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君
重庆西南铝医院放射科,重庆 401326
甲状舌管囊肿是甲状腺先天畸形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颈部先天性肿物,它约占颈部肿物的40%。甲状舌管是连接舌盲孔和甲状腺的临时通道,正常发育在妊娠的第6周时闭合。若甲状舌管胚胎性残余不萎缩,以后便可能发展成为甲状舌管囊肿[1-2]。将笔者所在医院17例甲状舌管囊肿患者的CT表现、临床资料及发病原因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2~2012年经CT诊断、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甲状舌管囊肿的17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6例,男︰女约为2︰1;年龄16~52岁,平均(26.5±4.8)岁。发病时间为3个月~10年。
患者均以颈部肿块就诊,其中无自觉症状9例,短期内肿块逐渐增大5例,吞咽困难3例。17例患查体于颈部可触及活动性肿块,病变区域无感染体征。
设备采用西门子Emotin 6螺旋CT,常规颈部横断位平扫,另有3例行增强扫描。扫描参数为:层厚、层距3.0 mm,扫描条件120 kV、130 mAs。增强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氟醇100 mL,以2.5 mL/s的速度静脉注射,延迟40 s。
17例甲状舌管囊肿CT表现中,13例位于中线区域(图1~4),4例偏左侧(图5~7);囊肿与相邻器官关系密切,分界清晰。CT表现为颈前三角区卵圆形囊性肿块,病灶最大直径3.5 cm×4.0 cm×3.0 cm(图4),最小直径约0.8 cm×1.2 cm×0.9 cm(图8);平扫,囊内容物呈较均匀的低密度,平均CT值约为17~35 Hu。3例增强扫描,囊壁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邻近骨质结构未见明显破坏、吸收征象。
图1~4 4例患者均为中心型甲状舌管囊肿,囊肿位于颈部、甲状软骨内侧中线区域;囊壁较薄,囊肿内容物密度较均匀
图5~7 3例患者均为偏心型甲状舌管囊肿,位于甲状软骨左外侧区域,囊肿内容物密度较均匀
图8 中心型甲状舌管囊肿,囊肿位于甲状软骨中线区域;增强扫描囊壁有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
17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舌管囊肿患者,其中9例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囊肿切除术,另外8例在外院行手术切除。术中见囊肿与相邻舌骨、甲状腺无关,未见窦道及瘘管。切开后,囊内容物为胶冻样物质,囊壁为纤维组织。
甲状舌管起源于甲状腺原基,胚胎正常发育时,第3~4周原基组织向颈前发育成甲状舌管;甲状舌管是连接舌盲孔和甲状腺的临时通道,胚胎第6周,此通道开始萎缩退化,如胚胎期该通道没有完全消退,则残留组织便可演变为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约占30%的患者在出生时就存在[3],临床上大多以颈部肿块,近期逐渐增大就诊。查体:可于颈前扪及无痛性肿块,病灶活动,部分有实质感,部分柔软;并且以随吞咽而移动为其特征性表现。未发现感染者,囊肿无压痛;若继发感染时,则可有红、肿、热、痛等症状;若有破溃时,则形成甲状舌管瘘。
临床上甲状舌管囊肿的CT特征性表现为:位于颈前的卵圆形或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的囊性肿块影;病灶边缘清楚,囊壁薄,囊内容物呈较均匀的低密度,平均CT值约为17~35 Hu,并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若伴感染时,囊壁可增厚。增强扫描,囊壁有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肿块较大时,邻近器官可有压迫、推移征象,骨质结构无吸收、破坏。由于CT检查可以明确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性质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因此,CT诊断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对临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1)颈前异位甲状腺,CT平扫为高密度,增强有明显强化。(2)皮样或表皮样囊肿[4-5],囊内容物含脂类物,CT值常呈负值;口底及舌下区多见,不随吞咽移动。(3)鳃裂囊肿,多发生在颈部外侧,胸锁乳突肌及颈内外动脉之间,不随吞咽运动。(4)甲状腺峡部肿瘤,多为实质性块状影,可有钙化。
CT能够准确地反映病灶的形态、大小及部位,可以明确显示病变与毗邻组织结构的关系[6]。尤其是通过增强扫描,根据不同的强化程度,可以更加精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及特征;同时也可运用多排螺旋CT的三维重建功能,了解病变的解剖层次,从而为临床手术方案及术后回访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1] 周荣康.胸部颈面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65.
[2] 杨涛,曾卫珊,王学松,等.甲状舌管囊肿的CT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3):61-64.
[3] 裘法祖.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04-305.
[4] 顾素梅,张志强.甲状舌管囊肿9例CT诊断价值分析[J].人民军医,2008,51(7):16-18.
[5] 邓宇元,杨剑波,段绪伟,等.颈深部巨大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9,13(2):86.
[6] 钟叶,郁金惠,蒋黛蒂.甲状舌管囊肿的CT诊断[J].中国当代医药,2010,32(1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