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开展游戏教学的探索

2012-01-28 17:20任燕芳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儿童游戏数学

任燕芳

(杭州市萧山区坎山镇联兴小学,浙江 杭州 311243)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价值。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支配他们,来养成他们的学习习惯,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得到协调发展。”可见,游戏活动对儿童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课标下,儿童观的转变,使游戏与学习的内在联系得以揭示,“习之于嬉”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尤其是在低年级数学课堂,要使教育更加人性化、个性化,游戏备受推崇。因此,我们研究游戏,尝试着让游戏活动走进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功能,从而构建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低段数学课堂。

一、课前组织:全面准备,启动情绪

课间,低年级学生是尽情玩、尽兴耍,精神还处于高度兴奋阶段。此时若直接进入新课,未免会事倍功半。如果教师巧妙应用数学游戏,让孩子在课前几分钟品尝一下小小的“游戏点心”,既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活他们的思维,使旧知得到巩固与积累,又可以唤起他们强烈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1)游戏:反一反。在课前设计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尽兴玩的游戏,以孩子们心目中“好玩”的游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然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例如,教师在课前,看着因玩耍而兴奋不已的孩子,提出玩“反动作游戏”的建议:老师说起立,学生坐下;老师说举右手,学生举左手……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身游戏。教师所期待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在游戏中趋于集中,为课堂教学正常、有效进行创设良好条件。

(2)游戏:拍一拍。“踏雪无痕”“润物无声”,被人认为是最高境界。在上课前做一两个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游戏,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不知不觉已经进入数学学习的氛围。如学习《得数是7的加法》时,教师针对学习内容设计了“拍手”游戏:小朋友拍手的次数与老师拍手的次数合起来等于6,老师拍1下,小朋友拍5下;老师拍2下,小朋友拍4下……要是谁多拍或少拍,谁就得把这道题算一遍给大家听,让大家纠正。这一下,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游戏之中,整个课堂很快形成了学习数学的氛围。

二、导入新课: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游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部分,利用恰当的游戏导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新课导入阶段,以情趣抓住学生的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之余,往往也有了解学生、创设氛围、悬疑引趣等作用。

(1)游戏:猜一猜。为了使学生对新课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第一册《认识钟表》的学习,教师牢牢地把握住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阶段设计了他们喜爱的猜谜语游戏(谜面:短腿腿,圆脸膛,耳朵长在脑袋上。肚里声声滴嗒响,提醒我们早起床)。学生兴趣盎然地读着、猜着,十分投入。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

(2)游戏:闯一闯。儿童天生好胜,谁都想露一手。“跳一跳,摘到桃子”,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成功的喜悦,一步一步接近既定目标。既可以调节学生的情趣,又符合儿童的形象记忆特点,有时还能把抽象的概念较直观地显示出来。如学习《认识乘法》时,教师创设了一个“参观动物王国”的童话情境,通过游戏的形式先让学生解答城门上的连加算式,再将算式进行分类,让学生认识到连加算式里还有一种特殊形式——相同数连加,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些特殊的连加算式上来。这样,既为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扫除障碍,又让学生饶有兴致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三、学习新知:巧设情境,体验感悟

课堂教学中,低年级因为孩子年龄小,随着教师教学的渐趋深入,“坐不住”,开始“蠢蠢欲动”,学生的大脑也会出现阶段性疲劳,形成“思维低谷”。如何度过这一难关,游戏教学不失为一条捷径。创设一个五彩缤纷的“游戏世界”,使孩子的兴奋与抑制处于不断变换中,这样的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既有节奏,又有乐趣。

(1)游戏:演一演。扮角色游戏是发展个性的重要手段,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融进故事中表演出来,从而加深印象。此外,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师组织了“苗苗商店”游戏活动: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角色,把自己的认识融入角色中。学生们“钱来货往”,排着队到模拟商店去购物。因为孩子们亲身参与了,学习中不但觉得新奇好玩,而且学得有趣认真。在学生进入角色情境后,还即兴创造其他情境:如顾客没有零钱怎么找零等,共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游戏:比一比。小学生好胜心强,竞赛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实践和表现的机会,学生在竞赛游戏中培养了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获得最大的情感体验。如《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让学生自由离开座位,比赛找教室里的角,比一比谁最会找。这样就很好地为他们提供了实践和表现的机会,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睁大眼睛,在教室四处搜索寻找。当一处处隐藏的角被孩子们“挖”出来时,孩子的成功喜悦溢于言表,对角的认识在体验中有了更深的感悟。

四、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增长智慧

学生对新知的掌握需要一个吸收、消化的过程,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1)游戏:找一找。“找呀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一首耳熟能详的《找朋友》,让小孩子倍感亲切。为了让孩子在轻松、愉悦中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教师巧妙利用“找朋友”游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准备20张数字卡片,上面写成两组1到10的数字。游戏时,教师拿出10以内任何一个数,学生就将凡是两数和等于这个数的卡片一对一的找好。游戏对学生学习数的组成效果较好,也为学生学习“凑十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游戏:唱一唱。儿歌朗朗上口,三五遍之后便能熟读成诵,极易记忆。我们运用孩子喜欢的儿歌,把枯燥、难懂又容易搞错的数学内容编成有韵律的、便于记忆的儿歌,帮助孩子在“玩”儿歌中巩固知识。学习《8加几》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唱着“凑十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四凑六;两五相凑就满十,九和一,八和二;七三、六四也好凑,两数相凑都是十。做加做减想到它,又对又快用处大。”教中有乐、乐中启智的“凑十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拓展提升:开拓创新,培养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1)游戏:做一做。数学与游戏的融汇是教师教学思维的精彩创造,它使学生真切地感到数学并非枯燥乏味。游戏“请你跟我做一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眼、口、手、脑,还调动了学生的心、学生的情,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和掌握规律,并获得成功与快乐的情感体验。学习《面积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关于图案设计的游戏,要求有两点:一是设计的图案面积都是15平方厘米(即事先准备一大张格子纸,每个小格子的面积都是1平方厘米);二是给该图案命名,即该图案具有的实际意义。孩子们边操作、边思考、边计算、边合作交流,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有电扇、花瓶、花朵、山峰等。在游戏中“做数学”,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

(2)游戏:搭一搭。记得有位哲人曾这样说,“当所有的喉咙都发出同一种声音时,那是我们创新教育的悲哀,但是当通过你的努力,让所有的喉咙都发出不同的声音时,那是多么其乐无穷的事情啊”。在这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并不是老师硬灌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动手、动脑所得。他们的学习,也是在老师的激励下,带着解决问题的明确目的,在游戏中自主探究、主动建构。学习《认识物体》时,教师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后,让学生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纸盒、汽水罐、球等,4人小组合作动手搭出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以“哪一小组搭得快,搭得好,长大后就能成为出色的设计师”激励学生。游戏充分体现孩子们的聪明和幻想,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精神。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开展游戏教学,我们收获许多:营造了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改善了课堂中的人际关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了亲密的伙伴。各种数学游戏,从不同侧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把学生本来爱玩好动的天性引上学习轨道,课堂教学因此而轻松、愉悦,孩子们因此而爱上学数学。

[1]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2]刘焱.儿童游戏的当代理论和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3]徐光兴.儿童游戏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黄全愈.玩的教育在美国[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儿童游戏数学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错在哪里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