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
教育论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教学之道
王燕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品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教学作为关键环节必须发挥主渠道的作用。教师必须坚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同时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的准备,才能真正实现培养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进入大学接受的第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如何引导大学生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热爱学生之外,还必须有能力把这种信念和爱传递给学生。这是大学教师的最基本的任务。正如美国学者爱德华希尔斯所说的“大学教师要通过系统的研究来接受、吸收和发现指示,并且要解释和传播它们”[1]。那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底怎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释和传递,备好课是关键的一步,备课的关键环节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如果说知识可以通过宣讲来传授的话,那么观念一定要在无声、无形中融入。价值观念的引导是“润物无声”的春雨,而不是冲决河堤的洪水,更不是毁灭一切的泥石流。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引领,需要的就是持续不断的、柔柔的、贴心的、透彻心脾又益于健康成长的浸润,使得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这种价值观根植在自己的生命中,成为自己人生行动的指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讲明白为什么,还必须解决怎么办。学生仅仅理解为什么那还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认识,我们教育的关键则是要让学生在明白了为什么之后,做出符合核心价值要求的行为选择。这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除了这个目标之外,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其他目标。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研究理论,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传承党和国家的核心价值理念,传承民族精神。因此,教学实践中价值观的教育始终是教育的核心和主线。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条主线就成为评价教学成与败的决定性因素。
备课是教材的知识理论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关键。备课的指导思想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这一指导思想高屋建瓴地为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指明了方向。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各种知识和理论的,而是为了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如何做人的问题是品德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实际上是所有教育的核心和根本。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人,所有的教师,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和学生讲如何懂礼貌,讲卫生这样的问题。因为做人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同时也是一个多层次的问题。幼儿园、小学、中学都讲,并不代表大学就不需要讲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一生的问题,但是,大学的品德修养确实又是不同于以往的基础教育,那就是对人的理解比幼儿园、小学要更丰富了。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必须学习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要懂礼貌、要讲究卫生等,他可能不明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但是,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却是应该和必须知道的。小学生、中学生可能不关注政治信仰,但大学生却需要不断澄清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有人说自己不关心政治,但实际上,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政治中,并因其思考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不同,而形成一定的政治价值观。因此,每个人是否具有合于时代、合乎社会和民族的价值观念就成为大学生品德教育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必须明确这样的基本教学原则,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贯彻在整个教学中,把核心价值理念和思想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以实现从理论形态向教学范畴的转变。
思想品德的教育不同于一般道德课程的教学,只要把知识或理论讲明白就可以,思想品德修养不仅要讲明白,而且要与“我”有关系,也就是课堂讲授的内容必须要让学生感到这些东西确实与自己是紧密相关的,那样学生才愿意去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不能作为一个知识点,在绪论或某一章讲讲就完事,而必须是根据不同的章节的内容有所侧重,这就是教学备课过程中的切入点的选择问题。切入点要准确,教学才能抓住人心。这里的切入点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论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二是教学与学生思想的结合。两个结合要互相呼应。因此,在备课过程中,这两个问题是紧密相关的。必须坚持教学整体框架与理论体系保持一致,同时教学安排又必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层次的基本原则。
首先,教师备课在整体安排和布局上,要与理论体系保持一致。对于内容部分的结合,老师们一般都没有问题。根据教材的体系安排和逻辑顺序备课,在不同的章节中,讲授内容有所侧重。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突出体现在理想信念一章内容的讲授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主要贯彻在爱国主义一章中,社会主义荣辱观则主要体现在道德品质培养和法律素质培养中。而且整体也能按照教材的理论体系进行教学安排。保证教学与理论体系保持一致的真正含义在于备课中老师始终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指导思想,即教师对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的处理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这实际上是教学备课中真正的困难。大家往往一听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就觉得一定要在讲授的内容中加入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指的是思想观念、立场和方法的指导,也就是说,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在对课堂上即时发生的各种思想观念的争论等问题的处理上,始终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即不是听之任之,也不是生硬地讲一大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必须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指导下,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这样的引导不是临时的,而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应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时刻体现出来的。