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读写 推陈出新
——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与实验》之一

2012-01-29 02:11苏正淮何芝芬
中学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对联参考答案探究

苏正淮 何芝芬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法很多,笔者在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是:探究文本疑难,密切读写结合,训练质疑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一、鉴赏文本 探究亮点

1.探究警句——训练勇于质疑问难的意识

如教学人教版必修1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提问:本文激于义愤的警句多,你对读者中最欣赏的“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句怎样理解?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去探究的——

甲.“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从语法上讲,有语病之嫌——其宾语“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中的“之所以”与“的缘由”是重复的:“之所以”是文言文句式中由果溯因的常用表达方式,即“……的原因”,即与“的缘由”显然是重复的。但是,不影响我们理解句子的内涵:作者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一针见血地指出:“衰亡民族”——苟活着的庸人们,面对惨案中的“惨象”与“流言”却仍然“默无声息”;

乙.“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个选择复句,提出选择的两项,二者必居其一,即面对惨案中的“惨象”与“流言”的“衰亡民族”,要么“爆发”——起来革命;要么“默无声息”——“灭亡”!其用意昭然——唤醒“衰亡民族”不要再沉默了,而要勇敢革命!但是,现实却与作者开了个大玩笑——庸人与苟活者既没有爆发,也没有灭亡——“衰亡民族”仍然“苟活着”!所以,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声嘶力竭地呼唤他们——不要灭亡而要爆发!

2.设置疑难——训练从读到写转换的能力

以教学《故都的秋》为例:

1)“唉,天可真凉了——”,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情感?

引导学生深切体味后答:体现故都人对逝去的时光无尽的怀念或对已来之秋的无奈认可的意味;作者借此表达了对故都怀念的那一份浓浓的悲凉之情。

2) 将第三自然段中 “芦花”、“虫唱”、“夜月”、“钟声” 等词语改写成 “菊花”、“红叶”、“日出”、“香客”等(注意各修饰语的特点),试比较艺术效果有何区别?

引导学生探究归纳答:将淡然的芦花与浓烈的菊花、清静的虫唱与热烈的红叶、冷静的夜月与温暖的日出、佛气轻柔的钟声与欲望无边的香客等比较,课文句用词贴切,表现了作者那种清与静中几分悲凉的心境,其艺术氛围和作者对故都浓浓的难以言说的悲凉怀念之情完全吻合,而换词句则与原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不贴切甚而风马牛不相及。

3)故都的秋体现了一种清、静、悲凉的美妙意境,她清在哪里,静在哪里,又悲凉在哪里?试仿例句各写一句话来表达。

A.例:故都的秋是清、静、悲凉的,清在落蕊轻扫的条条丝纹里,静在玉泉无声的冷月里,悲凉在西山的声声虫唱里。

引导学生探究,参考答案:

故都的秋是清、静、悲凉的,清在陶然亭灰白的芦花里,静在潭柘寺当当的钟声里,悲凉在清冷的阵阵雨声里。

B.仿A例句式,写出对自己故乡的怀念情感(须情景交融)来。

参考答案:故乡的春是苦、累、充实的,苦在春耕生产的田地里,累在肩挑背驮的山坳里,充实在禾苗茁壮成长的丰收希望里。

指导学生如此探究,自然能使学生在读中得到美妙的艺术享受的同时,自己通过造句的形式来体味其语言的魅力,其收获也就生动形象而具体实在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能力训练点也就落到实处了。

二、精炼对句 提纯要领

读写对联,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训练能力。人教版必修1学了“梳理探究”中“奇妙的对联”相关知识,要指导学生学会对对联,真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法是把对联这一“诗歌中的诗歌”撰写运用在教学的一切可能中。譬如教学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

1)试用对联概括《荷塘月色》主题意境美。我的参考答案是:

月光洗涤烦恼;荷香陶醉安宁。

2)试用10—20字对联概括《故都的秋》主题情景美。我的参考答案是:

A.描写故都秋天景;抒发赤子爱国情。

B.凝聚浪迹天涯赤子意;绘画眷念北国秋景图。

3)指导高一新生办学习园地撰写对联。我的参考答案是:

A.探究学习疑问;汇聚智慧结晶。 B.求索科学原理;展示奋斗蓝图。

C.表达理想境界;实现追求目标。 D.研究学习疑问,选登作业精品。

4)结合学习实际作对联:

(1)高考励志联

笔者示范:

学业无边宗法宇宙 有志将成学泰斗;

成材有样师承柏松 无欲则刚品自然。

学生撰联:

遨游学海至彼岸 胸怀天下;

攀登书山凌绝顶 志存高远。

十七年纵横 长拳挥舞 打通书山知识关隘;

六万里驱使 宝剑翻飞 击破题海疑难迷宫。

立志再熬百个早晚;

奋力续战一度春秋。

书山万仞 绝壁猿猱攀登不止;

题海无涯 浪里白条游刃有余。

白驹过隙拼搏十年终无悔;

天道酬勤喜报六月会有时。

梦中挑灯苦读只为蟾宫折桂;

盹时悬梁刺股但求金榜题名。

今朝乐为学习累 浮云罩岚雾;

他日喜迎金榜名 霞光满丘山。

玉兰树下百草丛间虫鸣叽叽响耳际;乌江河畔名校园内书声朗朗绕云端。

三、探究开路 实践落实

以教学人教版必修1.2的“表达交流”与对应课文读写训练为例,指导学生作文。请看学生作文《环境优美教学认真——思中见闻》:

环境优美 教学认真

——思中见闻

五老峰下,乌江岸边,闪亮着一颗黔中最耀眼的教育明珠——思南中学。自古以来,汀黔之地有一个被称为“黔中首郡”的地方,贵州多个朝代如宣慰司、郡、府、县所在地——思南。虽随着朝代的变迁,政权机构的轮替与迁移,经济发展兴衰不定,但文化教育却始终繁荣昌盛,如思南在明清时期考中进士者,全省翘楚,直追中原。新中国以来,尤其是恢复高考以来,在省内外享有“高考不败”的盛誉。

从思唐镇文化街进校园,在前门驻足仰观:“贵州省思南中学”七个金色大字镶嵌于神似清华门上端,两侧门上方分别镶嵌了“贵州省首批重点中学”、“贵州省首批示范高中”,的确有几分庄严神圣;上了两层台阶,左边是科技楼,右边是很有些历史讲究的无水三拱桥;前面是牌坊门,其前后正中镶嵌着“任重道远”、“立志成才”的校训;再向前,是高坐林荫道正中的塑雕“求索”;雕塑两边是两栋四与七层的教学大楼(如果登上南面七层教学楼的楼顶,可鸟瞰穿成而过的乌江上舟楫南北飘逝及其东西两岸建筑鳞次栉比的大半个山城;东望雁塔标霞的中天山及其山城屏障般的万圣山,西仰巍峨的五老峰,自是风光)——从三拱桥至林荫道,是同学们晨读晚诵的好去处;沿道前行,上得一层台阶,迎面高耸着校庆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综合办公大楼及室内体育管与学生餐厅楼;大楼左边是铺了塑胶跑道的运动场;大楼右边是学生住宿区;再往前走,就到了临府后街的后校门;出了后校门往上与左右两边上,就是教师宿舍区了。

整个校园格局袖珍般紧凑而别致,历史悠久而富含文化底蕴,开拓进取而欣欣向荣。

当然,最值得一写的是老师们严谨教学与同学们勤奋学习的特色。

生物老师讲课激情澎湃,激动处,往往手舞足蹈,令人热血沸腾。

历史老师讲课时,时而手指朝上眼望天花板遐思,时而双手抱于胸前联想,时而口吐尖锐的史评术语,一副逐鹿中原的稳定气势,令人振奋不已。

尤其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语文课。语文老师仿佛从一个圆点出发,时而古往今来,时而天文地理,深入浅出,“东拉西扯”至“死去活来”,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几乎无所不解,而对每篇课文又有所侧重地推敲出了许多真、新、深的亮点来。特别是他从文中、生活实践中挖掘与提炼出来的对子句,如“为人须讲品性,教书务求真知”等以及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类格言的点拨,令人陶醉,启人遐思,每每使我们茅塞顿开,把我们引导到知识的海洋,领略那无尽的风光,饱尝那无穷的韵味。因此,听他的课,如果没有按他指导的去精心预习,不多读一点相关的课内外书,没有一点文学修养,那确实会有云里雾里的感觉的。

其他各科老师也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有的严谨,有的活泼……

在如此的教学氛围中,哪个同学不认真听课呢?有缘身在此思中,我的学问之路还何处寻呢?

猜你喜欢
对联参考答案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