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泉,徐翊,朱凤娜,林青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教学办公室,武汉430060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教育,其培养模式是根据其成长的规律和社会需要制定,反映的是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最优化设计以及诸因素的最佳组合[1]。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既有数量上的增长,又有质量上的改善。各高校为了适应新形势,积极主动地采取了一系列新办法,如大力开展“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工作,让研究生加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来,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医学教育已进入到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阶段[2],医学研究生是未来临床诊疗、科研、教学与卫生行政管理的中坚力量。因此,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医学研究生全面成才,是当代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关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将研究生参加“行政事务管理实习”(以下简称“行政实习”)作为开展“三助”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让研究生加入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各个管理环节中来,从而提高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得到了极大发展。在招生规模扩大而管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引入研究生参与教学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日常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扩招”后工作量骤增、工作人员疲于奔命的被动局面,提高了工作效率[3]。
另外,医学教育的高要求、高成本和日趋激烈的竞争给医学研究生带来的巨大学习压力,导致研究生中存在不少心理隐患。同时,由于研究生学习、生活等方面呈现高度分散的特点,管理部门要实现对研究生个体的详细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研究生参与“行政实习”后,学校就多了一个与研究生沟通的渠道,可以随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在早期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目前研究生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大部分从高中甚至初中开始就离开父母,在学校住读,家庭教育缺失,加上初、高中乃至大学普遍的应试教育,使得他们在进入研究生阶段时常常显得缺乏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存在没有明确的是非观,法制观念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不成熟等弱点。
现代社会要求医疗工作者不仅有好的医疗技术,更应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而在目前的医学培养模式中,仅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缺乏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系统性培养,很多研究生缺乏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存在对待实验粗心大意,对待病患敷衍了事等现象。因此,必须顺应当前人才需求的趋势,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实行通识教育[4],培养具备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广博专业知识的全面人才。
“行政实习”可以帮助研究生在交流沟通、团结协作、人格健全等方面得到进一步补充,在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促使其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医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医疗技术到科研能力,从用药范围到医患沟通,从身体素质到心理承受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到高水平高标准,而医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不熟悉相关法规及程序,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有时难免迷失方向。那么,要想迅速适应当今医疗环境,顺利开展医疗工作,医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临床技能的同时,需要尽早了解医疗相关工作的具体流程、医患矛盾的处理方式、医疗相关法规等。
通过参与医院“行政实习”,医学研究生可以提前了解各种相关工作程序、要求,学习在医疗纠纷中如何进行良好的沟通,为毕业后进入临床科室工作打下基础。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医学教育模式和医疗卫生工作,为社会输送综合型医疗人才,自2007年起实行一种全新的研究生“三助”工作模式,即要求所有在校的硕士研究生参加医院行政事务管理实习,具体工作流程为:填报志愿、上岗培训、开展实习、成绩考核及津贴发放等。实习的处室包括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医疗部、研究生办公室、科研处、对外联络部等六个主要职能部门。根据研究生的自身需要,为其安排实习处室,使他们在实习中真正学有所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各行政管理部门在各方面管理工作与事务的正常运转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生参加管理部门的实习,能了解相关政策、医疗核心制度、法规、工作程序等,学会与社会不同类型的人员接触和交流,并起到研究生与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纽带作用。
我们自2007年开始安排研究生“行政实习”后,每年以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在研究生和导师中开展调研,在考虑医院行政部门岗位需求的同时,更注重结合研究生培养及个体实习的需求,合理调整实习岗位的设置。
我们把“行政实习”作为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必修课,计2个学分。每一位硕士生均可根据自身需要,在规定的六个行政部门中选择一个部门实习两周,合格后方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审核。
