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2012-01-29 08:01刘巧媚张红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功能性针刺症状

刘巧媚 ,周 利 ,胡 晔 ,张红星 *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 武汉 430022)

针刺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刘巧媚1,周 利2,胡 晔1,张红星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 武汉 430022)

目的 观察针刺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将88例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根据患者辨证分型的不同,分别施以相应的针刺方案治疗;对照组则不辨证统一采用单纯针刺方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及疗效指数、SF-36评分、尼群消化不良指数(NDI)以及血浆胃动素(MTL)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脱失1例,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脱失2例,总有效率76.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和1月后随访时,两组相对治疗前症状指数(NDSI)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指数(NDLQI)、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均显著增加(P<0.05);与同期比较治疗组NDSI明显低于对照组,NDLQI、SF-3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FD患者进行辨证针刺和不辨证针刺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辨证针刺组的总有效率及近远期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功能性消化不良;针刺;辨证施治;临床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不能用生理病理变化解释的常见的主诉消化道症状群。FD占各种胃肠病总患病率的43%~46%[1],临床很难治愈,且容易反复发作。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参与经过不同机制导致的疾病。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西药以西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也有不少副作用。近年来各项试验研究证实,针刺对消化道的运动、分泌及消化吸收机能具有调整作用。本项研究将FD患者分为治疗组(辨证后,对各证型采取相应的针刺治疗方案)及对照组(不进行辨证统一采取同一种针刺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疗效指数,SF-36评分,尼群消化不良指数(NDI)以及血浆胃动素(MTL)的变化,以此为临床治疗FD筛选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于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门诊及针灸门诊共收治FD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脱失1例,共43例。经辨证,治疗组内肝气郁结型12例,脾胃气虚型16例,肝气犯胃型10例,湿热滞胃型5例;对照组44例,脱失2例,共42例。两组有85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总脱失率0.03%,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分析 ()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分析 ()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n 男女43 42 12 13 31 29年龄(岁)40.03±9.37 41.47±10.56病程(月)17.08±12.97 18.42±9.37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6年罗马Ⅲ学术委员会制定的FD诊断标准[2]。(1)必须至少符合以下1条: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2)排除可出现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就诊前症状出现6个月以上,近3个月的症状符合以上标准。

1.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通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3],将FD分为肝气郁结、脾胃气虚、肝气犯胃、湿热滞胃4型。

1.2.3 纳入标准 (1)符合FD的诊断标准者;(2)年龄在 18~65岁者(包括 18 岁和 65 岁);(3)接受治疗前至少两周内未服用过任何胃肠促动力药,未参加其他临床研究,并且保证在本项研究期内不参加他项临床研究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项研究者。

1.2.4 排除标准 (1)意识、神智不清,不能表达不适症状以及有精神病史的患者;(2)恶性肿瘤进展期、晚期或其他严重消耗性疾病,易合并感染及出血者;(3)合并心血管、肝、肾、消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4)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5)有严重视听功能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辨证针刺组) (1)取穴:穴位定位参照WHO1990-12346颁布的《腧穴国际标准化方案》的定位标准。基本穴:中脘、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辨证配穴 ①肝气郁结:肝俞、太冲、期门;②脾胃气虚:脾俞、胃俞、关元、气海;③肝气犯胃:期门、太冲、阳陵泉;④湿热滞胃:阴陵泉、内庭、曲池。(2)操作方法 针刺操作参照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的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30号1~2寸一次性不锈钢毫针,针身与皮肤呈90°,进针深度0.5~1.5寸。各穴持续运针至局部有酸、麻、重、胀感(得气)即可,遇强壮体质者可适当增加刺激强度。留针30 min。

1.3.2 对照组(普通针刺组) 取穴:中脘、内关(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丰隆(双侧)、冲阳(双侧),参照标准同上,操作方法同上。

