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静萍
对高职学生闲暇教育的思考
陆静萍
高职学生闲暇生活方式和质量会影响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闲暇教育的价值追求在于利用闲暇时间来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和满足自我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知识结构更新,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高职学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课程外,还是具备闲暇教育的客观条件,有必要引起学校、学生方面的共同关注,使学生重视闲暇实践来提高自我素质和自我技能。
闲暇;闲暇教育;高职学生
在《简明古汉语词典》中对“闲”字有三种解释:(1)解释为“空闲”、“闲散”,指的是空闲或闲散的时间;(2)把“闲”通常引申为范围,多指道德、也有限制、约束之意;(3)用来形容“素雅”,有思想上的纯洁、文雅之意,通“娴”,如三国·曹植·《洛神赋》“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暇”解释为“空闲的时候”、“无所事事”、“得空”;“闲暇”指的是“空闲”、“悠闲自得”。[1]闲暇意味着拥有空闲与悠闲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来谋求兴趣爱好的发展,积极、主动地谋取各种才能展现。闲暇应为满足一个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并不断超越自我的生活时间。
闲暇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具有与现代信息社会教育相一致的目标。从闲暇教育的特点看:(1)是一种德性的教育。以人为本,懂的修身养性,重自我能力培养与发展,在提高思想素养的同时,拥有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2)是一种素雅的生活教育。闲暇教育重在帮助高职学生拥有闲暇价值观和培养闲暇的自控能力,多层次、多角度的提升生存与发展能力。高职学生应利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的时间,增强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多一点自由选择的机会以增强闲暇动机,促使对闲暇时间的合理利用来满足自己的闲暇需要,培养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学会高效能的自由支配闲暇时间,增强幸福感;(3)闲暇教育时间的相对性。闲暇时间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时间,为充分发挥并展现自己的才能赢得时间保障。闲暇时间指除了受课堂教育之余的时间,可以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4)闲暇教育内容的开放性。闲暇教育要教育学生拥有闲暇意识,认识闲暇的同时,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并发展自我,知道如何合理利用闲暇时间来为自我能力的提升服务。闲暇教育是基于学生对自己各种需要的了解基础上,对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为教育内容,教育学生努力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去为社会发展做贡献。高职生的闲暇教育是以掌握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和技巧,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为内容的一种开放教育。
从高职学生和本科生的差距看,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较弱,总体呈现两极化态势:一部分学生属于高考落榜生,原先成绩优秀,也善于规划自己人生,进入高职学习后依然特别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懂得为自己生涯规划,懂得珍惜除了上课学习以外的时间并充分利用起来,为自己的学识、能力发展赢得时间上的保证;另一部分学生,上了高职学校,脱离开了父母,缺乏父母在身边的严格管教和约束,加上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直接导致面对大量的闲暇时间无所适从,茫然不知所措。更有些同学甚至沉溺于网络生活无法自拔还浪费了闲暇时间与金钱。对高职生来说,若生活过分闲散则易滋生邪气,也不利于对自身发展。
有这样一种共识,认为学生在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之余的时间,都是其自由支配的私人空间,学校没必要对其干涉。这一理念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对学生闲暇教育缺乏教育引导,高职学生闲暇时间对自我发展缺少来自管理方导向性,很难使自我规划意识淡薄的高职学生自己去安排合理的闲暇行为。闲暇教育应视为高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学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闲暇教育,让学生增强闲暇意识去从事闲暇活动并培养自己的各种技能,也为他们能独立胜任社会工作做准备。学校对闲暇教育的重视也有利于学生们激发自己的兴趣、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毕竟闲暇教育不同于娱乐教育,学校在闲暇教育的重视会教会大家如何提高闲暇生活质量,提升闲暇生活中的各种能力,增强幸福感。
当前高职学生的闲暇教育呼吁者甚多,实施者寥寥,其中有实践与考查的困惑。闲暇教育缺乏教育系统高层的制度保障,带来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困难。闲暇教育在各校自有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各家特色地对学生闲暇教育做不同的实践研究,似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效果。闲暇教育由谁来教育,教育者具备的素质,教育者的培训教育,教育者如何对高职生开展闲暇教育等也带来实践的困惑,有一点不得不考虑,学生的闲暇时间也是教师的下班以后的时间,如何调和这一时间与实践的冲突是闲暇教育现状的原因之一。
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其将来从事该职业应该拥有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包括职业专业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综合能力是高职学生在闲暇时间应该培养拥有的职业能力,是伴随人终生发展的一种能力,如学习能力、文字语言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具备有利于人更好的在社会中生存发展,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赞赏,所具备的职业人格会得到全社会的肯定和推崇。毫无疑问,职业综合能力的拥有离不开闲暇时间对高职生的职业教育培训,让学生接受相应的课程训练和实践并使该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可以引导高职生在重视专业教育学习的同时,利用闲暇时间增强自己对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认知,充分认识闲暇学习对自己这些能力提升的意义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和创造,更有利于提高职业综合能力,提高幸福感。
生涯规划是建立在认识自我基础上对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对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和能力等的全面了解。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通过观察、自我反省、他人评价等的过程来认识自我以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利用闲暇的时间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努力。高职学生的闲暇时间较为充裕,有些学生不懂得对自己生涯规划,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是很被动,他们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以后的工作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利用学生的闲暇时间,通过对学生开设兴趣课,激发他们的兴趣,激励他们主动参与活动。