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备课的一个最为艰巨的任务就是“备学生”,完成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的结合,这要求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变化等,虽然不能要求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了如指掌,但至少要做到对学生整体的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心理以及情感等特点有较好的把握,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不脱离学生的实际,对学生的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价值观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备课就必须按照认识的层次和一定的逻辑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绝大多数教师基本上能完成第一个层次的教学,即准确地描述基本理论的内容和内涵。此层次的讲解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即讲解清楚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什么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什么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这仅仅是知识传授的最低层次要求。那么,好一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能突破到第二个层次,即能客观的分析和证明,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一个层次上,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复述机,教师运用各种知识来分析论证,旁征博引,引导学生的思考,比如:在讲授“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爱国主义”这一问题时,运用现实的素材和历史的证据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全球化条件下坚持爱国主义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学生也会在大量的事实和推理中明白其中的道理,得出结论。
但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而言,这仅仅是完成了“备知识”的任务,并不是真正好的教学。即使突破到第二层次,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也仅仅是把基本的知识和理论解释给了学生,让学生知道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是,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就继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了科学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是非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等等。这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如果说对于一般的专业知识的讲授来说,也许这就可以说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的任务,那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禁止步于此,那么,无论教学的目标,还是教育的目标都远远没有实现。因为教学中,还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怎么办”的问题,也就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去信仰我们传递给他们的核心价值观。
要真正实现价值观的传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解决教学中第三个层次的问题—怎么办,让学生知道怎样思考、怎样判断和选择才是正确的,怎样做,才是一个“真正的、纯粹的”人,而这一步的关键就是教师自我观念的澄清和表述。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对于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对于共产主义信仰等等这样的问题,作为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绝对不是一个能够回避的问题,如果学生问我们“老师,你信马克思主义吗?”“你是怎么坚持的爱国主义的?”“你为什么入党呢?”等等这样的问题时,我们的老师该如何回答呢?实际教学中,这样的问题是常有的。
这里实际上要求的就是教学的第三个层次—师生间心灵的交流。学生希望了解老师的价值观以及这些观念形成的心路历程,一如希望老师也能理解他们自己的观念一样。正如哲学家迦达默尔所指出的“理解就是人类生命本身原始的存在特质”[2],师生的理解也是教育的内在特质。当一位教师坦诚地向学生开放自己的心灵时,她也就同时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之窗。当他尽力去理解自己并理解学生时,也就为学生理解他以及理解学生自己的内心打开了大门,“只要我们稍微给自己内心声音一些注意和尊重,它就会以一种更温柔的方式回应,使我们参与到赋予生命活力的灵魂的对话中”[3],因为只有我们关注内心的生命之声时,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生命歌唱。师生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展开的才是“个体间的富有生命的往来”[4],进入这样的层面,教学就完成了向教育的升华,也许老师并不能告诉学生具体怎么办,但学生会用心灵去感应和思考,他们会在自己的生命成长中领悟到到底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行为选择。
因此,真正的好老师,一定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准备第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即把教师自己的思想观念、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自己的行为选择,甚至是自己的困惑以及困惑中的求索等非常具有主观个体特征的东西与学生共享。“好教师都有一种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5]。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当他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好教师时,他就必须敞开自己的心扉,而且必须学会不断的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并在自我审视中不断前进,只有这样经历过,他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才是可能的。
从多年的教学中看,最后真正引导学生思考的,引导学生思想观念乃至行为取向的,很大程度上,与老师的这种主观暴露关系密切。因为,只有到这个层次,学生才会相信老师,因信而行。至此,我们的品德教育才真正完成了自己的教学和教育的双重目标。
[1] 爱德华·希尔斯.教师的道与德[M].徐弢,李思凡,姚丹,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汉斯·格奥尔格·迦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上)[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3] 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余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91.
[5] 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余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Teach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m Core Values
WANG Yan-xiao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Mak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patriotism spirit is the core tas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s the key link must play the role of main channel. Therefore, Teachers must hold firm Marxism stand, on this basis of understanding students, doing well on teaching preparation, we can truly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Socialism core values.
socialist core values; patriotism spir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0
A
1006-9372(2012)04-0081-03
2012-08-30;
2012-10-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9-2011-25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改课题(JGYB—201126)。
王燕晓,女,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德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