1.3.3 疗程 每天1次,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观察

1.4.1 疗效评定标准 (1)FD症状评分及疗效指数具体方案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通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3]。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各记录1次。(2)NDI包括症状指数(NDSI)和生活质量指数(NDLQI)。 据参考文献[4-5],NDSI评分:分值=频率计分+强度计分+影响度,得分越高其症状越重。NDLQI评分:本部分共25个条目得分转换为首先将各个条目的原始分相加S,总的最小分M(每个条目最小可能得分的总和),R(总的得分的最大范围)。则转换后的总得分=100-{[(S-M)/R]×100}。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1月后随访时症状分值。(3)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具体评分方法参照方积乾主编的《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6]。SF-36量表的计分方法,按积分法计分后,采用极差法再计算总的转化分。具体公式为:转换分数=(原始分数-最低可能分数)/(最高可能分数-最低可能分数)×10。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1月后随访时症状分值。(4)空腹测定MTL,分别在患者入组第2天以及治疗结束后1月检测。嘱患者禁饮食12 h后,于清晨8 h行肘静脉采血4 mL,置于加入40 μL 500 kIU抑肽酶、30 μL 10%EDTA的5 mL离心管中,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血浆冻存于-20℃冰箱备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样品MTL含量。MTL放免试剂盒由上海研吉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测定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各记录1次。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首先进行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条件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不满足条件者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证明两种治疗方法都有效。治疗组治疗后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治疗组对FD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分,)

注:两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3 53.24±8.75▲ 17.67±4.57△▽对照组 42 52.76±9.06 23.94±6.38△

2.2 两组治疗结束时疗效比较

根据两组症状积分换算出疗效指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共43例,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共42例,总有效率76.19%。两组经卡方检验χ2=4.647,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治疗结束时两组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各量表积分比较

治疗完成和治疗后随访时两组相对治疗前NDSI显著降低,NDLQI与SF-36显著增加 (均P<0.05);同期比较治疗组NDSI明显低于对照组,NDLQI与SF-36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各量表积分比较 (分,)

表4 两组各量表积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评分量表NDSI NDLQI SF-36治疗前41.94±15.362 77.61±12.657 66.37±12.345治疗组治疗结束16.38±11.947△▲89.65±8.634△▲83.64±10.396△▲1月后随访12.35±13.697△▲94.63±9.334△▲88.49±9.011△▲治疗前39.75±14.098 75.97±13.652 68.37±10.367对照组治疗结束26.33±14.361△80.73±11.162△76.81±15.364△1月后随访21.92±13.906△84.34±8.941△79.59±9.638△

2.4 两组治疗前后MTL比较

治疗结束后1月复查MTL两组均较治疗前上升,其中治疗组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 讨论

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包括胃肠动力障碍、胃电节律紊乱、胃肠内分泌异常、内脏感觉异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情志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等[7]。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40%~60%的FD患者有明显胃动力障碍,主要表现为胃电紊乱和食物排空延迟[8],多数学者认为胃肠运动障碍可能是FD主要病理机制之一。目前针对胃动力障碍,临床主要给予促胃肠动力药物来改善患者症状,主要以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吗丁啉及5-HT第4受体激动剂西沙比利为代表。虽然吗丁啉与西沙比利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疗效不甚满意,且有不少副作用,尤其是西沙比利有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使其应用受到限制[9]。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MTL测定结果比较 (,ng/L)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MTL测定结果比较 (,n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结束比较★P<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结束治疗组 43 78.33±23.09 140.57±24.72☆★对照组 42 76.94±20.31 119.66±25.06☆

中医古医籍对此类症状群早有类似记载,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又如《脾胃论》中说“浊气在阳,乱于胸中,则生满闭塞”。中医学认为 FD 属 “胃脘痛”、“嘈杂” 、“痞满”、“呃逆”、“反酸”、“呕吐”等范畴。多数中医学者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胃,涉及肝脾两脏。基本病机为脾虚气滞,由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劳倦导致脾胃损伤、纳运失常、肝气郁结、湿热阻滞等,治疗原则多以疏肝健脾和胃为主。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针灸治疗FD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研究表明,针灸治疗FD的方法丰富,有体针、电针、灸疗、穴位埋线、穴位注射、针药结合等多种手段,最终的结果均显示针灸疗效肯定,且相比西药治疗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优点。有报道发现,针刺足三里在胃弛缓时可引起收缩,而在胃紧张时则变为弛缓,因此对胃动力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胃酸碱度也有双向调节作用,当胃机能低下时轻刺激可使胃酸度上升;当胃功能亢进时,轻刺激无反应,而重刺激却可使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度下降[10]。

