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飞 李雪原
寿光市圣城中学 山东寿光 262700
阅读教学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众多语文教师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方法的突破口之一。但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搞好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偏离网络这个特定的教学环境,更不能违背学生的学习意愿与心理需求。因为在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需求、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等都发生一定的变化,都需要现代教师进行研究。特别是现在的教学,面临的大都是九零后,独生子女较多,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个性化品质的影响特别明显,尤其是他们的需求相应地发生改变。所以说,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适应网络和学生这个特点,努力在教学方法上实现突破,依托网络进行能力培养。
计算机多媒体特别是网络教学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一方面能够较好地带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特别是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能有效地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全面实施新课程体系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创新。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语文阅读教学中,作者创作的作品只有能够让中学生流着热泪去学习与阅读,才能真正起到调动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如果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有热情、有激情、富有强烈的带动作用,首要的必须要感动学生,只有感动了学生,才会有激情,有教学的良好动机,有积极向上的带动作用,否则再好的作品也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拨动阅读教学这根弦,通过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特别是网络的作用,选取和利用好语文课文中好的作品,并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分析与感化,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素材,成为学生阅读的精品,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辅助,实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性化。
例如,教学《梳羊角辫的小姑娘》时,教师可以带着一脸的神秘与感受,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制作的教学课件或者精心选取的网络素材,动情而又感触地说:“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老师特别喜欢。它与过去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许多不同,你能通过自己的精心阅读,找出多少点不同?当然越多越好。”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兴趣盎然地阅读课文并积极搜集或者比较、判断、归纳与其他记叙文的不同写作方法,并积极地投入语文的阅读中去。此时,教师再借助于其他的手段,如录音机、话筒或者对白进行旁击性引导,学生的阅读会更加认真,对课文的分析会更加完美。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辅助语文教学,不能简单地只追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要的是真正实现学习兴趣、动机、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培养,全面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主体效应。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语文的阅读教学是情与感的教学,更是动机与个性化能力培养的源泉。因此,加强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重点要突破以情激人,以情导人,以情唤起人,达到以情育人的教学目的。例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分析一则文言文,并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给出,而是先设计风景如画的场景,设计几则具有启发意义的对话,设计几个介绍性的小故事,设计几个独特的对白,然后教师以此为引,激发学生,动中有情,情中有诗,诗中有义,将理解与分析、阅读与引申、联想与创作、意境与思绪贯穿于学习之中,既达到引导阅读的目的,又分化了课文重点、难点和疑难问题,效果很好。中学生的阅读气氛是学习的一种体现,也是学习方法与理解能力的综合表现,只有加强对网络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语文阅读过程中,如果中学生对语文课文产生感悟,必然会带有浓重的个性化倾向,这是中学生个性化特征的表现,也是目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时的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表明,同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过的课文一样,但由于经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个体的心理需求存在差异,生源地不同,对于语文学习成绩和兴趣也存在根本的不同。每一位中学生在语文阅读时都有着自己注重的焦点,也有自己理解的动机与方法。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一味追求对学生的统一性要求,特别是在阅读时,做到统一提纲、统一要求、统一理解模式、统一的分段与确定侧重点,就会严重抑制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加强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切入点的研究,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切入点的研究与开发,无论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对于加强语文自身教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中学语文课文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的“碧玉”,既可以理解为质地纯正的绿宝石,也可以理解为“小家碧玉”的美貌女子。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在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再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的战友的邱少云》一文时,并没有先要求学生去阅读课文和理解课文,而是将邱少云同志的事迹通过网络、计算机、多媒体屏幕呈现给全体学生,让学生通过对邱少云生活、学习、工作的了解,刺激其内在的阅读动力,学生会由此而感到新颖,其阅读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
而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这一段时,让学生先观看与月光曲有关的电视片段,然后通过录音机欣赏月光曲,领略月光曲所带来的无穷魅力。在观看和听曲子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认真阅读全篇课文,联想贝多芬创作的经过,在优美音乐的环境中仔细阅读课文。这样不仅使学生的阅读期待得到极大的满足,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同时赋予中学语文教学以新的载体,通过网络激活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享受阅读收获的喜悦。
在阅读完课文后,还需在整体上对课文自觉地进行品评鉴赏,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如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读罢每篇课文后,都正确引导学生掩卷深思,从写作技巧、思想内容、知识信息等方面自觉地总结收获,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写作水平。21世纪的阅读教学应该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支撑宽阔海洋、高广天空的责任则需教师来承担。在阅读教学中利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的尝试仅是开始,它能否在阅读教学中焕发更大的生命力,还需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中学语文的切入点相对比较多,如语文的时代背景、写作手法、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引入的情感、带来的效应等,这些都可以借助网络,即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因此,挖掘中学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也是需要教师研究的,更需要挖掘教材内涵,通过强化内功,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
计算机网络辅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同时,也对中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新的挑战,面对新的中学语文课程体系,面对激烈的网络化教学环境,面对高素质的学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在研究教材上下工夫,实现语文教学的全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