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加体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2012-01-31 06:03周仲瑜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头针醒脑中线

周 薇,周仲瑜

(湖北省中医院,湖北武汉430074)

头针加体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周 薇,周仲瑜

(湖北省中医院,湖北武汉430074)

目的:观察头针加体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为头针加体针组,对照组为单纯体针组。运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和修订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进行测评并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0.0%和83.3%,对照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0.0%和76.7%,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加体针治疗血管性痴呆有很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HDS-R)、非认知功能(ADL)的各项指标。

血管性痴呆;头针治疗;体针治疗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疾病[1],其临床表现除神经系统定位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外,尚有系列异常的神经心理症状和精神行为。流行病学研究表明[2],VD发病率随着年龄而直线上升,且国家间有很大差异,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发病率为39%,VD占68.5%居首位,已经成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VD发病渐有上升趋势,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患者家庭、社会及国家增添了沉重的负荷。笔者自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共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头针加体针治疗本病,与单纯体针治疗进行对照观察,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门诊或住院部患者,共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60例,查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1~80岁,平均(64.78±6.19)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4~78岁,平均(66.34±7.62)岁。两组上述情况在治疗前分别经t检验和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精神医学会《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有关VD的诊断标准[3]。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进行诊断。

1.2.3 中医辨证标准 本病分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痰浊闭窍、瘀血阻络等4型。①肝肾亏虚:证见记忆力减退,暴发性哭笑,易怒,易狂,伴有头昏眩晕、手足发麻、振颤、失眠,重者发作癫痫,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②气血不足:证见记忆力减退甚至丧失,行为表情失常,终日不言不语,或忽笑忽歌,喜怒无常,步态不稳,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③痰浊闭窍:证见记忆力丧失,表情呆板,行动迟缓,终日寡言,坐卧不起,二便失禁,舌胖嫩而淡、边有齿印,苔白厚而腻,脉滑;④瘀血阻络:证见记忆力减退,神情淡漠,反应迟缓,常默默无语,或离奇幻想,健忘易惊,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DSM-IV诊断标准且符合中医辨证标准者;②Hachinski缺血量表(HIS)评分>7分[5];③修订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评分≤29分者;④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和经相应脑CT或MRI检查证实有脑血管病且病程在1个月以上;⑤痴呆症状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后出现。

1.4 排除标准 ①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原因的痴呆(白质病变);②中风发作前已有痴呆症状;③脑外伤后认知障碍;④有癫痫、脑炎、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皮克病等可能引起痴呆的疾病病史者;⑤抑郁症或其他精神障碍;⑥可能干扰认知功能评价的疾病,如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异常、梅毒、严重贫血,或嗜酒、吸毒或滥用精神性药物者;⑦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如失语、视听障碍,不能配合检查和治疗者;⑧糖尿病患者;⑨近30日内接受过针对痴呆的中、西医药物或针灸治疗患者;○10多器官衰竭、血友病等非针刺适应证。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头针加体针治疗。

2.1.1 取穴 主穴:头针穴:顶中线、额中线、颞前线、颞后线;体针穴:肾俞、悬钟、太溪、足三里、水沟。配穴:依据证型的不同,肝肾亏虚者加刺肝俞、三阴交;气血不足者加刺脾俞、胃俞、气海、膈俞;痰浊闭窍者加刺阴陵泉、脾俞、丰隆、中脘;瘀血阻络者加刺膈俞、委中、合谷。

2.1.2 操作方法 头针针刺时患者取坐位,皮肤选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取0.30 mm×50 mm毫针,左手按压头皮固定穴位,右手持针与头皮呈15°夹角进针,顶中线从前顶穴向百会穴方向针刺0.8寸;额中线从神庭穴向下针刺0.8寸;颞前线由颔厌穴进针,沿皮刺入透悬厘穴,行快速捻针手法;颞后线从率谷穴进针,沿皮向下透曲鬓穴,行快速捻针手法。以病人局部有明显酸、麻、沉、胀等感觉为适,若出现明显疼痛感则可能刺中血管,需将针体退出一部分,调整角度或深度后再进针,以不痛为合适。水沟穴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此为醒神开窍之要穴,但痛感较剧,故操作两下,观察患者眼睛,流泪即可停止;需进行背俞穴针刺时令患者取俯卧位,皮肤选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取0.30 mm ×50 mm毫针用指切法进针,脾俞、胃俞穴直刺0.5~0.8寸;肾俞穴直刺0.8~1寸;肝俞穴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0.5~0.8寸;膈俞穴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0.5~0.8寸;余穴则用指切法直刺进针,针刺各穴,得气后,每 10 min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1次,留针30 min。

2.1.3 疗程 每日针刺1次,6次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休息1天,共治疗6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操作方法、疗程同治疗组体针。

