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益星
南安市南星中学 福建南安 362342
检测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检测试题的选编质量是关键。劣质试题不但会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可能误导学生复习的方向。下面是笔者几年来在编题方面的一些做法。
1)总复习阶段的习题必须紧扣考试纲要,特别是《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针对高考的指导性纲要,高考试题将按纲要的要求命题。比如《考试说明》细化了《考试大纲》对考试的知识内容和能力的要求,呈现了生物学试题的类型,并对题型示例做出具体的说明。按《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选题编题,这样的试卷便不会出现偏题、怪题和严重的超纲题。
2)试题应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试卷应尽可能体现新课程和新高考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考试的试题区别于平时的练习题,因为学生对试卷中的试题会更重视,这样学生对试卷中出现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会远远好于练习卷中出现的。
3)试题的来源。笔者几年来的研究总结,发现应该多选用高考模式相似的高考先行省市的试题,特别是省市的质检题,因为这些试题相对成熟,考查知识的角度比较新颖,比如山东省的试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每次检测后,都应重视质量分析,寻找分数背后隐藏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讲评试卷。质量分析时,首先分析考试是否达到预期结果,根据全年段平均分分析总体成绩是否符合命题时的预期;根据优良率分析试卷的区分度。其次是分析错误的原因。抽样进行每道题的得失分统计,了解多数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和掌握较差的知识点,了解常见的错误。多数情况下教师可从卷面上推测学生的思维过程,推测错误的原因,然后有效地进行试卷的讲评,和下阶段补缺补漏。
在今年的高三复习的一次考试中,发现较多学生能说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但却不能准确判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各时期的图像。备课组经分析,推测一是学生无法把文字的内容与图形变化联系起来;二是未真正分清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于是备课组针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进行了一次较详细的比较、总结和归纳的讲练,后来发现效果很好。对于高频错题错误原因的分析应该是直接找一些学生来谈话,了解他们作答时真实的想法,错误的真实原因是多数学生知识点的缺漏还是多数学生粗心大意导致的结果。
在充分而详细的质量分析后,教师掌握了整体学生考试的相关信息。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便可以进行有益于学生扎实基础和能力提高的讲评课教学活动。有效的讲评课能让学生下次少犯重复性的错误。有效讲评课应立足以下几个方面。
高频错题一定要讲评,但讲评方法一定要有区别。有些题错误的频率很高,但错误的原因却很简单,是多数学生未认真审查题干中的某些关键字眼造成的,一般这类题的讲评只需要学生自纠自查或教师简单点评即可。
例题1 图1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人体内的几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 )
A.遗传物质不同 B.DNA的结构不同
C.信使RNA不同 D.线粒体结构不同
本题的错误率为55%,多数学生错选A,原因是学生片面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讲评时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关注更关键的字眼“某人体内的几种细胞”,说明是同一个人不同体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有些高频错题的原因是学生知识缺漏造成的,评讲这类题时立足扎实基础知识,补缺补漏,完善知识结构。
A.与感染病原体的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B.进行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呈周期性变化
C.增殖、分化形成骨细胞 D.合成、分泌出抗体
错误选择C,错误率为70%。经过与学生交流后得知,错误的原因集中在两个知识缺漏,一是不懂造血干细胞的作用;二是不懂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治疗白血病的原理。很多学生根据题面字眼“骨髓移植”,错误认为造血干细胞移入骨髓就是形成骨细胞,所以错选C。
【补漏】1)关于造血干细胞的知识。人体大部分骨头的中央部分有骨腔,骨腔内所含的物质即骨髓,骨髓中有一种起着造血功能的细胞就叫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分化形成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粒细胞等。2)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将正常血细胞的内核明显吸附。3)骨髓移植是指将供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体,以恢复后者正常造血功能的一种治疗手段。
在讲评试题特别是信息材料题时应注重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这是学生解题思维学习和模仿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准确审题、破题的能力。
例题3 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2所示。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条带1代表①基因。个体2~5的基因型分别是②、③、④和⑤。
2)已知系谱图和图3的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遗传定律分析图2和图3,发现该家系中有一个体的条带表现与其父母的不符,该个体与其父母的编号分别是⑥、⑦和⑧,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⑨。
3)仅根据图3给出的个体基因型的信息,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个体9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为⑩,其原因是
【讲解过程】1)①阅读题干中文字材料推知,若基因型为AA和aa,则只有一个条带,但两者的条带不同;基因型Aa有两个条带。②从系谱图可知个体5的基因型为aa,结合图2可知个体5的条带2应代表a基因,所以条带2代表A基因。个体2的基因型由系谱图得知为Aa,个体3和个体4只有条带1,故个体3和个体4都是纯合子AA。
2)因为个体3和个体4都是纯合子AA,所以他们的后代8、9、10也必须是AA,正常情况下只有条带1,可是图2中个体10却显示有两个条带,即基因型是Aa,可见个体10的条带与其父母(个体3和个体4)不同,原因是基因突变。
3)若不考虑突变因素,个体9的基因型为AA,其与任何基因型的人婚配,子女患病概率一定是0。
高三总复习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教师应更好地利用考卷中的试题为契机,帮助学生提炼解题方法和总结解题规律。
例题4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M M、Mm和m m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则F1代中m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 B.48% C.52% D.57%
【解题分析】表面上看种群存在“迁入个体”,似乎不能符合遗传平衡,其实本题的题意是迁入后新种群随机交配,所以可以按符合遗传平衡的来计算。只要是符合遗传平衡,该种群不管经过多少代,其m基因频率都不会变化,所以本题只要求迁入后种群中m的基因频率即是F1代中m的基因频率。(答案C)
总结规律:1)根据题意判断是否符合遗传平衡;2)一般题干中出现“随机交配”“自由交配”“不存在自然选择的自然果蝇种群”等,基本为符合遗传平衡。
“考”“评”后反思主要集中在反思试题是否存在不足,减少以后编试题时出现不足问题。有时选用的一些试题,直觉感受是一道好题,能达到对主干知识或能力目标的考查,便把它选用进来,后来经过“考”“评”的检测,发现题目中存在隐含性的知识错误、科学性错误或严密性错误。经过多次这样的反思积累以后,有可能练就一双“慧眼”,能更准确地选用好题,避免选用“残缺”的试题,为下次更有效编题奠定基础。
“考”“评”后根据试题中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专题训练以巩固讲评后良好的效果。这时专题训练不要大,只要小专题,有针对性地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