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彦,陈传熹,周毅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四川 成都 610041)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运送到医院的全过程,包括了现场抢救和运送途中的救治处理。加强院前急救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急诊危重症患者死亡率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的病因及治疗要素的分析,总结经验,以合理调配急救医疗资源,提高院前急救效率。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11年1~12月呼叫120急救电话后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出诊的所有院前急救病例。根据医院急诊医学专业设置,参照综合医院常规内科、外科的疾病分类标准,将院前急救患者分类为车祸伤、醉酒、中毒、外伤、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他内科疾病、其他外科疾病[1~5]。共纳入患者2460例。
1.2 研究方法 通过全面复习所有纳入患者的出诊登记表、院前急救病历、院内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的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出诊原因、现场急救使用药物及材料、现场急救操作、出诊到达时间(从接到电话到到达现场)、现场处理时间(从救护车到达现场到救护车离开现场)、患者转归以及到达急诊科后分流去向,分析院前急救疾病谱、患者特征及出诊时高频率使用的物资、患者的急救效果。
2.1 一般情况 2460例患者中,男1500例(占61%),女960例(占39%),60岁以上患者1021例(占41.5%),小于60岁患者1439例(占58.5%)。出诊到达时间超过10分钟的患者359例(占14.6%)。现场处理时间超过30分钟的患者330例(占13.4%)。到达时生命体征情况:生命体征平稳1635例(占66.5%);低氧164例(占6.7%);高热 29例(占 1.2%);休克 91例(占 3.7%);意识障碍421例(占17.1%);呼吸心跳停止120例(占4.9%),见图1。
2.2 出诊原因 车祸伤300例(占12.2%);醉酒150例(占6.1%);中毒44例(占1.8%);外伤450例(占18.3%);心血管系统疾病256例(占10.4%);神经精神系统疾病721例(占29.3%);呼吸系统疾病194例(占7.9%);其他内科疾病224例(占9.1%);其他外科疾病121例(占4.9%),见图2。
图1 出诊到达时患者生命体征
图2 出诊原因
2.3 院前急救物资使用 担架1995例(占81.1%);留置针241例(占9.8%);吸氧鼻导管494例(占20.1%);氧气枕615例(占25%);绷带59例(占2.4%);血糖仪121例(占4.9%);空针150例(占6.1%);夹板44例(占1.8%);球囊165例(占6.7%);心电图机91例(占3.7%);吸痰器15例(占0.6%);负压吸引器45例(占1.8%);吸痰管44例(占1.8%);气管导管59例(占2.4%);氧气面45罩例(占1.8%);纱布58例(占2.4%);胃管16例(占0.6%),见图3。
图3 院前急救物资使用
2.4 院前急救操作 脊柱固定15例(占0.6%);夹板固定44例(占1.8%);球囊通气151例(占6.1%);心肺复苏106例(占4.3%);包扎45例(占1.8%);气管插管57例(占2.4%);吸痰46例(占1.8%);安胃管14例(占0.6%),见图4。
图4 院前急救操作
2.5 疾病转归 现场急救成功2325例,成功率94.5%,死亡135例,死亡率5.5%。患者入急诊科后分流去向:普通内科诊断室136例(占5.5%);普通外科诊断室135例(占12.8%);抢救室1186例(占48.2%);清创间180例(占7.3%);神经内科诊断室74例(占3%)。经急诊科治疗后入院继续治疗的患者121例(占4.9%),见图5。
图5 患者分流去向
如何提高综合医院急诊科的院前急救质量,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独特作用,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目前尚处于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的阶段。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院前急救疾病谱的特点,结果表明以神经精神系统症状为主诉的出诊最多,占到全部出诊的 29.3%,其次是创伤,占18.3%,这与其他急救中心报道的以创伤为主的院前急救疾病谱构成有一定差异,与目前高发疾病谱如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差别更明显,这说明综合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与急救中心患者的疾病谱有明显差异[6],综合医院急诊科的资源配置不能一味照搬急救中心的模式,否则不能很好符合综合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工作的需要。在充分做好应对创伤患者的同时,还要注意内科疾病,特别是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处理和药品、物资准备。人员培训方面也要注重多学科的培养,不仅外科、创伤急救技能需要熟练掌握,内科急症的诊断、紧急处理更要不断学习。在急诊科设立专门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室也是有必要的。
院前急救中危重患者占33.5%,此类患者需要在现场做基础生命支持,甚至高级生命支持,转运途中需要采用先进的监护及治疗手段以保证患者顺利抵达医院。为了适应这些病种抢救的需要,救护车上应配备的物资和药品应包括:硬制易固定担架床、氧气枕、气管插管设备、简易呼吸器、吸痰器、除颤仪、心电图机、呼吸循环兴奋剂、糖皮质激素、脱水剂、绷带、夹板、止血药物、抗休克药物、强心剂、抗心律失常药物、解毒药物等[7~9]。
院前急救物资中担架使用率最高,为81.1%,提示搬运患者是目前我院急诊科出诊中一项主要工作,考虑到搬运患者是体力要求较高的工作,在出诊时除医护人员外还应该配备工人以协助搬运患者,保障转运安全;氧气枕的使用率达到了25%,提示出诊时经常需要处理呼吸困难的患者,处理呼吸困难方面的药物、器材需要常规准备,并且在平时需要加强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学习及培训。
院前急救操作中球囊辅助通气最多,占6.1%,其次是心肺复苏术及气管插管,分别占4.3%、2.4%。心肺复苏术是院前急救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急诊科所有医护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每一个细节。鉴于心肺复苏术在院前急救中极其重要的位置,应该反复向院前急救人员灌输和更新心肺复苏术的内容[10],并定期培训。气管插管虽然仅占2.4%,但所有急诊医师应熟练掌握,对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华西医院急诊科2011年全年出诊情况的回顾性分析,我们发现以神经精神系统症状为主诉的出诊最多,而且在危重患者中,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意识障碍是院前急救常见病症,病因复杂,因情况紧急,能提供的既往病史资料较少,给早期诊治带来困难。因此,除尽快稳定生命体征,尽可能收集资料外,出诊人员还应该配备便携的快速相关检查设备,如血糖仪、便携式血气分析仪、心电图机等,以期尽早发现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甚至意识障碍的原因并进行早期处理,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3.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0.
[3]于学忠.急诊医学的发展与发展中的急诊医学[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1):1-5.
[4]世界卫生组织.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编译lCD-10[M].第1~3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5]阮海林,杨春旭,丁爱国,等.6646例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5,20(8):1689-1691.
[6]徐惠梁.上海1991-1995年院前急救病种分析[J].急诊医学杂志,1997,6(6):181.
[7]王咏春,尹丽荣.我国院前急救的现状及展望[J].急诊医学,1998,7(4):268-269.
[8]吕传柱,张海涛,张伟,等.探索符合国情的急诊流程设计[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09(1):6-11.
[9]张华,曾宪容.晕厥31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4):97-98.
[10]江观玉.我国急诊医学二十年[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 (6):485-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