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物制药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支撑条件建设研究与实践

2012-01-28 17:59:25周双林夏苗芬崔山风龙正海何军邀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2年2期
关键词:生物制药生产性基地

周双林,夏苗芬,崔山风,龙正海,何军邀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宁波315100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和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生产性实训的理念也不断深入到高职教育中。生产性实训重在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非常符合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发展的要求。2004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实训基地不仅要完成对学生的实训任务,还应主动面向市场,开展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技术服务,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生产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培训中心”[1]。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2 000个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并把其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措施。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重点专业领域选择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支持与建设,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专家也强调“产学双方在校园内以生产性实训基地真实的工业环境为依托,培养学生和在职员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职人才的最有效模式”[4]。同时专家也指出,“产学研一体化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5],“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应来源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具有真实职场的环境和氛围、配备双师结构的项目教学团队、建立企业化的管理机制”[6]。基于以上理念,并根据我们多年来对高职生物制药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要完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上述功能,需要有完善的支撑条件,如符合行业需要的场地设施、与企业同步的技术装备等硬件条件,以及师资力量、技术支持力量、适用的实训和培训课程(项目)体系、良好的运行管理制度等软支撑条件。

1 生物制药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硬支撑条件

根据认知理论和职业技能的形成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过程,同时考虑到生物制药技术及其岗位技能的特点,生物制药技术实训基地的场所应包括:生物制药所需基础技能实验实训室(生物化学、微生物以及相应的基础化学、医药基础、药物制剂等)、生物制药专业技能实验实训室(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生物制药工艺、生物制药设备维护与保养、生物药物检测技术、生物药物制剂技术等)、生物制药实训车间(核心),有条件的可与其他相关专业共建共享生物材料预处理及提取车间、制剂车间、药品检测中心等。实训车间应符合GMP要求(至少是仿真),在布局上与典型的生物制药企业的发酵、提炼、制剂车间和检测中心的布局相同或相似。技术装备上应与企业的相当,设备的选型上应小型化,中试规模即可。考虑到不同的产品工艺试验需要不同的操作单元组合,以及研发和中试的需要,各操作单元之间可以不互相连接,其物料的转移可以采用加盖不锈钢桶来传送,相应物料的提升可以采用可移动提升车来进行。

2 生物制药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软支撑条件

2.1 师资力量

2.1.1 师资团队的建设目标应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技术娴熟、素质优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管理规范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不必要求团队成员是全能的,但整个团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①熟悉生物制药企业真实的社会环境,包括其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②熟悉生物制药企业的研发、生产工艺控制、生产管理(包括GMP实施与管理)、质量控制等环节领域;③具备生物制药的工程系统能力;④“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二是作为药学工作者的药学职业道德素质”[7]。

2.1.2 师资团队的组成和培养方法生物制药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师资团队应包括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和来自生物制药企业的兼职教师。

对于专任教师,可采取从生物制药企业引进和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培训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其教学能力和自身的职业能力。而对于兼职教师,第一是其教学能力的培养;第二,应建立动态稳定的兼职教师库,以保证在不影响相关企业生产的前提下,有足够的兼职教师满足教学需要;第三,应有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特别是激励和退出制度。

2.2 技术支持队伍和运行管理队伍

实训车间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还需要有专门的技术支持和管理队伍。

2.2.1 技术支持队伍生物制药工艺流程长,其实训车间包含大量各种各样的生产设备和辅助设备,而且是连续运行的。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实训教师解决不了的故障,如果只依靠设备生产商的维护和技术支持显然是来不及的,会影响实训教学等基地任务的完成。这时候就需要专门的技术支持队伍来保障实训车间的正常运行。

技术支持人员应以引进生物制药企业一线有经验的设备维修维护人员为主(当然也可以是退休的),也可以是制药设备专业的毕业生经过一年以上的企业锻炼后承担。

2.2.2 运行管理队伍由于实训基地场所众多,功能多样,除了师资团队和技术支持队伍外,还应有规模适当的运行管理队伍。主要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如实训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社会服务、科研任务等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基地设施、设备及消耗品的采购与日常管理;与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与行业企业等合作或服务对象的接洽、谈判等;基地的绩效考核等。

