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宏建 果长林
非正式交流的内涵及其在远程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董宏建 果长林
自从门泽尔和米哈依洛夫强调纸质出版物和正式交流的地位以来,非正式交流就一直处于备受压抑和边缘化的地位。远程职业教育中非正式交流是无处不在的,它始终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提升正式流的功能、弥补正式交流的不足方面,非正式交流始终都不可或缺甚至居功至伟。
正式交流;非正式交流;网络环境;职业教育
我国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迫切需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来满足人才需求。大力发展远程职业教育是在教育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培养出大批合格的技术型人才的最佳选择。交流通常包括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正式交流是随着人类图书等的出现,开始使用正式交流这个概念并发挥了重要作用。非正式交流随着人类的出现就开始存在,它通过口语、手势、表情等等形式来进行表达,但很久以来并没有出现非正式交流这个概念。
1985年,美国社会学家门泽尔(H.Mcnzel)根据信息交流载体类型不同,将信息交流划分为“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随着非正式交流的进一步展开,人们对它们的定义也是五花八门,众说纷纭。这里,我们有必要先来梳理一下非正式交流和正式交流的涵义。
1.美国社会学家门泽尔根据信息交流的载体类型不同,把科学交流分为“正式”和“非正式”过程,其中,以科学文献为基础的信息交流属“正式”过程;而不以科学文献为媒介,由科学家和专家自己来完成的那部分科学交流属“非正式”过程[1]。
2.前苏联的米哈依洛夫认为,“非正式交流”又被称为直接交流过程,是指科学信息在社会成员之间或非正式组织之间自由进行的交流。基本上由科学家和专家自己来完成的那些过程属于科学交流的非正式范畴。作为科学信息交流的另一种重要形式——科学会议,正成为最重要的“非正式交流”渠道(私人通信、访问讲学、暑期研讨班、论文预印本等)[1]。
3.程德理认为正式信息交流通常以书面表格和工作描述的形式出现,这些书面描述对组织内不同等级的成员的关系做出了详细的描述。相反,非正式交流形式十分白由。正式的交流机制是指采用传统管理方式从组织的各个部分收集资料,并且处理、汇总和分发这些信息。非正式交流机制包括通过会议和谈话进行的人际交流、直接的观察和非正式的报告。会议、会展甚至电话等场合中的交谈、倾听、争论都是非正式创新网络发生的主要形式,即非正式交流的主要内容[2]。
4.吴天俊等认为没有情报人员参与的,不以文献为载体的情报交流属于正式情报交流过程;有情报人员参与的,不以文献为载体的情报交流过程也称为非正式情报交流过程。这些学者从概念上阐述了非正式交流,综括之,非正式信息交流即是指信息在信息源和信息用户间的直接传递,诸如座谈、报纸、展览、演示、参观、通信等,具有明显的个体性[3]。
我们借鉴已有理论,将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的涵义界定为:借助于科学文献系统为载体的间接交流属于正式交流;相反为非正式交流。尽管交流载体在划分标准中起到很大影响,交流的划分并不是根据交流的载体来决定的,而根据是否有专业文献专门组织管理来划分的。这区别于很多人把交流载体作为划分的标准。
纸质出版物和正式交流的在交流中的价值一直以来备受重视,非正式交流通常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可是非正式交流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它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促进正式交流的功能、弥补正式交流的不足方面,非正式交流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目前,人们广泛认同非正式交流在交流中的重要性。概括起来,非正式交流的主要优势有:
(一)非正式交流远比正式交流丰富多样
正式交流一般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这使得正式交流的信息量受到限制。非正式交流一般沟通形式灵活,真实地反映交流者的思想、态度和动机。交流内容多元,交流方式多样,交流环境自由,交流地点灵活,交流时间随机。非正式交流传递的信息形式内容可以很自由,许多不愿通过正式交流传递的信息,却可能在非正式交流中透露获取。
(二)非正式交流获取信息速度快
非正式交流使得交流者获得相关信息要比组织系统正式传递中搜寻来得容易得多,直接明了,速度快,省略许多繁琐的程序,包含的冗余信息量较少,容易及时了解到正式交流难以提供的信息。非正式交流这种途径较正式交流途径具有较大弹性,一般也比较迅速。在许多情况下,来自非正式交流的信息,反而获得交流者的重视。正式交流因为受文献专著的限制,对于问题的回答大多是标准化程序化的答案。
(三)非正式交流是交流者主动进行
非正式交流一方面满足了交流者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补充了正式交流系统的不足,是正式交流的有机补充。在非正式组织里,共同的情感是维系群体的纽带,人们彼此的情感较密切,互相依赖,互相信任,在非正式交流中的凝聚力往往超过正式组织的凝聚力。由于有自愿的结合基础,非正式组织成员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因而情绪共振,感情融洽,行为协调,行动一致,归属感强。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感情密切、交往频繁、知无不言,信息传播迅速,成员对信息反应往往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式交流多是制度性的、自上而下的。
(四)非正式交流更有利于隐性知识的获得
根据英国哲学家波兰尼的理论,隐性知识是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可以意会但难以言说的知识,显性知识则是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可编码化的知识。隐性知识往往代表着我们的知识背景,它包括个体的思维方式、习惯、信仰观点和心智结构等,我们无法觉察到它们的存在,却是我们观察世界的基础和成功做事的条件。隐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是以行动为导向的,它的获得往往依赖于个人的领悟体验、直觉和洞察,而不需要他人的帮助。由于隐性知识的非结构化属性,隐性知识比较难以传播,其传播成本很高,传播范围也较小。正式交流是以可编码化的知识为载体、并借助科学文献进行的交流,而隐性知识难以被觉察和编码为陈述性知识,因此,隐性知识无法通过文献传播,而主要通过非正式交流中人们与他人的互动获得。
