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正迁移策略培养的研究

2012-02-10 05:25杨小平
关键词:二语共性母语

杨小平

(太原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一、引言

Odlin在《语言迁移》一书中认为,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如何做到积极地利用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减弱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这个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值得我们进行探索。

二、培养母语正迁移策略的方法

培养学习者母语正迁移策略的目的是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鼓励学习者根据个人的兴趣制订学习计划和选择学习内容,使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鼓励“自发治学”(self-directed learning) 和与之相配套的“自选学习”(self-access learning)。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助学者、输入材料的提供者和反馈的提供者[1]角色。在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学习母语时的喜好,鼓励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其次,在对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入中增加有关母语文化的语言模块的译文,补充汉语成语的英文翻译,提高学习者英语表达的准确度,加强学习者对于语言差异的认识。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被当做是促进二语习得的一种认知因素,如果学习者拥有较高的认知能力,那么这种能力会促进外语的学习[2]。在帮助学生培养母语正迁移的策略时,通过在机房课指导学生运用英语高频词造句的练习,与学生探讨英语的语言输出,帮助学习者理解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培养适合个人的外语学习风格

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是在尊重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在学习母语时,学习者已经养成了某种学习习惯;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这种习惯将会继续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学习母语时的学习方式,探索适合个人的学习风格,包括阅读新闻、小说,看影视剧等等;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习者选择某个话题的外语材料进行讨论,教师最后进行考查。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为学习者提供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培养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同时,要求学习者应该注意调整个人的学习方式,使之与所学语言的特点相适应。英语与汉语的不同之处在于英语是音节文字,而汉语是象形文字,能否熟练掌握英语单词的发音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针对英语的特点,学习者应尽可能地利用声像资料掌握英语单词的发音,熟悉语言的特点,以提高学习效率。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机房课上,学生通过《新视野大学英语》的局域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模拟情景对话练习,收听课文录音,观看英语电影的剪辑。这些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式,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注重母语文化译文的语言输入

俞理明在《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1]中,通过英汉词汇共性的正迁移效应研究,提出学习者第一语言和目的语语际差异大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障碍。他研究了英汉语际共性的正迁移效应,提出在教学方法中注重对语际共性和异性的平衡。Ringbom也分析了语际共性的复杂性,提出了学习者在心理上的共性和语言上的共性都影响本族语向目的语的迁移。在目的语语言输入时,学习者只有阅读到熟悉的题材才会在心理上产生最大的共鸣,主动去探求语际间的共性。

大学公共英语的教科书主要以英语原文为主,大部分内容与西方文化相关。由于教科书很少涉及母语文化译文,学生缺少足够的母语文化的英语语言输入,在英语写作时学生试图用英语阐释自己熟悉的文化观念,所以他们时常借助汉式英语或中介语表达思想。通过引入学生背诵过的汉学经典英译文,增加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语言输入,有利于学习者运用准确的英语语言表达个人思想,又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汉语和英语在词汇与句法之间的异同,提高学习者在写作时语言的表达力度。

汉学经典的英译文不仅仅使世界了解到中国的哲学和智慧,更应该是中国学生熟悉和掌握的知识。英国传教士James Legge (理雅各) 在1861年出版了他翻译的《论语》 (The Four Books with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Notes),其译文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及含义。在他的译作中,读者一方面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古汉语的理解与领悟,另一方面也体会到古汉语句式的英语表达方式。我国现当代优秀的双语作家林语堂是一位长期用英语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其作品《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以优美的英语语言介绍和阐释了中国的文化,构架起中西方的文化艺术桥梁。从这些优秀的双语作家的成就中,我们可以知道,母语是学习外语的基础,是可利用的宝贵资源。母语可以促进对外语的理解,可以培养学习者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兴趣。利用母语学习外语是一种有效的做法,能提高学生的思考灵活度和概念清晰度[3]。此外,在大学公共外语的教学与教材编撰中,适度地增加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译著是很有积极意义的[4]。

(三)增加英汉语言对比的知识

学习者对于语言的差异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方面。Kellerman把这种学习者对于语言之间的感知力称为Linguistic Awareness。由于汉语与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有必要在教材中明确地表述一些英语的词汇用法及语法与汉语的不同之处。张道真所著的《张道真英语语法》[5],为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极为实用的工具。书中结合中国人学习英语时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通过大量的英语例句来说明英语语言的特点,对英语和汉语语法中的共性和不同进行了讲解和比较,读者可以从语言认知的角度逐步理解英语语言规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尽管满足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但是教师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参考书中仅有课文句子的解释和单词例句,编者并没有从篇章的角度来说明语句的用法,更没有从英汉语言对比的方面讲解英语语言的规律。笔者建议教材编写者应转换视角,借鉴《张道真英语语法》,从掌握语言规律的角度来编写课本的练习和讲解,这样教师和学生学习这套课本时会更有收获。

三、培养母语正迁移策略的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培养语言正迁移的学习方法,并在机房课上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逐步巩固和完善这些学习的方式,以提高学习者对于语言距离的觉察力。使用母语知识有利于英语学习,如汉英翻译、用英语词汇造句等,都是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翻译、造句的训练,学习者可以认识到英语和汉语的差异,对所学语言的特点及结构进行深刻地分析,增加学生的探究精神,强化学习动机。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与语言输入同样的重要,对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机房课上,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的同时,给学生布置作业——每节课挑选十来个在英语中常用的积极词汇,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课后,教师分别与每位同学讨论所造的句子,包括词义使用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等。在进行造句练习时,强调预习课文的重要性,熟悉词汇在课文中的用法,引导学生通过查英英词典来掌握单词的用法。经过两个学期的训练,学生通过造句练习学会了动词的正确搭配形式,增加了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强调学习者语言输出的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这项工作对于教师来说,虽然增加了许多的工作量,但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了解到学生的不足之处,也欣赏到学生造出的优美的句子。在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时,学习者是主角,教师只是引导和配合他们的学习节奏,督促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也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英语知识的灌输,更是从认知理念上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为其走出课堂后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做准备,而完善的母语认知能力是每位学习外语者可以并且能够借助的对象。如何引导学习者更有效地培养母语的正迁移策略,需要教师在进一步的实践中总结探索。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72-273.

[2] 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7-179.

[3] 邓念利.浅谈母语认知及母语文化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J].读与写杂志,2009(4):26-27.

[4]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28.

[5] 张道真.张道真英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4:5.

猜你喜欢
二语共性母语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母语
基于L2MSS理论的职业英语二语动机策略干预研究
共性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