2.3 实训课程(项目)体系

2.3.1 实训课程(项目)体系的建设应依托政府、行业和原有较好合作基础的校企,与更多的生物制药企业建立稳定、长期的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办学,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理念;根据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并根据企业技术标准和工艺革新及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变化,确定并适时调整实训课程(项目)体系。应形成能基本涵盖生物制药及其制剂和质量控制全流程的各种技术和工艺单元操作技能的阶梯式、系统化的技能实训项目体系,特别是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可以1-2个典型产品的生产为项目载体;以及与之配套的涵盖生物制药全流程的实训系列教材;还必须建立职业能力导向的、以过程考核为主的综合考评体系。

2.3.2 实训课程(项目)体系的要求实训项目的设计和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团队自主管理、自主完成,而实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技术指导和考评,并以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考评体系来引导学生团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通过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清楚生物制药的工商业环境、真实生产工艺,亲身体验生产过程管理,包括GMP的实施管理,对今后岗位工作的流程、技术手段、技能要求和生物制药的系统工程等能有较好的理解。

2.3.3 相应的社会培训项目体系可根据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不同层次的培训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针对性的模块化培训项目体系及配套培训教材,以供企业和社会人员根据需要来自由的选择和组合。

2.4 良好的运行管理制度

2.4.1 运行管理制度的设想和目标专家认为,高职院校应利用实训基地创设一种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和职业情境,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8]。我们也认为,在建设生物制药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时,借鉴制药企业的管理制度,引入企业文化,营造生物制药企业的职业环境和氛围。力争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够受到现代工业精神和生物制药企业的真实工商业环境的熏陶,并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形成其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企业文化和职场环境氛围的构建上,可以把“企业理念和职场箴言、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企业产品技术规范、企业质量规范和安全规范等,以文字、图表、标语等多种形式布置在实训工作场地内”[6]。

通过“教学载体的产品化、教学环境的真实化、教学人员的工作化、教学管理的企业化等”[6]实训环境的构建,使学生在这种环境氛围下的训练和熏陶,形成职业能力,同时使“个人的学习能力、团队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组织与纪律观念等多方面都有着协调、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使其迅速地从学生向职员的转变提供实质有效的帮助”[6]。

2.4.2 生物制药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的组成①日常管理制度,如实训指导老师职责、实训技术人员职责、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设备管理员岗位职责、精密仪器室管理员岗位职责、仓库保管员岗位职责、仪器药品供应采购制度、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危险品管理办法、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救援办法、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管理办法、精密仪器使用保养制度、学生实训守则、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实训室开放工作制度、不同车间实训员岗位职责、各实验实训室的特殊守则、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制度、与行业企业的工作联系和合作制度等;②绩效考核制度;③教学质量监控制度;④财务管理制度等。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财务管理制度,应尤为严格,因为牵涉到校企双方甚至多方。对生产性实训使用的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管理[9]。

2.5 其他软支撑条件

2.5.1 配套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应配套建设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或者培训点、报名点、继续教育点等,以便推行“双证书制”,并更好地为行业企业提供服务。

2.5.2 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最大特色就是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10]。基地必须为行业企业等提供咨询、员工培训、科研、产品开发、中试等各种服务,而基地的运行也需要行业企业参与。因此,要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惟有如此,才能保证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命力。特别是有关信息的日常沟通交流制度、合作制度,可以口头约定或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信息沟通和制度规范涉及的内容包括:行业企业发展状况、产业变化和发展趋势、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员工培训需求、学生实习实训、教师挂职锻炼,以及科研项目等技术合作、技术咨询等服务。

如上所述,高职生物制药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良好运行,需要先进、完善的硬件支撑;同时更需要双师结构的师资团队、经验丰富的技术支持和管理队伍、适用的实训和培训课程(项目)体系、良好的运行管理制度等软支撑条件。惟有如此,才能完成其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和生产等多种功能,更好地为学生、学校及教师、行业企业、社会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更好的服务。

[1]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教财[2004]9号文件)[Z].2004:2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Z].2005:3

[3]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Z].2006:3

[4]张辉,吴万敏.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39-40

[5]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7-58

[6]卢兵.抓住核心内涵建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09,(19):41-42

[7]周双林,夏苗芬,徐霞.药学类高职高专实训教师队伍建设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5):60-61

[8]王素梅,乔阳.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6):56-67

[9]傅昌德,冯雪萍.高职生产性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4):46-49

[10]刘旭慧.我国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14

猜你喜欢
生物制药生产性基地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猪业科学(2024年3期)2024-04-12 05:53:04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8:10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猪业科学(2022年4期)2022-04-29 07:40:12
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发展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06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我的基地我的连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经济与管理(2016年2期)2016-12-01 04:28:52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6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