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路 刘鲲翔
1 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计算机系 郑州 450007
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 北京 100875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输送过大量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经济振兴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在信息化建设和高科技产业方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产力。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过去几年中,计算机专业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家长的瞩目,连续若干年成为热门专业,但是随着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报名热潮的退却,一些问题渐渐浮出水面。
首先,计算机专业无特色。面对社会上持续数年的计算机专业报名热潮,为了迎合大多数高中毕业生的报名需求,大量职业院校盲目上马计算机专业,在没有特色、没有经验的条件下,生硬地套用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甚至随意删减,教学计划和设置既不科学也不完善,没有达到高等院校的理论水平,同时也没有突出职业学校的技能实践,造成毕业学生普遍理论水平不高,同时动手能力不强,偏离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宗旨。
其次,就业方向不明确,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脱节。职业学校不同于高等院校,它偏重于实践技能,培养技能型人才。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就是职业学校的教学导向,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是动态的、日新月异的。目前职业学校特别是内地的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缺乏对市场的调研和对就业形势的把握与判断。很多专业设置几年甚至十几年如一日,与日新月异的市场发展需求严重脱节。例如职业学校中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专业开设课程有办公软件、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开设课程杂而不精,大多数都是浅尝辄止,缺乏就业和创业技能培养。这就导致大部分此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待遇偏低,甚至很多毕业生被安置到流水线或者食品厂从事与本专业不相干的工作。而当前市场上抢手的专业,比如软件开发、软件工程师等,却鲜有职业学校开设。
再次,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过时。由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变化,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培养方法必须贴近行业和市场并保持同步。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教师本身是进行学生培养的重要方面。就教学方法来说,目前学校的教学方法依旧没有脱离课堂,尤其内地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比较落后。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设备和资金的投入,但是仍旧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脱离了生产环境,缺乏企业生产的环境设置。此外近几年国家提出职业教育改革,计算机专业倡导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等新的授课模式,但是目前仍旧停留在教学形式上的改革,教学内容和核心理念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既没有供学生学习参考的新鲜的企业生产案例,也没有进企业进行综合演练。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脱离生产,脱离岗位,学习与制作的案例普遍比较落后,没有及时从行业和企业汲取到新鲜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评价体系也没有突出教改的思想,计算机专业依旧以独立的几个科目的成绩为考核指标,而不是以综合所学的知识去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和制作为考核内容,没有按照培养技能工人的要求和规范来进行教学和评价。另外,作为教学的策划和实施者的教师,很大程度上并不熟悉本专业的行业情况,由于学校引进专业课教师时被选择的教师一般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缺乏技能和实践工作经验,同时教学和管理任务牵扯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缺乏机会和精力去企业实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设想如果把教师以工人的身份置于企业单独去完成某个项目或者工作,很多教师是无法适应的,因为从书本到实践,从课堂到企业,相距太远,差别太大。
最后,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普遍存在偏见。很多家长宁愿让孩子去上不入流的大专,也不愿意进入职业学校,尤其是中专技校。在这种情况下,生源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也必然影响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有的专业生源不足而只能调剂到其他专业,入学的学生水平也参差不齐,学生的辅导和课堂秩序的维持都会耗费大量的精力,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是当前职业教育尤其是内地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所面临诸多问题中的一部分顽疾,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扶植职业教育的力度,很多现象都在慢慢好转,尤其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以及国外一些优秀的职业教育经验被大量引入到内地,也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优化专业和设置。及时掌握市场的人才需求,明确专业对应岗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输出途径;敢于摒弃过时的落后的专业,根据本校的师资和设备特点,集中人力和物力建立符合本校情况,具有本校特色的优势专业;加大宣传和招生报名引导,建立就业促进招生的良性循环。
第二,引进技能型教师,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不以学历作为引进教师的唯一指标,增加一些在企业任职多年,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和技师,由于他们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职业嗅觉,必定能够推动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技术研发和专业定位。同时,多年的工作经历和职场经验也是学生就业必不可少的向导。在引进来的基础上,要走出去,定期派送一批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更新教师的知识技能,了解行业的发展和企业氛围。这样,一方面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更新的工作环境可以有效防止职业倦怠。
第三,增强校企联合,学工结合。由政府给出一定的政策,促进校企合作,将课堂搬进企业或公司。管理上,完全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入学便明确专业方向、岗位职责、企业文化等作为一名合格员工必备的素质。既有公司严格的制度条例,同时又有教师及时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怀,必将促进学生更快适应岗位,同时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学上,完全模拟公司岗位的生产流程,先学会设计和生产合格的作品或产品,再由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知识。评价阶段,以公司考核员工业绩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同时引入等级制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考核名列前茅的晋升为组长、班长、总监等。并设定奖学金模拟奖金薪金等给予奖励,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毕业成绩优秀的,可以优先进入企业。在最后实习阶段,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对其完全按照员工的标准进行生产和奖罚。
第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自设工作室,对外有选择地承接一些设计和生产项目,提升本校专业水平和研发能力。并且可以建立一套自身的人才培养和使用链条,既可以作为人才培训基地,又可以成为人才输送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学校的资源。
第五,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取消奖学金,设立启动资金,对考核优秀的学生,或者有创新创意能力,在大赛中获奖的学生,学校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并进行有效的创业和就业指导。
第六,优化教学内容,加大校本教材的使用。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结合企业的生产经验,由两方合作编写教材案例等,将学校的理论和企业的实践相结合,编写出适合本校学生特点,适合本校专业,具有本校特色,实用的、先进的教材。
总之,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正是解决职业教育多年顽疾的良方妙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1]孙景民.借鉴新加坡职业教育4办学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2006(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