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爱霞,蒋亚萍,郦 晶
江苏省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镇江 212005
我院自2010年10月开始实施处方点评制度。该制度依据《处方管理办法》[1]、《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2]、《抗菌药物指导原则》[3],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为了解处方点评制度实施一年半以来,对控制大处方和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等方面的实际效果,笔者对2012年3月综合门诊归档处方9000张进行质控点评。
不合理处方498张,占5.53%(498/9000)。不合理处方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分类,见表1。
处方是重要的法律文书,对其规范性有严格要求,然而处方不规范项目恰恰又是医生较易疏忽的地方。我院已采用电子处方,电子处方与传统处方相比,前者具有书写格式规范、字迹清晰、避免药房调配差错等优点[4]。在前记、正文、后记缺项等的不合理比例较纸质处方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但用法、用量的错误还存在,特别是单位错误,如g和mg混淆,可能是医生录入错误,加以注意是可以避免的;药物用法繁多,口服、静脉注射等常见用法错误较少,但外用制剂如“点双眼、点双耳、涂患处、塞肛”等处方,往往语焉不详,仅泛用“外用”一词造成不规范。这一定程度也与计算机系统对用药途径自动生成的“外用”、“口服”或“静脉注射”排序靠前、医师为节约时间没下拉用法框、确定合适用法有关。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见表2。
表1 综合门诊电子处方不合理类型及举例
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涉及全院16个科室,不合理处方比例最高的是急诊科和内科,分别占不合理处方的33.94%和28.31%。
表2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1)处方色标:急诊处方应为黄色,但使用了白色普通处方(通过挂号科室认定);处方违反了特殊药品管理规定,使用急诊处方开具二类精神药品。
(2)诊断与用药不符。急诊诊断是待查、腹痛待查、头晕待查、体检等,但开具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在内,五花八门,基本上是经验用药;诊断上感,处方上往往同时开具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谓之“双保险”。
(3)普遍存在超量。按《处方管理办法》十九条规定: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但有的超量情况严重,如抗菌药物使用最长达24天。普通药品最长可使用200天 (诊断高血压开尼群地平10 mg×100片×2瓶),大多情形下超过一周。
(4)用法用量不合理。如茶碱缓释片开100 mg× 24片×4盒,用法为200 mg tid口服,茶碱缓释片说明书明确指出:“每日服用一次,体内茶碱有效浓度可维持在治疗范围内达12小时”。因此,每日给药两次即可,三次给药可致蓄积中毒,“当血清浓度超过20 μg·mL-1,可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甚至可能出现发热、失水、惊厥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致死亡。”该处方既超量且用法错误,是有安全隐患的处方。
(1)诊断与用药不符。如诊断待查,开具银杏叶片、桂枝茯苓丸胶囊、蒲地蓝、别嘌醇、阿司匹林等;诊断肝硬化,开美托洛尔心血管药;诊断冠心病,开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岛素;诊断前列腺增生,开硝苯地平等。
(2)超量处方。按《处方管理办法》十九条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天,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由于内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较多,医师处方常常超过一月用量,但基本上都没有注明理由,最长达80天,存在不良反应的隐患。
(3)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如诊断高血压,开具头孢克肟;诊断冠心病,开头孢拉定等。
3.1 急诊科和内科处方不规范的比例大,内科患者人数比例大,不合理处方比例亦大;但我院急诊就诊患者较少,却不合理处方比例大,应引起重视。
3.2 不合理用药是药师审核处方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有扎实的药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临床医疗经验。计算机系统如能嵌入合理用药软件,在医师开方时就能提示医师,使处方安全性提高。
3.3 制定处方和医嘱点评制度,并贯彻落实,按月将不合理处方分类点评、分析,及时将信息报医务科反馈相关科室和医师,提高处方的合理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1]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S].卫医管发[2010] 28号.
[2] 处方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53号.2007.
[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4] 戚建航.电子处方系统在我院的应用 [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2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