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艺专”的重庆岁月

2012-02-09 10:09张仲
重庆与世界 2012年9期
关键词:艺专潘天寿院墙

□ 文/张仲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抗战时期曾有并为一校的经历。1938年初,因应抗战形势的变化,教育部令内迁至湖南沅陵的杭州国立艺专与北平艺专合并,改称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即“国立艺专”)。抗战胜利后,北平艺专迁返原址。复员杭州的师生,继续沿用“国立艺专”名号;1950年,“国立艺专”改名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58年,其定名为浙江美术学院;1993年,国家级别的称谓和荣耀再次回归该校。1949年,抗战后回迁北平的艺专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1950年,由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两所国家级别的院校,抗战时期戴着“国立艺专”的相同头衔,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重庆留下了六年不能忘却的历史……

1939年,日军进逼长沙,在湖南沅陵组建的“国立艺专”,被迫迁往云南昆明、呈贡等地。1940年,“国立艺专”校长滕固先生,因病坚辞职务,选定绘画艺术大家、热心教育事业的吕风子为滕固的继任者。由于吕凤子是位不与当代权贵来往的教育家,平时与人保持相当距离,连亲友婚丧庆吊也少参加,要他就范,难度颇大。时任教育部长陈立夫,即亲往凤子先生住地,恭请其接任“国立艺专”校长一职。吕凤子在重庆(四川)璧山建有私立正则艺专学校,不愿远行云南接任校长之职,遂向陈立夫提出五个条件:“不要委任官,只要部长聘任;学校从昆明迁到璧山;学校用人和教育,教育部不干预;学校经费由我开支,教育部不要管;我不是国民党员,赌咒许愿的事不做”。凤子先生的要求,陈立夫全部答应。1940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因越南局势恶化,危及滇边,“国立艺专”即刻迁往重庆。

吕凤子履职后,即选定距璧山县城近二十公里的青木关西部松林岗(梯子岩)为校址,并聘用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的谢孝思任教导主任,负责筹建校舍。

1940年12月,“国立艺专”师生到达重庆(四川)璧山。学校设有五个系:国画、书画、图案、雕塑、音乐(其后,音乐并入国立音专)。潘天寿为国画系主任,刘开渠为雕塑系主作,李剑晨为西画系主任,蒋仁为教务主任。

重庆学校的艰苦生活,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冠中先生在其《出了象牙之塔》中回忆说:在青木关附近的松林岗盖了一批草顶木板墙教室,学生宿舍则设在山顶一个大碉堡里,上山下山数百级,天天锻炼,身体倒好,就是总感到吃不饱。生活虽然艰苦,但学生们明白学习即是抗战的道理,没有人因此而停止学业。

松林岗时期的“国立艺专”,由于吕凤子先生奉行宽容办校、百家争鸣的教学方针,校内思想活跃、学术空气浓厚。师生可以奉行不同的画派,而不同画风的技法,在不受打压的交叉的过程中,互相融汇翻新,因此师生作品的风格多种多样,凤子先生还省吃俭用设立了“吕凤子奖学金”。

1942年,吕凤子先生向教育部提出:兼办数校,身心不支,为专心经办正则学校,请辞“国立艺专”校长职务。教育部遂请中国留学海外学习工艺美术的第一人、有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先驱者称誉的、在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的陈子佛先生接任。由于青木关的校址简陋拥挤,陈之佛先生提出迁校建议。陈先生以磐溪近靠重庆,交通方便,有现成的房屋可作教学之用,且临近中央大学,可兼聘教授为由,向教育部提出他就任的唯一条件—“国立艺专”迁往磐溪。几番周折后,教育部答应了陈之佛先生的要求。1942年秋,“国立艺专”在新迁之地“磐溪黑院墙”开学,开始其西迁以来最为辉煌的时期……

重庆(江北区)磐溪,位于嘉陵江北岸,与抗战时期重庆沙磁文化区内的中央大学隔江相望,是一处风景优美、人气相对旺盛的地方。“国立艺专”租借磐溪果家园、苏家湾一苏姓地主的大四合院作校本部,正房作礼堂和教室,图书馆亦在院内。另在大院的后侧面造了4幢教室和2排教职工宿舍,都是木结构并用木条钉起来抹上白灰的墙面,十分简陋。由于四合院及新建筑外墙皆涂为黑色,当地人称黑院墙,“黑院墙”遂成为“国立艺专”的代名词(2008年前,该地仍名黑院墙社)。“国立艺专”还另有一个朴实别致的名字—“草堂国专”,这是当地人的称呼,大概是因为艺专搬来此地,部分教室系搭建的茅屋而得名。磐溪黑院墙是抗战以来,“国立艺专”西迁的终极之地,动荡的教学秩序在此得以稳定,学校的元气由此而复苏。

磐溪开课后,国立艺专先后聘请了一批著名教授,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丰子恺被聘为教务主任,陈之佛校长也亲自讲授美术史论课。1944年,陈之佛先生因操劳过度而病倒,遂辞职返回中大。教育部即聘潘天寿为国立艺专校长。潘天寿先生从浙江到重庆就任后,继续狠抓两件事,一是坚持聘请高质量的教师,二是咬定教学秩序不放松。两任校长持续不懈的整治,“国立艺专”教学阵容进入极盛时期,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强师出高徒,在大师们身体力行的谆谆教诲下,年轻学子们亦克服浮躁心理的干扰,端正学风,认真学习。师生们常在一起探讨油画、中国画,形式和技法的融合、创新问题,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他们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世纪,中国美术界知名画家中,相当数量的代表人物,皆与国立艺专的历史渊源相连,如: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李可染、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傅抱石、关良、张书旃……2010年,胡润艺术榜排名前四位的大师中,有三位与黑院墙有过紧密接触。第一位赵无极,作品总成交量2.4亿;第二位吴冠中,作品总成交量2.2亿;第四位朱德群,作品总成交量1亿;这是现实对磐溪国立艺专历史成就的充分肯定。

教职员一览表,其中还有潘天寿教授

国立艺专27年毕业名单

国立艺专校徽

今天,当我们为“国立艺专”已被拆毁的遗址而揪心之时,仍为他们当年的作为对今日之深远意义而感激不已……

猜你喜欢
艺专潘天寿院墙
院墙重重
读潘天寿《雨后千山铁铸成》有感
贺良朴与武昌艺专之渊源略考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院墙上的风景
老艺术家的待遇问题:齐白石为“加薪”上书中央
落在院墙上的白幕
曾寓居重庆的大师林风眠
吴昌硕与潘天寿的忘年交
金建航:院墙外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