3 疗效标准

3.1 认知功能评定 根据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和修订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的评分变化[6]来评定病人在接受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变化。MMSE满分30分,正确为1分。文盲组≤17分,小学≤20分,中学及以上文化≤24分为痴呆。轻度痴呆21~24分,中度痴呆11~20分,重度≤10分。HDSR评分分为正常(30分)、轻度(边缘状态21~29分)、中度(疑痴呆11~20分)、重度(痴呆0~10分)4个等级。

3.2 非认知功能评定 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变化[7]来评定病人接受治疗前后非认知功能的变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包括穿衣、进食、洗漱、入厕、入浴、室内移动(轮椅、拐杖支具)、交流(口头、笔谈)、起居以及与生活有关联的活动(家务劳动、缝纫、育儿、购物和上下车)。评定方法:让患者实地地进行每一项测试项目,通过观察以了解患者能够完成或不能完成哪些活动,并将患者的能力与健全人进行比较,并作出其生活活动能力判定,每项活动分为完全自理(为0分)、有困难需帮助(为1分)和需要人完全照顾(为2分)3个等级。共10项内容,总分100分。>60分,表示有轻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60~41分,表示有中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40分,表示有严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3.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内科学会制定的《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讨论稿)》[8]执行。显效:主要症状消失,神志清醒,定向基本健全,回答问题基本切题,反应一般,生活自理,能进行一般社会活动;有效:主要精神症状有所减轻或部分恢复正常,回答问题基本切题,生活基本自理,但反应迟钝,智力仍有障碍;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

3.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临床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所有数据应用SPSS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确定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4 结果

4.1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治疗前后非认知功能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非认知功能的比较

由表1可见,经t检验,P<0.05表明治疗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与非认知功能都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与非认知功能都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P<0.05,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2 两组总疗效比较 根据两组不同证型疗效比较表得出两组总疗效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总疗效结果比较 (±s)

表2 两组总疗效结果比较 (±s)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显效率 总有效率治疗组30 15 10 5 50.0% 83.3%对照组30 12 11 7 40.0% 76.7%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P<0.01,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5 讨论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若肾虚不能生髓充脑、髓海不足或髓减脑空、神机失用而表现为痴呆的临床症状。痴呆患者气血渐衰,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或有积劳或因情志,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瘀血痰浊变生,或瘀血,或痰浊,或两者兼挟,行于经络,上达脑髓,阻滞脑络,使气血不能上荣于脑而致,其病位关键在于脑腑。血管性痴呆多发于中老年人,见于中风之后,中风病以肝肾阴虚为本,加之病久肾之阴精更虚,故久病更加伤肾,肾虚阴精不能充养脑髓,髓海空虚,脑失其养。故本病以肾虚为本,据“治病求本”的原则,因此须补肾益精。正如陈士铎所云:“不去填肾中之精,则血虽骤生,而乃长涸,但能救一时之善忘,而不能冀长年之不忘也。”肾精亏虚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根本[9]。本临床观察根据祖国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有关论述,结合临床体征,选取头皮部位的顶中线、额中线、颞前线、颞后线配合体针进行针刺治疗,以改善脑循环,增强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作用。头针取穴在人体的“元神之府”,而且顶中线、额中线属于督脉的循行之处,颞前线、颞后线位于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上,针刺以上区域可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起到益智健脑、醒脑开窍、启迪神志的功效。顶中线与额中线都位于头部中线上,同属督脉经。其中顶中线又属阳中之阳,其百会穴是脑的精髓之气输注的部位。额中线上的神庭穴为督脉要穴,主神志疾病,而“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经,上额交巅上,入络脑”,有醒脑宁神的功能。故此沿督脉经,从百会穴透向前顶穴,由神庭穴向下透刺,有振奋阳气、醒脑之功效。百会穴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位于头顶正中,其功能为振奋阳气、升阳开窍、醒脑益髓,为醒脑开窍之要穴。再经透刺,复及阳维脉和阳蹻脉。故针刺顶中线,能疏通诸经之经气,针刺位于督脉之额中线具有醒脑宁神之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脑源性病变患者。可见其两者对脑血管疾病造成的痴呆有独特疗效。颞前线为胆经颔厌穴与悬厘穴的连线,颞后线为胆经率谷穴与曲鬓穴的连线,可见颞前线与颞后线同属胆经,胆主决断,在精神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做出决定的作用,对血管性痴呆具有利胆填髓、使髓海得充的作用。头为诸阳之会,人体诸阳经皆生于头或通于脑;部分阴经也有支脉联系于脑或上行于头;督脉于头部进入脑内;任脉与督脉亦会于头部。诸经中尤以督脉、膀胱经、胆经与脑联系最为密切。以上诸经纵攒交错,将脏腑组织、气血律液与脑紧密相联,因而针刺头针穴位可以达调节脏腑及气血功能、通经活络的作用,直接达到醒脑开窍目的。