辨证是中医诊疗体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中医以传统的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集中体现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认识和临床治疗水平,是区别于现代西方医学诊疗体系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前期的研究已经肯定了针灸治疗FD的有效性,为明确各种不同证型的FD是否适用同一种针灸治疗方案,对FD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是否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我们设计并实施了此项研究方案。在临床研究中发现FD患者的胃排空、胃电图等指标发生了改变,而此时患者的症状可能并无相应变化,国内外不少临床研究中也已经证实了这一点[11]。SF-36、NDI等量表的科学性在国际上早已得到了认可,这些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在多个国家的临床研究中得到了一致认可。空腹MTL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刺激上消化道机械运动和生理性肌电活动,诱发胃强力收缩和小肠明显分节运动,同时刺激胃蛋白酶分泌[12],可见MTL与FD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本研究选用国内常用简便易行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及疗效指数[3]以及国际通用的NDI、SF-36结合MTL来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研究方案选用的这几个指标能很好地评价F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并且在本研究中疗效评价取得一致。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病例作随机对照,治疗方面未考虑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和心理干预,这些治疗手段不但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考虑针灸结合心理干预综合治疗FD,在前期的基础上更深入透彻地论证辨证治疗本病的重要性,同时为临床筛选出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

[1]李瑜元.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8,25(3):105-107.

[2]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标准[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2):137-140.

[3]张万岱,危北海,陈治水,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3(1):42.

[4]张声生,汪红兵,李乾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4):1.

[5]Talley NJ,Verlinden M, Jones M.Validity of a new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a United States multicenter trial of the Nepean DyspepsiaIndex[J].Am J Gastroenterol,1999,(94):2 390-2 397.

[6]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55.

[7]Lewis BS.Small intestinal bleeding[J].Gastroenterol Clin-NorthAm,2000,29(1):67-95.

[8]孙吉萍,苏安保.小肠出血的临床及影象学诊断[J].社区医学杂志,2006,4(11):24-25.

[9]储浩然,马 骏,孔红兵.针药并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3):26.

[10]陈建永,潘 锋,徐建军,等.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及胃电图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04,4(23):314-315.

[11]Veldhuyzen van Zanten SJ, Jones MJ,Verlinden M,Talley NJ.Efficacy of cisapride and domperidone in functional(nonulcer)dyspepsia:a meta-analysis[J].Am J Gastroenterol,2001,(96):689-696.

[12]周 吕.胃肠生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09-110.

(本文编辑 徐爱良)

Clinical effect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functional dyspepsia

LIU Qiao-mei1,ZHOU Li2,HU Ye1,ZHANG Hong-xing2
(1.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han,Hubei 430061,China;2.Wuhan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Wuhan,Hubei 430022,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effectsofacupuncture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treating functional dyspepsia.Methods 84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43 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and 41 cases in control group.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given to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 types.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ordinary acupuncture treatment without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Data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uch as symptom scores,therapeutic index,SF-36 rating,NDI index and changes of plasma motilin.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02%in treatment group,and 78.05%in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2 groups(P<0.05).After treatment,in both groups NDSI decreased while NDLQI and SF-36 increased(P<0.05).In treatment group NDSI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while NDLQI and SF-36 were higher compared with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Acupuncture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no matter with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r without differentiation.However,acupuncture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gained much better totalefficiency and short and long term effects than the ordinary acupuncture.

functional dyspepsia; acupuncture;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clinical observation

R246.1

B

10.3969/j.issn.1674-070X.2012.05.017.065.04

2011-11-15

湖北省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161038341-01)。

刘巧媚(1979-),女,湖北宜昌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调节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研究。

* 张红星,男,主任医师,E-mail:zhxzj99@yahoo.com.cn。

猜你喜欢
功能性针刺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