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荷塘月色》写景部分的几点赏析意见

2012-01-29 02:11:38关旭辉
中学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写景色调

关旭辉

《荷塘月色》的第四至六段是经典的写景段落。从月下的荷塘,到荷塘上的月色,再到荷塘四面的树色,层次清晰,语言唯美,描摹出了月下荷塘朦胧、淡雅、柔美的画面,渗透了作者暂时超脱现实的淡淡的愉悦之情。这种淡雅朦胧之景与淡淡愉悦之情的融合,浑然天成。赏析这篇美文时,这些写景段落正是“美味”之所在,也是值得下功夫咀嚼回味的地方。因此,我有以下几点意见以助赏析品味。

首先,应该注意写景段落中景物之间的关系特征。作者正是通过对这种关系特征的准确把握,写出了出了荷塘之景的清晰层次。如第四段,对“月下荷塘”进行了描摹。全段总共七句话,完全是凭景物之间的这种静态或动态关系来组织结构。放眼荷塘,“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所以先从叶子写起;而叶子中“零星点缀”的是一些白花,故而很自然地由叶及花,这在视觉上也很自然的转换;这时微风送来“缕缕清香”,而与“清香”一同被微风送来的还有“荷波”,这是由于风的吹动而产生的动态关系;而由“荷波”自然写到“波”下之脉脉流水,这是空间关系使然。如此写来,荷塘之景的脉络便自然清晰了。

第六段写荷塘四面的内容也是如此。先从“荷塘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全是”的树写起,然后的一句话是:“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的一旁漏着几段空隙,象是特为月光留下的。”“重重围住”准确表明了树与荷塘的关系,“漏着几段空隙”则形象描述了树与月光的关系,“重重围住”极言树荫之密,而特为月光留下的“几段空隙”则说明树林中月光之少,所以后文才有了“树色阴阴”,“如一团烟雾”,才使景的色调得以变奏。

有些比喻也同样抓住了这种关系特征。“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是第一句,在说叶子与荷塘的关系。“弥望”是说明整个荷塘的背景都是碧绿的叶子,而第三句是“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零星”、“点缀”则点明了白花与叶子的关系特征,这是点面衬托关系。也正是抓住了这样的关系特征,才有了后面的比喻——“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这个比喻的妙处不仅在于白花与星星都很明亮,更在于还抓住了这种点面衬托关系上的相似点,即“白花”与“星星”一样,都“零星地点缀”了“碧叶”与“碧天”。 这种景物之间关系特征的准确把握,使得这个比喻连带抓住了背景特征,颇具画面美,增强了诗情画意。

其次,还应注意三段之间景物色调的变化。“景为情设”,景的色调应该与人的内心的情调是协调一致的,“景调”的变奏则体现了内心情绪的变化。很多资料上并没有真正从这个角度来挖掘这种情调的变化,只是简单地将景的特征往“淡雅朦胧”上归拢,这样就过于简单笼统。在第四至六这三段的荷塘月色的描摹中,“景调”是略有变化的,当然,这既有时间变化的因素,也有地点转换的因素。

在第四段中,作者形容叶子中间的花,如明珠,如星星,象美人。特征是明亮、晶莹、闪烁、圣洁。“景调”是明朗的;而在第五段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与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在这里,叶子与花让人感到更多的的是朦胧、恬静与柔美,较上段之景色调就更朦胧了。在这一段中,景的色调显然已经适合了作者自己的心境,他觉得此时的月色“恰是到了好处”,又和谐得如“名曲”。心境获得了暂时的超脱,感受了月色之美,内心平静愉悦。

而到了第六段,景的色调又发生变奏。就全文的情感线索而言,作者的心境由不宁静而寻找宁静而又要回到不宁静,所以在第四五段中的积蓄起来的愉悦心情终于在第六段又冷却回落。“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路灯光“没精打采”,是“渴睡人的眼”。景的色调由原来的素雅朦胧而变得暗淡单调了,于是,作者的心境又回落到消沉不安中来了。

再次,我们还应注意从作者的情感与审美角度入手去品味景物的意象美。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景物如诗人笔下锤炼过的意象,往往渗透着作者浓浓的喜爱之情与高雅的审美情趣。对于我们来说,喜爱之情常有,而审美情趣贫乏。朱自清先生喜欢使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表现这种情趣,朱先生在《春》中将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在《绿》中将潭水之绿比作“平铺的荷叶”、“少妇的裙幅”、“初恋少女的心”,进而想象将 “绿”“裁你以为带”,“挹你以为眼”。这些清新的意象与新奇的想象,真得让人耳目一新,意味盎然。

而在此文的写景段落中,先生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没有《春》与《绿》中那么明朗与热烈。而是一种搀杂了淡淡哀伤的淡淡喜悦,是一种哀而不伤、喜而不狂的婉约之情。而先生渗透于其中的审美品格有一种空谷幽兰,碧水清莲般的高洁之美。盘点这三段中作者对景物的描摹,无不充分展示了这种淡雅、圣洁与优美。荷叶如“亭亭的舞女的裙”,如“凝碧的波痕”,荷花如“明珠”,如“美人”,缕缕的花香如“渺茫的歌声”。诸如还有“笼着青纱的梦”、“别有风味的小睡”、梵阿玲上的名曲“,这些淡雅、圣洁、优美的意象无不烘托了他高雅脱俗的名士情怀,似乎也暗示了他某种清高自洁的性格特征。

最后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对于这三段的景物描写中到底蕴含了何种情思,历来有很多不同的争论,但是这不应该是这三段文字的欣赏重点,因为不要让复杂不定的抽象情感阻止了我们鉴赏优雅的脚步。我们的重点应放在景与情相融合的意境美上。清晰的层次,精致的语言,唯美的画面,景调与相情调融合的美才是我们应该奉为经典念念不忘的。

披文以入情,品景方见美。研读是对文章的一种逆向创作,我们的品读应该有我们的创造性。以上几点意见旨在指导学生从作者写景的层次、色调、情感与审美诸角度,自主品读出文章独特鲜美的真滋味,而非照本宣科机械地给学生解读这些经典美文。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写景色调
荷塘月色
作品:荷塘月色
文化纵横(2022年5期)2022-12-17 02:24:46
荷塘月色
宝藏(2022年2期)2022-07-30 07:40:12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54
写景的妙招
学生天地(2020年11期)2020-08-25 09:15:40
湖光水色调
色调会说话
童话世界(2019年14期)2019-06-25 10:11:46
分离色调与色调曲线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