肾主骨生髓,取肾俞穴补肾即为生髓,化生血气以养脑。太溪为肾经原穴,乃人身元气旺盛与聚集之处,有较强的补益肾气的作用,为治疗肾虚之要穴。足三里为多气多血之足阳明经合穴,有主治虚劳赢弱的作用。悬钟为髓之会,补之亦可以补养脑髓,《难经疏》云:“髓病治此”。又足阳明与足少阳都循行到头部,与脑部联系密切,因此,刺足三里与悬钟能补中风患者各脏腑及气血的虚损,使髓海充养、气血调顺。水沟偏泻,针对清窍蒙蔽、清空被扰,可以醒脑开窍。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又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经之交会穴,与背俞穴之肝俞同用具有补脾胃、益肝肾的作用,即肝肾亏虚者加刺肝俞、三阴交。气海,因为人体先天元气会聚此处而得名。气海主一身气疾,有疏导任脉、调一身之气功效。实证泻之,可疏导气机、行滞止痛;虚证补之,可培补元气、调补冲任、益气固摄。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输穴,不仅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症,也可以治疗与五脏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病症。胃俞、脾俞和肾俞是膀胱经所属经穴,而“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其直者,从巅人络脑”,膀胱经可与脑相通。故诸穴合用,可养血生精、藏精生髓、填髓充脑、醒脑开窍,标本兼治,促进脑组织功能早日恢复。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被称为“化痰要穴”,临床被广泛的应用于多种与痰相关病症的治疗。《玉龙歌》云:“痰多宜向丰隆泻。”故选丰隆以祛湿化痰。脾为生痰之源,针刺脾俞可健脾化痰。阴陵泉为脾经穴,为祛湿要穴。中脘穴属任脉,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为六腑之会,胃之募穴。痰邪为患之证选取中脘穴具有理气健脾、祛湿化痰、涤痰开窍的作用。诸穴同用,意在治痰先治脾,复脾健运之常以化痰湿之邪。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原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本穴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行气开窍之功。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下合穴,五行属土,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之效。膈俞穴为八会穴之一的血会。膈俞能补气养血、利膈平逆,其功能补之则补养阴血、摄血止血、强壮筋脉,泻之则调血活血、祛瘀生新、宽胸理气、通络止痛。中医学认为其具有补血养血、活血化瘀功能。因此对于瘀血阻络和气血不足者都可加刺膈俞对症治疗。

综上,肝肾亏虚加肝俞、三阴交补益肝肾,气血不足加脾俞、胃俞、气海、膈俞补益脾胃、益气养血,痰浊闭窍加脾俞、阴陵泉、丰隆、中脘以健脾化痰通络,瘀血阻络加膈俞、委中、合谷以活血化瘀。以上腧穴配合,可起到补益脑髓、通调全身气血、疏通全身经络的作用,从而使诸症皆除。

本课题针对本病本虚标实的特点,以补肾益髓、开窍醒神为主要治疗原则,头针与体针结合能够更好地调动激发奇经和正经的经气,增强经络与脑腑的联系,激发脑腑精气和潜能,达到醒脑开窍益智的目的。采用头针加体针治疗VD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对改善VD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1]石苗茜,刘卫平.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9):860-863

[2]田金洲,王永炎.血管性痴呆述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4):2

[3]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V(4th ed)[M].Washingon,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133-155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1-99

[5]Hachinski VC,Iliff LD,Zilhka E,et al.Cerebral blood flow in dementia[J].Arch Neurol,1975,32(9):632-638

[6]陈弘道.老年精神病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99-302

[7]王玉龙.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2-298

[8]傅仁杰.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讨论稿)[J].中医杂志,1991,32(2):56-58

[9]卫振华.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初探[J].山西中医,2005,21(6):1-2

Vascular Dementia Treated by Scalp Acupuncture Plus Body Acupuncture Therapy

ZHOU Wei,ZHOU Zhong-yu
(Hu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430074,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Vascular Dementia treated by scalp acupuncture plus body acupuncture therapy.Methods:Six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had 30 patients.The patients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calp acupuncture plus body acupuncture.Others in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only.The results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Hasegawa dementia scale,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and the social function of events scale to observe the effects.Results:The excellent rate and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reached 50.0%and 83.3%and those rates of control group reached 40.0%and 76.7%.The statistical data(P<0.05)showed that there were big differences in excellent rate and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and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he method of scalp acupuncture plus body acupuncture therapy has a good effect on VD.It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all signs of cognitive function and non-cognitive function significantly.

Vascular dementia;Scalp acupuncture;Body acupuncture treatment

R246.6

B

1005-0779(2012)006-0011-04

周薇(1983-),女,住院医师,硕士,主要从事针灸临床与研究工作。

2011-10-31

猜你喜欢
头针醒脑中线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书写要点(三)
课本内外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