1.2 治疗器材 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动脉压迫止血器。
1.3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右腹股沟区局部麻醉下采Seldinger技术,经皮沿右侧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送人肝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用造影剂先行血管造影,根据造影采集的图像了解肿瘤的诊断、部位、大小、和血供等情况。根据病变的确切的位置,性质,血管解剖特点,选择合适直径的微球。采用选择性和超选择性插管技术,将导管超选择插入到瘤体的直接供血小动脉。当导管位置稳定且合适时即可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治疗过程中在数字血管造影系统透视下实时跟踪监视,并反复造影判断栓塞效果,直至血流速度变慢或被阻断。栓塞结束后再次复查动脉造影,判断栓塞效果。栓塞治疗完毕,拔出导管,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加压包扎。手术结束安返病房。
1.4 治疗结果 本组72例患者中首次治疗49例,2次治疗7例,3次治疗5例,4次治疗1例。其中53例在KMG栓塞的同时应用化疗药物灌注化疗。术后跟踪、回访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区恢复满意。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得到全方位的调理和提升,疗效确切。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即将接受的肝动脉栓塞术缺乏认识了解,从而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加之抑郁,情绪低落、焦躁不安。因此,我们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进行术前心理评估,根据患者主要的问题进行宣教。3例首次治疗的患者出现轻度焦虑,表现为失眠,没有食欲、对面临的治疗感到紧张等,通过用积极的态度、通俗的语言与患者交谈,耐心介绍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后所出现的反应。向其讲解基本手术操作方法、必要性及治疗结果,并介绍一些有效的病例与其交流,调动其积极性,经过反复交流,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调整,能够接受治疗。告知其手术的基本过程及配合的注意事项,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必要时治疗前晚按医嘱给予安定口服,保证患者充足睡眠。
2.1.2 体位及呼吸配合训练 患者采取仰卧位,右侧手上举抱头,左侧手自然下垂放于身体左侧,训练患者在平静状态下屏气,反复练习,保证每次呼吸幅度基本一致。
2.1.3 完善相关检查 术前遵嘱完成各项必要检查,包括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等。
2.1.4 患者准备 备皮,进行碘过敏试验。 术前禁食8~12 h,禁水6 h,选择直径较粗外周静脉预留静脉留置针,遵嘱静脉点滴昂丹司琼减轻抗癌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2.1.5 物品准备 检查备齐的抢救物品,备好无菌介入手术包、一次性专用导管鞘、导丝、导管、微导管、注入造影剂的高压注射针筒、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0.1 g或1 g;动脉压迫止血器等。
2.1.6 药品准备 生理盐水2 000 m L、肝素钠1.25万单位 、造影剂100m L、利多卡因10m L、地塞米松15mg,并遵医嘱备好常用药及急救药品。
2.2.1 台下配合 核对患者姓名、造影剂过敏试验结果,协助患者取低枕仰卧位。暴露穿刺部位,连接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遵嘱肌肉注射地西泮10 mg,缓解精神紧张而造成的血管痉挛,保证导管顺利插入。为使患者进入介入室不感到陌生,护士主动、热情,使之有依赖感[2]。患者准备完毕,协助医师做手术准备。
2.2.2 台上配合 严格无菌操作,打开无菌介入手术包,铺无菌治疗台,将手术物品按手术程序先后放于无菌手术台上,将1 000m L生理盐水+2 500单位肝素钠导入冲洗导管的容器内冲洗导管,目的是为了防止动脉插管后血栓形成。根据医嘱配置药物。
2.2.3 术中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面色、表情,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询问患者感觉,出现异常,及时通知术者并配合抢救。术中辅助护士或医生对本组72例患者进行间断肩部抚触,通过心率、呼吸频率趋于平稳;手渐渐转暖等指标显示患者紧张感明显减轻。本组3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感,均为首次介入治疗。
