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动”起来

2012-01-29 03:08周新梅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7期
关键词:动脑历史课堂

周新梅

(珠海市斗门区第二中学,广东 珠海 519100)

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动”起来

周新梅

(珠海市斗门区第二中学,广东 珠海 519100)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使学生动脑、动嘴、动手相结合,课堂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并在活动中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

历史;心动;嘴动;手动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观,要保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手动口,并在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现代教学过程是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向学生单纯传递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师生共同参与,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事做,能做事,做好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设置情境,让学生心动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各种情境。录像、投影、音乐、图片、实物、歌曲、故事、谜语以及角色表演等,就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目的就是再现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心动起来,帮助其进入学习主人翁的角色,并贯穿课堂的始终。

例如,教学“三国鼎立”时,笔者课前剪辑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在课上播放,把学生一下带到了那个时代,接着出示曹操画像,问:历史上的曹操真是一个阴险奸诈的小人吗?由此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讲课中间也穿插不少录像、地图、活动与探究等,让学生上台表演,从而使整节课“动”了起来。

二、虚构故事,让学生动脑思考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与对记忆力的要求、对理解力的要求,对分析力的要求、对概括力的要求紧密联系的。教师应给学生一双隐形翅膀,让他们在知识的殿堂展翅飞翔。

在讲“秦始皇加强统治的措施”时,一个学生编了一则这样的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一名使者到大梁(原魏国都城现河南开封)去传达始皇的命令。可他坐着马车,一出咸阳(秦国都城)驿道就变窄了,马车便不能再继续行驶,于是他改为步行,天快黑时他到了洛阳。他又饿又渴,到一家小店去投宿,结果老板不要他的铜钱,他以为是老板嫌少,又加了许多铜钱,那老板还是不要,并从自己柜台下拿出几把小刀(实为刀形币),那使臣吓了一跳,以为是碰上黑店了,吓出了一身冷汗。第二天,他终于赶到了大梁,却遇到了更大的麻烦:那长官不认识秦国的文字,竟说他假传圣旨,差点要把他拿下。他好不容易逃出大梁,身上已没有分文,肚子饿了时只能沿途偷几个红薯充饥。使臣很狼狈地回到咸阳,向秦始皇复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听了使臣的禀报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呢?

这个虚构的故事很有趣吧?当同学们一听完故事后,就争着指出其中的错误(刀形币是齐国的,红薯是明朝时引进的)。编历史故事很容易出现细节错误,有些历史剧里也常有这样的毛病。如果我们常这样去练习,不仅能帮助记忆,还能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呢。

三、引入讨论,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不仅要多动脑,而且还要多动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做出评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教学“科举制的创立”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内容:“你对古代科举制有什么看法?你所期盼的考试改革是怎样的?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提出对考试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就这个问题,学生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畅所欲言。以下是学生发言的摘录:

生1:中国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给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因此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

生2:各门学科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确定考试形式。比如历史课最好只考选择和材料解析题。因为学历史离不开原始材料,课本上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也很感兴趣,也能解析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高我们的能力。

生3:现在的考试仅凭一张试卷或一次考试就决定成绩好坏甚至决定终生,不能体现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很不公平的。应该多给我们机会,不能一次定终身,比如高考,可以每年组织两次的。

……

通过这样的探讨,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使自己看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了。

四、设计游戏,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

游戏实际上是为学生创造一种极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动手游戏促使学生思维敏锐,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实效。

例如,在教学“隋朝的运河图”时,笔者安排学生自己动手搞拼图游戏,让学生“先认图,再拼图”,在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再让个别学生用鼠标点击五条河流、联系四个城市,共有四段组成,把它们放到各自的位置上(每一条河流、每个联系点、每一段位置都是固定的)。课堂上学生十分活跃,动手游戏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欲望与自信。

五、互动对话,让学生发展起来

(1)拟订题目。对话虽然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任何内容都可以纳入对话范围的。对话的话题应该源于历史课本,而又超越课本,延伸课本;话题的选择最好依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寻找,特别是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寻找话题;应尽可能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探索和对话的热情。一般来说,应预先把问题留给学生,使他们能有足够的时间搜集资料,进行思考,以提高课堂对活的广度、深度和效果。

(2)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充分是对话有深度和成功的重要保障。对话前的准备包括对话的组织形式安排和资料的准备。组织的形式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将语言表达能力、知识面等按强中差交叉分组,避免力量悬殊太大;应事先确定对话的内容,让学生有目的进行对话,彼此倾听对方。为避免学生视野受学科框框约束,照搬课本教条,而使对话枯燥无味,教师应指导他们搜集查阅课外资料,为他们提供与对话题目有关的各方面知识背景材料。

(3)课堂对话。课堂对话可由学生或者老师主持,但都应本着公平、平等、全员参与的原则。虽然不大可能每节课堂上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对话,但尽量要有更大的“覆盖面”,避免极少数同学“唱独角戏”的情况。对话中多鼓励那些口齿木讷、性格内向的学生开口讲话,而不是只让他们充当观众,要让全班同学尽量糅合起来。

(4)共享对话成果。对话结束后,教师针对问题必须做总结。好的总结更能使学生强化记忆和理解,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实现对话式教学的目的。通过对话,发现错误,使每个人从中受益。

只有让学生动脑,动嘴,动手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这样的课堂才会真正“动”起来,学生才会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亲身去感受、去体会、去领悟,从而获取知识经验,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做到“轻负优质”,实现新课程教学的目标。

[1]秦玉红.巧用语言激活历史课堂[J].教书育人,2009(7).

[2]张荣才.历史课堂上的四种互动[J].中学历史教学,2007(8).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动脑历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看谁填的快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