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白莉 张 洪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后循环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管腔狭窄、痉挛或闭塞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暂时性的缺血或梗死,包括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为临床上中老年患者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其所致的眩晕缓解慢,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患者,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所有60例患者均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按文献[1-2]确诊,中医辨证属气血亏虚、痰瘀内阻。依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43~70岁;合并头痛29例,视觉障碍4例,运动障碍8例,感觉障碍11例,TIA发作10例,锥体束征阳性12例,共济失调11例,高血压病30例,糖尿病8例,血脂异常25例。CT或MRI检查有明显梗死病灶者15例。对照组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41~70岁;合并头痛18例,视觉障碍3例,运动障碍7例,感觉障碍9例,TIA发作6例,锥体束征阳性10例,共济失调12例,高血压病26例,糖尿病11例,血脂异常24例。两组患者均以眩晕为主诉就诊。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应用控制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降纤、抗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风醒脑口服液(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室生产)口服或鼻饲,每次25 mL,每日3次,连用14 d。
1.3 观察方法 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采用北京赛科希德SA-9000全自动血液黏度测试仪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用深圳德力凯EMS-9E型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血液动力学指标:如: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等。监测患者疗程前后心率、血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1.4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2]判定。痊愈:眩晕等症状、体征消失。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眩晕或头晕减轻,仅伴有轻微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生活和工作受影响。无效:眩晕和头昏沉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采用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双侧VA和BA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用协方差分析及一般线性模型的Repeated Measures过程实现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并用Multivari-ate过程实现组间的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更优(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双侧VA和BA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见表3。两组双侧VA和BA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由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双侧VA和BA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双侧VA和BA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
后循环缺血是指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病变,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本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中医学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瘀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本病常常是“中风”的前兆或与“中风”同时出现。中风醒脑口服液是中医急症专家陈绍宏教授研制的治疗中风病的专病专方,对眩晕症状的改善有明显的疗效。陈绍宏教授“中风核心病机论”认为,中风病的成因与虚、瘀、痰、火、风有关,即元气虚为本,气虚生瘀,血瘀生痰,痰郁化火,火极生风。中风醒脑口服液由红参、川芎、生山楂、三七等组成,具有复元固本、逐瘀化痰、泄热息风之功[3]。实验研究也表明中风醒脑口服液能明显降低实验性家兔的颅内高压;有保护脑细胞作用,增强脑细胞的生命活动和功能;能明显改善实验动物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性、纤维蛋白原含量等异常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益于脑缺血后脑血流供应和加速组织修复[3]。
笔者应用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改善后循环缺血患者眩晕症状方面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且能更好地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1] 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78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4.
[3] 陈绍宏,张晓云.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2):793-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