在填报实习志愿表前,研究生办公室召集全体研究生开大会,介绍各部门的相关职能与工作内容,使他们对将要实习的部门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再由每位研究生在征询导师意见后,根据需要填报志愿表,使其对“行政实习”高度重视。
由研究生办公室工作人员与4名研究生干部一起组成实习督导小组,全程负责“行政实习”的总体工作。
实习之前,督导小组组织研究生参加岗前培训,了解实习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以便在实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强锻炼与提高。督促即将参加实习的研究生提前一天到相应部门与上一轮实习学生进行“现场交班、岗位交接”,了解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实习期间,督导小组随机查岗,了解实习情况。实习结束后,研究生在《实习考核表》中完成自我评价、小结与心得体会,由实习部门负责教师对其作出综合评价;督导小组组织当周已完成实习的研究生与下一轮实习的研究生一起举行大交班,互相交流经验,分享收获。对于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的研究生,学院给予适当的津贴奖励。
自2007年实施“行政实习”以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有近600名研究生完成了实习。我们从已完成实习的硕士生中随机抽取一个年级,以无记名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对实习成效进行分析评估。共发放95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6份,问卷从实习期间学习到什么、是否有所收获、是否忙碌、日均工作时间、是否有必要进入该科室实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有84.6%的研究生认为实习期间比较忙碌;73.3%的研究生认为实习取得了较大的收获;86.7%的研究生认为很有必要参加“行政实习”。他们表示,通过实习,了解到了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程序,明确了职业道德规范,增强了心理承受能力,学会了换位思考,提高了人际交往的能力,开阔了视野。
医德、医风是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一方面因为少数医务工作者缺乏良好的医德、医风;另一方面,因为患者及其家属不懂专业知识,对于一些医疗行为和病情变化不能理解和接受。
通过在党政办公室、医疗部、对外联络部等窗口部门的实习,研究生有机会接触到各类型需要帮助的患者,感受到他们在身心、经济上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由此思考在今后的工作生涯中,如何提升业务水平,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同时,在与一些蛮横无理的“医闹”的接触中了解到,一定要加强医疗法规政策的学习,才能在有效医治患者的同时,也能确保医务人员的正当权益不受到侵犯。
医疗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的工作,“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此,每一名医务工作者都必须有严谨、高效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同时,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并能恪尽职守,维护患者的隐私。研究生的日常管理比本科阶段要相对宽松,个人支配的时间比较灵活,而行政部门作息时间严格且规律,需要处理的事务非常繁杂。
参加“行政实习”可使研究生形成了良好的作息时间观念和踏实刻苦、自觉、自律的能力,以及敏而好学、虚心请教、少言慎行的工作、学习态度。
大多数硕士生入学时的经历就是从校园到校园,交际圈局限于教师和其他学生,单纯简单。加之家庭及校园对于综合素质教育的缺失,使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竞争激烈的工作氛围、矛盾尖锐的医患关系时,显得无所适从,无法融入新的工作环境。
在“行政实习”事务管理的耳濡目染中,研究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了解到如何通过言行化解医患矛盾,缓和医患关系,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学会了如何接待到访人员,如何端正态度、准确定位、处理好与各级人员的关系。提高了如何团结协作,如何完成文书的起草等能力。
医学专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形象和气质,才能迅速给患者留下良好印象并取得信任,同时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心理素质,不断创新,在失败中进取[5],而这些需要有丰富的知识面和全面的业务知识作支撑。
研究生在“行政实习”中参与各项事务的处理,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业务能力。与此同时,在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如各种医疗纠纷、冲突等中提高了心理素质,学到了更多在临床、科研工作中无法学到的东西,为今后踏入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93年8月,英国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提出21世纪所期望的医师应该是:交流专家,有判断力的思想家,主动的终身学习者,信息专家,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卫生小组的管理者,社会的支持者和初级保健的提供者[6]。当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仍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仅注重专业及相关知识领域的培养,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满足当今乃至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开展的“行政实习”,对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探索新时期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
[1]王刚,崔一梅,陈建成.新形势下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8,10(4):112-115
[2]Hershey S.Bell,MD(著),李井泉(译).医学生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7,(4):28
[3]林青,罗瑾,徐朴,等.医学研究生培养方式改革的初步探讨[J].高教论坛,2007,(2):65-67
[4]颜耀华,李力.通识教育在医学生教育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089,1106
[5]林青,唐记华,罗瑾.某高校复试医学研究生人格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08,2(12):51
[6]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面向21世纪改革高等医药教育I[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1997,8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