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波,钱修新
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南京 210038
硝酸咪康唑为广谱抗真菌药,对多数皮肤癣菌、酵母菌、放线菌、牙生菌和环孢子菌等有良好的灭杀作用,临床上以局部和外用给药为主。硝酸咪康唑为脂溶性药物,因其结构中含硝酸根而有较强的酸性,因此作为临床皮肤用药时需采用适宜的载体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性。制成O/W型乳膏剂可以满足其剂型和临床治疗的需要。
本文参考有关文献[1-2],根据生产实际条件,对硝酸咪康唑乳膏处方和工艺进行研究,着重分析和解决小试到放大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产品的稳定性,以符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BS-25型乳化均质机 (上海贝而特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TFZRJ-350-Q真空乳化搅拌机(温州天富机械有限公司);800型离心沉淀机 (上海手术器械厂);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
硝酸咪康唑 (浙江圣达药业有限公司,药用级);白凡士林(南京长江江宇石化有限公司,药用级);十六十八醇、单硬脂酸甘油酯、十二烷基硫酸钠(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用级);液状石蜡(吉林市吉化江城油脂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药用级);硬脂酸聚羟氧(40)酯、聚山梨酯-80(南京威尔化工有限公司,药用级);苯甲酸钠(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药用级);司盘-60(上海三浦化工有限公司,药用级);纯化水(自制)。
参考相关专利和文献,根据O/W型乳膏对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的要求,选择基质和乳化剂,设计6个处方(见表1)。
表1 硝酸咪康唑乳膏6个处方组成(g,n=6)
将油相和水相分别在水浴加热至约80℃,采用高剪切乳化机进行混合,待形成乳液后,将硝酸咪康唑与甘油或液状石蜡研匀后,加入乳液中继续乳化混合,冷却、搅拌至膏体形成。
2.3.1 外观性状 观察膏体的外观,并在50℃水浴中将样品重新加热至液态,观察乳液的性状。表2结果表明,处方1和2的在50℃的液状状态时,乳液出现分层,膏体外观粗糙不均匀,说明处方配比不合理;处方3~6采用同法进行配制,在50℃的液状状态时乳液未分层,冷却后膏体外观符合要求。
2.3.2 离心试验 对外观性状稳定的处方3~6进行离心试验,取其刚配制的乳膏于离心管中,置于离心机中,设定转速4000 r·min-1,离心30 min。结果显示,处方3和4在高速离心下出现膏体油水分层现象,而处方5、6经高速离心后物理稳定性良好。
2.3.3 耐寒、耐热试验 对处方3~6配制的乳膏,取适量装入具塞试管中,每个处方10支,分别放入冰箱(-10℃)和烘箱内(50℃)进行试验。放置10天后,将样品温度还原到室温,观察样品的性状。结果:处方3、4出现不同程度的油水分层现象;而处方5、6无明显油水分层,性状良好。
2.3.4 含量测定 经外观性状、离心及耐寒、耐热试验考察,初步判断处方5和6的各项良好,进一步测定含量[4],两者的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89.7%和91.2%(应为标示量的90%~110%)。上述结果表明,按照理论量100%投入主药,即处方5、6的含量均偏低,而处方5的样品甚至出现不合格的现象。推测原因在于乳化时采用80℃的温度可能造成硝酸咪康唑部分降解。
对工艺进行调整,即在加入硝酸咪康唑时,将乳化温度由原先的80℃降低至60℃,再进行乳化混合。改进后的处方5和6的样品,其含量分别为99.12%和100.38%,即工艺调整后,处方5和6的含量均在合格的范围,并且与实际投料量相符。
按照《中国药典》[3]中制剂稳定性考察方法,将上述工艺调整后的处方5和6样品,分别在加速条件为温度30℃±2℃,相对湿度65%±5%,长期条件为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定时取样,对其性状、鉴别、粒度、含量和微生物限度等项目进行考察。
经过稳定性考察,处方5和6两种乳膏在加速试验6个月和长期12个月的稳定性试验条件下,各项指标均与新配乳膏数据无明显差异,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各项指标。
根据小试处方的考察结果,分别进行乳膏处方5和6的中试放大试验,测定有关工艺参数,结果见表2。
表2 乳膏处方中试的技术参数(n=7)
分别取处方5、6配料锅内中试乳膏上、中、下三点物料进行含量测定(见表3)。结果发现,处方5的上、中、下三点的含量差超过5%。这是由于中试过程中,处方5采用甘油分散硝酸咪康唑,由于硝酸咪康唑的量远大于小试用量,致使硝酸咪康唑分散时结块明显,无法分散均匀,从而在乳化锅的不同点出现含量不均的现象。
表3 中试乳膏上、中、下三点的含量测定结果(n=3)
处方6采用液状石蜡分散硝酸咪康唑,并适当增加了液状石蜡的比例,能均匀地分散主药,使制成的乳膏含量均匀,其上、中、下三点的含量差在1%以内。
5.1 硝酸咪康唑乳膏的配制有多种方法[1],由于该药在水和常用有机溶媒中的溶解度均较小,在处方筛选初期,尝试多种助溶剂和油相配比,均无法使硝酸咪康唑完全溶解,需要将其先用甘油或液状石蜡分散研匀,才能在乳膏中均匀分散。
5.2 在乳化剂的选择上[4],由于硝酸咪康唑具有较强的酸性,又属于阳离子型化合物,会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在处方2中,十二烷基硫酸钠虽然有较强的乳化作用,但由于硝酸咪康唑的存在,会降低其作用,造成比较明显的油水分层现象。经反复试验,采用两种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使本品的油水分层现象得到解决。
5.3 乳膏制备时乳化温度通常选80℃,该温度固然能使油水两相在乳化剂的帮助下,得到完全均一的体系,但过高的温度会引起硝酸咪康唑出现部分降解,导致成品含量下降。本实验初期采用80℃作为配制温度,100%投料后,含量却只在90%左右,后下调硝酸咪康唑投入基质的温度到60℃,使得含量下降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在实际制备时需要兼顾活性成分对温度的敏感性,选择合理的工艺条件。
5.4 处方5与处方6,在辅料使用种类上完全一致,但用量有所差别。虽然在小试阶段,处方5比处方6的外观细腻程度更好,但在生产时却采用了处方6。其原因主要为:硝酸咪康唑由于不溶于处方中的任何成分,所以需要用甘油或液状石蜡将其分散为混悬型液状混合物,才能在乳膏基质中均匀分散;在放大生产时,甘油较为粘稠,润滑性不够,大量的原料在甘油中浸润混匀时,结成许多团块,无法分散均匀,导致产品含量不均现象;液状石蜡粘度小,原料与其混合时基本没有团块,只要稍加搅拌便可顺利在液状石蜡中分散开,再加入乳膏基质中进行两次乳化,可避免硝酸咪康唑分散不均匀、导致整锅物料的含量出现不均匀问题。因此确定用处方6,相比较处方5稍微增加液状石蜡的用量,使硝酸咪康唑原料完全混合均匀,产品的含量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适合工业化生产。
[1] 李彩文,陈宝泉,骆红琴.硝酸咪康唑乳膏的处方筛选及其质量控制 [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7,24(5):43-5.
[2] 庞凤华,曾亚仑,陈国强,等.硝酸咪康唑乳膏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2):68-70.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952.
[4] 张京维,熊国运.硝酸咪康唑软膏的制备方法:中国,01127644.4.[P].20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