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存在句“there-be”结构认知语法分析

2012-01-29 02:16:50冯秀茹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语言学语法角度

冯秀茹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河北张家口075051)

英语存在句“there-be”结构认知语法分析

冯秀茹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河北张家口075051)

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对英语存在句作了初步的分析。首先利用认知语言学的部分理论来分析英语存在句结构中NP突显的特征,然后运用语法化的理论分析英语存在句中“there”的语法化过程。

英语存在句;认知;语法化

一、引言

英语存在句是英语语言表达中最常见的一种句式,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从功能语法等不同角度对英语存在句进行了研究。但大部分研究只是针对英语存在句的内部结构而言,只有少部分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而且在进行英汉对比研究时,大部分研究还是从句子内部结构着手。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存在句作一个初步的探索,首先将介绍英语存在句中的一个特点——名词短语突显(NP突显),然后从语法化的角度来分析英语存在句的形成与发展。

二、NP的突显

认知语言学是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科学。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基于认知心理学,是对语言形式和意义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英语存在句中的NP突显可以通过人们的感知来理解。

1.视觉感知理解

从视觉感知的角度理解英语存在句使得外部世界的东西或物体通过视觉感知突显在人们大脑中的影像。例如:

(1)There is a monkey in the tree.

读到这个句子,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猴子突显在树上,一个物体必须有背景才能在其上面或下面突显出来;并且,一般突显物在句中做主语,例(1)中便是如此。

刚才,我们笼统地介绍了视觉感知中的突显,下面我们将分情况详细说明。从许多例句来看,突显又可以分为动态突显和静态突显。英语存在句中的动态突显是指NP是运动着的而并非是静止的。例如:

(2)There is a plane flying in the sky.

初看这个句子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仔细分析这个句子,飞机在天空中肯定是一直处于飞行状态,所以例(1)的意思包含了例(2)的意思,这样看来“flying”就应该省略。这种运动状态反映出来的人们所共享的信息,符合了人们的认知规律和语言表达的适应性原则。例如:

(3)There is a dog in the yard.

在看到这个句子时,我们眼前浮现的画面是一只狗为突显物,院子就是背景。这幅图既可以表现一种状态,也可以表示一种暂时的静态。因此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a.There is a bird flying in the sky.

b.There is a bird sleeping in the tree.

c.There is a bird standing in the room.

d.There is a bird lying in the ground.

以上几种可能其实都是一种动态突显,a,b两例都可以明显地看出为动态突显,而c,d两例也只是一种暂时的静态。我们在使用英语存在句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如果有时需要强调某个动作并且明显表现其动态时,我们就可以选择与a例相仿的句式;如果要表现暂时性静态,可以直接使用例(3)的句式,这点又与前面提到的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相关。

英语存在句的静态突显是指NP是静止着的而并非是运动的。外部世界的东西或物体静止突显在人们大脑意识当中形成的存在结构,这种存在结构是长期的。例如:

(4)There is a house by the lake.

(5)There is an old man standing by the lake.

这一节中的动态突显和静态突显都是从视觉感知方面来描述英语存在句中NP突显这一特征,下面一节我们将从心理感知这个角度来看NP突显。

2.心理感知理解

心理感知是基于视觉感知形成的,是从具体感知到抽象感知的变化过程,是视觉感知的发展和延伸。例如:

(6)There has been much waste about the water.

(7)There must be no more money left.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心理感知存在句的NP后面往往带有修饰语和限制成分,语言表达清楚明了。

三、从语法化的角度来看英语存在句的形成及发展

1.语法化理论

语法化理论研究是语言学家长期关心的问题。对语法化理论的研究最早始于中国传统语言学,中国学者称之为“实词虚化”。语法化就是一种把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转化为不具实际意义的词语的过程。Croft也定义了语法化,他认为所谓语法化的现象,就是词汇项逐渐变成语法词素的过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词汇项经历了多向性的演变,它本原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接近消失,转化为一个语法标志;在新的语法范畴中也就失去了以前所获得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的多项性使得词义越来越抽象。下面我们将利用部分语法化的理论来分析英语存在句中的语法化过程。

2.“there”的语法化

“there”作为一个副词,生成语法称之为形式主语,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从认知理论角度分析,there只是一个虚化了的词汇项,也就是说是在句子中作形式上主语,被视为主位来传递已有信息,即具有大家共知的地点和方向的意义:“在那儿,往那儿”。我们分析以下there-be结构there的语法化过程:

(8)He is over there.