闲暇活动的参与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但闲暇教育同时也对人的兴趣爱好、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利用闲暇时间开设各种兴趣课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能不断累积自信心,培养健全人格的同时也提升他们的组织沟通能力,是让学生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的成功人物——自我实现者。毫无疑问,高职学生要明确闲暇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践方法,拥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做到认识和接纳自己,让自己学会理解和接受他人及周围的世界,明确自己职业生活中的准确定位、努力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闲暇教育要引导学生拥有新旧知识结构更替的能力,利用闲暇时间对高职学生传授正确的闲暇观和一些闲暇知识。闲暇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做出选择,明确在闲暇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自己拥有知识更替的能力,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潜力进行评估,学会给自己的课堂知识学习与课外能力培养的任务分配能力,培养自己拥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在闲暇活动中能自主的把自己的潜能最佳发挥,拥有提高自己挫折的承受能力。
引导高职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对专业技能知识以外的信息和知识等在自己头脑中的保持与再现,来使自己的闲暇行为有目标的发展,以补充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来参与学生闲暇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关注闲暇、利用闲暇,减少发展的盲目性。这也对闲暇教育的引领者提出要求,至少他应该是一位具有亲和力的、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具备很好的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的人;同时,要有较丰富的闲暇经验,在活动中能起到示范作用;还需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为学生开展闲暇教育提供知识与宝贵经验。
高职生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为学习专业知识而努力,要懂得享受闲暇感受自由的同时选择发展自我、培养能力和幸福快乐的目标去丰富自己的生活来完善自己。毋庸置疑,当前较多高职生的闲暇生活有点空虚、无聊甚至是孤独,他们的生活中表现为茫然不知所措,这与他们的生涯规划有关。当务之急,首先要让高职学生给自己设置的生涯规划目标,避免发展自我的盲从性。若高职的学生能认识闲暇时间对自己生涯规划的真实意义,则会充分利用闲暇时间的一切资源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成为一个促进社会进步的先进青年。
美国学者斯金纳就曾指出:“一种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决定自身的前途,检验这种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看他如何处理闲暇问题。”[2]对高职学生而言,处理好闲暇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建立在对自己生涯规划基础上,并有着清晰的具体的闲暇目标,否则,很容易会跟着茫然的感觉走,更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导致无聊、孤独等心境的恶化并影响自己的闲暇行为。明确闲暇生活目标就是要让高职学生学会生涯规划,学会把闲暇生活重心转移到有关个人需要与能力培育方面,在提升自己各种素质的同时,让自己拥有一种素雅的学习生活。
高职学生的闲暇教育应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去工厂,去生产第一线来培养自己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性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促进高职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闲暇教育的内容应确立为以德为先、职业综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的需要开设兴趣类课程供他们自由选择,各取所需;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的文化交流活动、闲暇文化建设来为闲暇创设良好的氛围以增长闲暇文化底蕴,提升整体高职生的闲暇文化素质。教会高职学生拥有职业综合能力、拥有与人相处、独立学习与实践等能力,拥有为自己以及为社会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意识,增强自己的幸福感。
学生新旧知识的更替,闲暇教育中各种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培育,闲暇教育也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进行闲暇教育、提高闲暇教育质量的关键。对高职学生的闲暇教育最好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来言传身教,这支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管理与教育培训是重中之重,使教师具备各种素质的同时能有全心全意为高职学生服务的师德。同时,要加大对这支队伍的亲和力培养,展现教师的学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的同时形成师生间心理契约,这为闲暇教育的顺利开展带来积极的因素。
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师身上独特的人格魅力,如人际和谐,情绪稳定,人格健全,乐意与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沟通交流,是高职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的亲和力会为遇到各种问题时能很好的协调各种关系,这种亲和力也会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作用,提升学生生活质量。教师作为长者,需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能娴熟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以增进学生的信任,主动参与到闲暇教育中,也为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起到积极教育的指导意义。教师也应该要学会享受学习与工作,善于利用闲暇时间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懂得积极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培养自己的兴趣,提高自己的学习工作效率,为高职生的闲暇教育担当社会责任。
[1]史东.简明古代汉语词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518-520.
[2][美]斯金纳.超越自由与尊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178.
陆静萍,女,中国药科大学社科部讲师,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G715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2)20-0048-03
[责任编辑 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