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舒蓉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福建福州 350108)
知识管理作为一门涉及领域广泛的学科,逐渐从隐学转化为显学, 根据内容的不同知识管理被划分为图书资讯学、企业流程管理和组织理论三大派别。从这三大派别中不难看出,知识管理所涉及的跨度之大及学科之广泛。因此对于知识管理方面的人才培育必须跨学科、跨领域进行,才能使其对知识管理获得较为全面的了解与掌握。
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构成知识的两种不同存在形态,这一划分主要是根据知识呈现出来的状态不同而界定的。内隐知识的分享向来被企业所强调,外显知识的收藏往往存在于图书馆内部。图书馆界所强调的资源共享与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分享,大同小异,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分享的媒介不同:一个是图书馆内部的馆藏资源,一个是人脑中的知识。知识存在的媒介不同成为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的最大区别,但它们在所分享的“服务对象”上却是一致的。如何才能达到有效的分享?不仅对图书馆界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对于知识管理而言也是最大的挑战与困难。
知识地图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是通过知识地图的规划来解决知识管理中知识难以获得的问题,也就是说知识地图是用以标明哪些知识在哪里的这么一个观念。
进入21世纪,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金钥匙”,只有通过知识的不断创新,才能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知识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是智者智慧的结晶,它需要以媒介为依托物而存在。知识不单存在于文书材料等存储设备中,更是普遍存在于生活和工作中。那么,究竟什么是知识呢?知识是一种活动性的介质,它包括被框架化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以及经过字面化的信息和资讯。由此可见,知识包括了个人的思想、经验,以及具体的信息,这便是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
内隐知识是个人化的,它的存在离不开特定的情境,作为一种隐藏式的知识很难形式化和沟通。相反,外显知识可以透过言语、文书及数字等进行传递,是能够具体化、框架化的知识。当一种知识以内隐知识的形式存在时,它是极为个人化的,人们难以将它具体化,因此内隐式的知识不像外显知识那样易于沟通和分享。生活中诸如主观的观察力、感觉和预知力等都属于内隐知识的范畴。而外显知识则可以通过文书、数字、材料、公式及相关的程序等具体化的介质来表达,进而沟通和对外分享。现实生活中,内隐知识的分享向来被企业组织内部所强调,外显知识的收藏则是作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而存在。无论是内隐知识还是外显知识,如何做好知识的管理与分享,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不管是对于图书馆界,还是对于知识管理本身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关于知识管理,多年来不同学科的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提出各自的观点和解释,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性的观点。总体而言,知识管理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可以说知识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知识管理究竟是如何定义的呢?且看关于知识管理的现今说法:①知识管理是关于知识的一个流程性活动,知识管理便是视知识为“资产”,只要是能够行之有效的增加知识的价值的活动都应划为知识管理的内容;②知识管理是一门科学,而知识资本便是这一科学的核心要素。知识管理使用的主要工具是动态设计组织、流程重塑以及科技化,在这三要素的基础上重组组织资料、攫取资讯与知识并进行流动,然后将其提供给参与完成特定工作的主体;③知识管理就是发挥集体智慧的影响力,增强企业回应及创新力。强调知识需要互相联结,通过集聚各种知识、经验和观点,凝结成集体智慧,从而发挥其影响力。
从以上三位学者的定义中可看出,他们都认为知识是企业组织的一项资产,企业应当利用工具将企业组织内部现有的知识经过采集、分类与整理,以便将来遇到相似问题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利用已有知识加以解决。事实上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便是将组织内的智慧提供给决策者,其所做的决策将决定整个组织的成败。综上所述,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激发企业不断创新知识,有效增加企业整体知识的价值,从而促使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知识地图实质上是组织企业内部知识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使企业内部员工便于进行知识分享。知识地图是经由专家整理的一种知识索引,它能够帮助迅速搜寻到知识。我们来看知识地图的几种说法:①知识地图好比一个二维图,内容主要是为了表现出节点与连结,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②知识地图能告诉你组织中存在着哪些方面的知识,它能指导你查找知识的分布情况;③知识地图是用以了解组织与企业的定位。透过对组织本身的评估,以及对竞争者的评估,可为组织本身之策略做一有效的调整,为组织带来竞争优势;④知识地图是以图形方式表现企业组织的知识资源、财产、结构及应用系统之位置的方法。由于其可以增加企业内知识资源的通透性和可辨识性,因此使用者可轻易地将新知识和既有知识串联起来,并将企业内部的专家与知识资产和他本身的工作任务相结合。