(五)非正式交流多是以非正式组织为平台
非正式交流相伴于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源于组织成员的感情和动机上的需要而形成,其沟通途径是通过组织系统内的各种社会关系在共同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的。非正式组织中的交流多是“人际”交流即基于人际情感需要自发的交流,因此,非正式组织中的信息交流多具有一般性、自觉性、随意性、选择性等特点。专业组织一般是一种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有具体的组织目标、正规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作保障,正式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组织化制度化的人际关系,正式信息交流多具有专门性、系统性、规定性等特点。
在传统信息交流过程中,信息载体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的载体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信息载体划分标准己经不能很好涵盖这些载体,特别是在在网络这个新型载体下,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的区别变得模糊起来。在网络上,既有用于正式交流的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形式,也有用于非正式交流的BBS、Blog、微博等。
远程职业教育中利用网络平台,一方面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建立项目库、案例库,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的实操性;另一方面,发挥网络这种媒体在交流中的特性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学习,有利于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性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职业教育资源地区不均衡等问题的解决。远程职业教育中的非正式交流可以利用传统交流形式中的优势,也可以克服传统交流影响的范围小、成本高等不足,充分发挥网络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一)远程职业教育中非正式交流的优势
远程职业教育非正式交流在职业教育实践中,与传统学习方式和传统交流形式相比,我们可以发现它具有更多优势:
1.远程职业教育中的非正式交流组织形式更加灵活。教育教学中的传统“无形集体”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结构松散、统一时间有限、集体学习成果不易保持等弊端。网络的跨越时空性的强大功能使得这些弊端大为改善。远程职业教育中的“无形集体”在交流方式、交流内容、交流群体组合方面大大扩展,学习成员在交流时间地点上也不受限制,任何学习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电子邮件、BBS、Blog、Wiki、微博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网络交流的信息的保存也更加便利,这有利于网络“无形集体”的学习成果的保存和继承。
2.远程职业教育中的非正式交流更便捷、迅速。远程职业教育利用网络这个载体,提供了便捷的学习信息交流方式,打破了国家、地域、时间等方面的障碍,使得远程职业教育中的非正式交流在交流速度上更具优势。无论交流主体是谁,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更有效、更迅速进行交流。通过网络,跨学科、跨地域协作学习小组将变得更加普遍。
3.远程职业教育中的非正式交流成本更低。远程职业教育中非正式交流省去了学员们昂贵的差旅费和旅途劳顿,无论在何地人们只要拥有计算机终端、甚至利用手机终端等各种方式进入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交流。发送Email,发送即时消息更加方便。计算机上安装上相关的视频软件,人们便可以在网络中进行各种学习交流。
4.远程职业教育中的非正式交流是正式学习的有益补充。远程职业教育中正式学习是在网络上以课程、学习任务、研讨会等形式展开的教学活动。非正式交流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一般直接切入主题,对一些课程中的常规背景知识和系统单元内容的介绍较少,另外,在非正式交流中能传递大量的隐性知识,传递一些正式交流中无法传递的技巧性信息,这些对于职业教育中学习者知识、技能的获取提高有很大帮助的。
(二)远程职业教育中非正式交流的不足
1.网络信息缺乏严肃性。远程职业教育的非正式交流中,由于网络交流中的参与者实时的变动,不利于学习的深入和继承,参与者的匿名性不能保证学习言论的严肃性,造成交流中尽管信息丰富,但有利于学习的信息可能较少,甚至存在着很多垃圾信息。网络交流中开放性的讨论主题也不利于学习的系统进行,使得学习的可信度被质疑,这使远程职业教育非正式交流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网络交流中的督促和评价也非常重要。
2.网络交流信息的存储问题。远程职业教育中交流的信息一般是在网络交流的平台或工具中,目前的技术条件都能较好的保留这些交流信息以备随时查阅,但网络安全问题是网络的一大隐患,黑客的攻击会造成信息的丢失,影响进一步的交流学习,这也是影响远程职业教育中非正式交流的重要因素。
[1]金洁琴.网络环境下非正式信息交流的理论与模式探讨研究——以对高校教学科研的影响为例证[D].南京农业大学2005届硕士学位论文.
[2]程德理.非正式交流机制与产业集群创新能力[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3]吴天俊,宋翠琴.情报人员在非正式情报交流过程中的作用[J].情报学刊,1992(04).
责任编辑 王国光
董宏建(1976-),男,河南长葛人,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和网络教育。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编号:12YJC880015),主持人:董宏建;2009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课题编号:B09019),主持人:金慧。
G720
A
1001-7518(2012)15-00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