(9)Put the box there,in that corner.

在there-be结构中,there仍属副词,只不过被用作句子的引导词。例如:

(10)There is an apple on the table.

事实上,there在这里与其说是位置的指示,不如说是存在标记。在例(10)中,苹果并不一定离说话人很远,可能说话人就站在桌子旁边。因此,“There is an apple on the table”和“An apple is there on the table”这两句话在语法功能上有很大不同,这两句话的意思说的都是同一位置上相同的物品:在桌子上有一个苹果。在there-be结构中,there实际上已经不具备它表示地点和方向的本义而转化为在句子中表强调的语法功能;这时,就利用介词短语表示的空间词组来达到句子的平衡。如例10句子当中的“on the table”才指示地点。另外,there的这种用法不仅可以用于具体的事物,还可以用于抽象的概念。例如:

(11)There can be no doubt about it.

(12)There is no other choice.

例句中 doubt和 choice都是抽象名词,显然不同于apple这样的具体名词。这就充分表明了there-be结构的语法化已经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副词there在部分失去词汇意义后,就作为一个存在标记在存在结构中使用,there在存在结构中获得语法说明意义。

3.“there”语法化的过程

在前面部分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语法化,并证实了“there”在存在句中的形式是语法化的结果。这一节中我们将介绍“there”一词语法化的过程。

在语音变化上,可以看到there-be结构中出现了There’s和 There’re的缩写形式。

词素句法变化过程主要是词序的固定。在这个过程中,一个自由的语言因素的位置已经存在并且在语法化发展之后仍然起作用。起初人们虽并不认同这些词素句法变化过程,但这个过程一旦出现并且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被大家所熟知并被当作一种约定俗成而接受,这时,它就被赋予了一种语法功能而被大家所认同。

在功能变化方面,上面所看到的一系列变化其实都包含着功能变化。语法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功能性语法化过程就是语义的丧失。在这个过程中,词汇意义实现了向语法意义的转移。这种转移过程使得词汇项丧失了其本原意义而被看作一种语法规律或者语法功能的功能性标示。在英语存在句中,没有多少人再关心there在there-be结构中是什么意思,在日常交流中遇到there-be结构时,人们更关心的是there-be存在结构的指示意义:there实际上已经不具备它表示地点和方向的本义而转化为在句子中表强调的语法功能,这时就利用介词短语表示的空间词组来达到句子的平衡。There和名词词组连用指示着存在。本意的失去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其语法功能的变化过程,不仅可以用于具体的事物,还可以用于抽象的概念;there在这里与其说是位置的指示,不如说是存在标记。还以there为例,到现在它仍保留了其用以指示的词汇意义。例如:“Look!There’s a bird in the tree.”此句中,明确指明了小鸟呆在树上,并非呆在别的什么地方。当我们要对bird所在的位置进行强调时,这时我们要重读there以示小鸟的位置。至于强调其他情况,可以视上下文而定。

刚才我们从语音、句法和功能三个方面介绍了英语存在句中“there”一词的语法化过程。这个语法化过程发展到现阶段经历了很长时间,但并不会就此停止,它会一直向前发展。因而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该过程的发展情况。

四、结语

以上主要从认知角度对英语存在句作了一个初步的探索,利用认知语言学的部分理论分析了英语存在句NP突显的特征,利用语法化理论分析了英语存在结构中there的语法化过程。本文只是对英语存在句作了初步的认知方面的分析,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关注英语存在句,争取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1]谷化琳.存在句的NP突显与结构生成[J].现代外语,2004,(01).

[2]许颖.对there-be结构的探索分析[J].福建外语,2000,(04).

[3]杨成虎.语法化理论评述[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0,(04).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A Cognitive Grammatical Analysis on the English there-be Construction

FENG Xiu-ru
(Zhangjia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Zhangjiakou,Hebei 075051)

The paper first puts forward an analysis on the NP salienc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nglish there-be construction from cognitive grammatical perspective,then analyzes the grammatical process of there in the English there-be construction with grammaticalization theor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English there-be construction;cognition;grammaticalization

H314

A

1008-8156(2012)02-0078-03

2012-04-09

2012-05-22

冯秀茹(1978-),女,河北保定人,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语言学语法角度
神奇的角度
跟踪导练(二)4
KEYS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Keys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角度不同
37°女人(2017年8期)2017-08-12 11:20:48
人啊
滇池(2017年7期)2017-07-18 19:32:42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学与修辞学:关联与互动
当代修辞学(2011年2期)2011-01-23 06: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