综上所述,知识地图是一种帮助进行知识搜索的工具,它在指出知识所在位置的同时,也体现了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而且能够通过阶层关系展现出这种关联,便于人们找到知识。因此,知识地图也是知识评估的一种方式,它能够评估组织哪些方面的知识需要补充及哪些方面的知识需要增强,也能评估组织与产业间知识能力的相对位置,扩大组织的优势,缩短组织不足之处。
知识地图涵盖了企业文件资料、框架化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地图仅是一种查找知识的便捷用具,它的目的是提高员工寻找知识来源的效率。关于编制知识地图所需的内容,事实上早已存在于企业中,通常它们分散在每一位员工的头脑中,只是没被记载。所以在建置知识地图之初,必需先进行企业内部的知识盘点,透过知识盘点的统计结果,再以专业知识项目为主轴绘制出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有许多功能,有的是用以查找知识,有的是用以评估产业知识概况。对于企业组织而言,知识地图具有搜寻资讯、展现资讯、应用咨询三项功能。
事实上,一份好的知识地图,应具备目标明确、正确、可得性,以及容易使用的特点。知识地图不仅可作为企业储存以及搜寻知识的目录,也可以作为建立专家黄页或入口网站的参考。
知识管理涵盖的知识来源包括文件、图书、资料库或是个人,如何在各种知识来源处建立分享的管道与评估其重要性,并透过与组织中其他资讯的连结,赋予其更丰富的意义?知识地图便是起到了管道作用,透过此一管道,可让使用者快速获得其所需要的知识,并达成组织经营目标。
知识地图属于知识整理与整合后,前端呈现给使用者的一种界面。知识管理是由知识的使用者界面、模式、存取工具、储存及管理五个部分组成。知识地图作为知识管理架构中的前端及知识入口,是使用者界面的一部分,为使用者提供界面服务以帮助对整体知识的了解。
内隐知识是智者经过长时间经验的累积,所形成的内化知识,通常无法被完整地呈现出来,就如同Polanyi所言,“我们知道的比我们能说的要多” 。所以戴文坡和普赛克指出,为什么组织在整理丰富的、无法言传的知识时,往往局限于搜寻具备该种隐性知识的员工,为使用者提供指引,以及鼓励他们互动等范围。因此,建置知识地图显得非常必要,它能帮助分享内隐知识。
企业内部建置知识地图主要是希望组织能透过组织内知识地图的建置,来解决知识不易搜寻的难题。这种经过知识盘点,将企业知识分布状况加以分析及呈现的知识组织方式,不仅利于掌握企业内部知识存量的状况,亦可提供图书资讯学界资讯组织的另一思考方向。知识地图是企业内部进行知识管理的“指南针”,它能促使知识管理内部的框架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但知识地图本身也有其潜在的问题,即知识的分享与人才流失问题。因为知识地图仅是指引人们找到知识的位置,而不包含知识本身的内容,所以当拥有知识的一方不愿意分享知识时,知识地图的功能便无法体现出来。另外,企业内部人才的流失也是一大问题。例如员工的离职,其重要的内隐知识并未外显传承,这不仅对知识地图的建置是一大隐患,对于企业而言更是一大损失。所以,就知识地图而言,对于变动的知识资源能及时掌握与控制其正确性是很重要的。由此看来,为知识地图建置更新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建立相应的更新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知识资源的稳定性和传承性。
虽然图书馆所整理的资讯资源是属于外显知识,但是企业组织所提倡知识管理中的许多概念,对图书资讯学界而言,仍可攫取其重要精髓加以运用在图书馆的资讯组织之中。同样,图书馆目录的发展年代久远,所建立的一些标准规范与经验,也可作为企业组织在从事知识管理时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易士德.知识管理:提高组织“智商”的管理[J].江苏税务,2003,(9).
[2]郭佳慧.国内外知识地图研究比较分析[J]. 现代情报,2009,(5).
[3]韦爱芬.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 2010.
[4]窦瑶.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谈馆藏资源的组织与整理[J].现代情报,2006,(7).
[5]康永兴.科研机构知识管理中知识地图的设计与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6]陈强 等.知识地图研究现状与展望[J].情报杂志,2006,(5).
[7]张春勋.基于元知识的客户知识地图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5).
[8]龙泉.知识管理环境下成功选拔CKO的关键因素研究[D]. 西安工业学院, 2005.
[9]黄雷.提升工业设计师创新能力的知识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