2.2.4 穿刺部位处理 以75%酒精敷料按压穿刺皮肤点,拔出导管鞘,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加压包扎。用二人搬运法将患者放置于平车上,由医护人员护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交班。
2.3.1 一般护理 术后患者24 h内卧床休息,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记录,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呼吸、SP02每小时1次,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 L/h。如发现异常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2.3.2 饮食护理 栓塞术后当日给予清淡营养丰富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多饮水,促进体内化疗药物、造影剂的排除速度,次日患者给予低盐软食。
2.3.3 穿刺侧肢体护理 密切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肢体皮肤温度、颜色等,若发生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端皮肤变冷、发白或青紫,可能有血栓形成,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寻找原因并处理。患者卧床期间,给予抗栓压力泵按摩患者术肢膝关节以下腿部,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血栓。24 h后指导患者进行下肢活动,并可抬高患肢30°,72 h内避免剧烈活动、下蹲动作,以防穿刺点血肿发生。本组无l例血肿及血栓发生。
2.3.4 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护理 术后第4 h起开始松解:松解逆时针旋转手柄半圈,以皮肤穿刺点无活动性渗血或血管穿刺部位周围无血肿为原则。如发生渗血或血肿。顺时针旋转螺旋手柄至活动性出血停止或血肿不再扩大,并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应为略减弱不消失。1 h后第2次松解:逆时针旋转螺旋手柄半圈,以后每隔1 h松解半圈,并随时动态观察皮肤穿刺点有无活动性渗血或血管穿刺部位周围有无血肿,直至10~12 h后并确认无误后全部松解。本组1例患者于松解压迫器5天后,被压部位出现瘀斑,与压迫器过紧有关,其余病例无异常出现。
2.3.5 疼痛 栓塞后靶器官缺血、损伤,释放止痛物质或局部肿胀刺激包膜引起栓塞后疼痛。术后l~2天内疼痛较明显,可持续1~10天,并逐步缓解。本组68例在术后1~2天出现轻微疼痛,患者主诉肝区胀痛,疼痛分级轻度疼痛,护士每30 min巡视病房1次,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倾听患者主诉,检查腹部体征了解疼痛的部位、范围、性质、程度,并注意与其他疼痛区分;同时指导家属陪护患者,与患者多交流或听音乐、看电视分散注意力。3例患者于术后20 h~1天疼痛,因肿瘤位置靠近包膜疼痛剧烈,疼痛分级中度疼痛,遵嘱予口服可待因;1例肿瘤较大,术后2 h开始疼痛,且疼痛剧烈,患者难以忍受,疼痛分级重度疼痛,在排除并发症后遵医嘱给予局部芬太尼透皮止痛贴,4例均缓解。
2.3.6 发热 栓塞后由于肿瘤组织坏死组织释放的致热物质和坏死组织的吸收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体温常在38℃左右。一般坏死组织越多,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同时注意血象变化,以排除感染的可能。体温38℃以下时,不予降温处理,以利于机体免疫反应。但应注意排除合并感染引起的发热。体温在37.8~39.5℃,白天为 37.5~38.6℃,夜晚 38.5~39.5℃,发热持续 5~10天,温度随术后天数递减,因此治疗后每4 h测体温1次,尤其注意夜间体温,连续7~10天。本组1例患者术后38 h左右体温达到39.5℃,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提示感染,遵嘱使用退热剂并与抗生素治疗,其余患者术后1~2天夜间均在38.5~38.7℃,给予冰袋冷敷降温,多饮水,体温均能自行下降,患者术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均在正常范围,讲解发热的可能原因,嘱其卧床休息、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虚脱,及时补充水分,保持皮肤清洁。
〔1〕 孙伟.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癌症进展杂志,2009,7(l):52-54
〔2〕 李加丽.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健康宣教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0-91
(2011-06-24收稿,2012-03-05修回)
中国分类号 R473.73
B
1006-9143(2012)03-0149-02
王躬莉(1968-),女,主管护师,护士长,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