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匮要略》札记3则

2012-01-28 16:36彭有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金匮要略薤白桂枝汤

彭有祥



读《金匮要略》札记3则

彭有祥

(湖南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洪江医院,洪江 418200)

金匮要略;札记

1 “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中“迟”与“数”含义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三:“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先讲一下“寸口”、“关上”。在《伤寒杂病论》里,“寸口”有两义,一是寸关尺三部脉的统称,如《伤寒论•辨脉法》:“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另一义是指寸口脉三部中的“寸部”,如《伤寒论·辨脉法》:“问曰:脉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和平,虽剧当愈。”可知,寸口脉的寸、关、尺三部,在《伤寒杂病论》里又称为寸口、关上、尺中。

这里,将“迟”与“数”同时表述在寸口脉的不同部位上,如果从脉的频率这个角度来说,是肯定错的,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里,寸部脉跳得快,关部脉跳得慢。如何理解“迟”与“数”在这里的含义?《伤寒杂病论》有一种用脉象来阐述病机的写作特点,如《伤寒论》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中的“阳浮而阴弱”就是以脉象来阐述病机的。用具体的脉象来阐述抽象的病机,具体的脉象内容就可能在属性概括过程中被抽象而虚化,离开原来具体的含义。有时就需要从属性概括过程的链条中去体会它要表达的意思。如《伤寒论·平脉法》:“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这里来与去对应外与内;迟与疾(《尔雅》:数,疾也。)对应虚与实。从脉学看,脉率的迟数反映的是证候的(寒热)性质,脉力的强弱才反映证候的虚实。这里用迟与数对应虚与实,就有一个属性演化问题。从频率看,迟为不足,数属有余;从力量看,无力为不足,有力属有余。如果抽掉频率与力量这些具体条件,迟与无力均为不足,数与有力同属有余。所以,在阐述虚实病机时会出现用迟数来表达的情况。但是,这种借意表达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对立面同时存在时才使用。如本例“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有时,这种对立并存比较隐蔽。如《伤寒论》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显然这里的“尺中迟”是对“脉阴阳俱紧”而言。紧是有力的脉,迟与紧相对而言,显然是指脉无力了。再从“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看,胸痹的病机性质为本虚标实,阳虚阴盛。故辨别虚实主次是诊治胸痹的关键。所以,《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开篇就提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的辨证原则。可知,“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中的数与迟,表达的应该是脉力强弱,而不是脉率的快慢。

由上分析,“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既指寸脉沉弱,关脉小紧弦这一胸痹的特征性脉象;又包含了胸痹这种上焦阳虚,胸阳不振,中焦水气痰饮等阴邪上乘,虚实错杂的病机特点。

2 对“胁下逆抢心”与其所在条文的理解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五:“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金匮要略讲义》第五版教材)。

对于条文中的“胁下逆抢心”理解,有症状与病机两说。持症状说的,如《胡希恕金贵要略讲座》:“感觉有气从胁下往上冲”,用“桂枝治气上冲,治胁下逆抢心。”还有王付的《经方临証答疑》:“理解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胁下逆抢心’的辨证重点有三:①辨心痛的部位具有不确定,或因胁下疼痛而诱发或加重;②辨心痛、胸闷症状表现与胁下拘急并重;③辨症状表现以胸胁痞闷为主,且夹有心胸疼痛。”这些都是从症状的角度来理解的。持病机说的,如《王绵之方剂学讲稿》:“胁下逆抢心,即有逆气上行。”“逆气也因为是寒气,胸中阳气不足,寒气就乘虚上冲。所以这个问题要注意,主要是桂枝平冲的问题,桂枝辛温芳香,平虚寒之冲逆而助枳朴散结气,使上逆之气归位。”“阳气不足,虚寒之气上逆,所以用桂枝来温通阳气”。就是从病机角度来理解的。

对于“胁下逆抢心”的理解,宜从整个条文的文法、医理等方面来分析,方为恰当。首先需对条文重新标点。“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胸痹”,是指胸痹提纲条文中“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的症状,也就是胸痹的共有症状。后面两句则是本条的特有症状与病机,“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这里使用了互文修辞文法。前一句的“心”与“胸”,后一句的“胸”与“心”,都使用了当句互文修辞手法,即“心胸”。前一句的“心中痞”与后一句的“胸满”使用的是互补互文修辞法,即“心胸痞满”,是本条的特有症状。

在“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这两句里,“留气结在胸”与“胁下逆抢心”同样使用了互补互文修辞法,是本条的特有病机,是“阳微阴弦”这一胸痹共同病机特殊形式。本条是在胸阳不振,阴邪上乘这一基本病机的基础上,形成了“留气结在胸”、“胁下逆抢心”特有病机。“留气”,相对正常的胸阳之气而言,是指邪气,寒浊、痰湿等邪气。“结在胸”,邪气结聚于胸。在胸阳不振的基础上,邪气结聚阻碍了气机,导致心胸痞满。“胁下逆抢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承“留气结在胸”而进一步阐述“留邪”的来路。其意与本篇第一条“阴弦”,第二条“关上小紧数”相呼应,明确指出“留邪”源于“胁下”(心胸下面)。用“逆抢”来表述“胁下”与“心”的关系,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医把心比为君主,胁下及其他脏器就都是臣了,以下犯上故为“逆”。心胸阳虚受邪,是被动的;胁下邪气上犯,是主动的,故曰“抢”。“胁下逆抢心”还隐含着另一层意思,就是本条病变部位不局限于心胸,还涉及到胁下,胁下拘急、胀满、或疼痛。

“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是本条的辨治。胸痹病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辨证以表实为主者用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祛痰下气;以本虚为主者用人参汤,温补胸阳,祛寒开结。

从上可知,本条证病机为心胸阳虚,胸阳不振,胁下寒浊痰湿上犯,留结在胸。表现除胸痹提纲症状外,突出为心胸痞满,或伴有胁下拘急胀痛。治疗则根据证候本虚标实的轻重主次,或主以枳实薤白桂枝汤,或主以人参汤;如本虚标实并重者,两方合用。

3 关于“身体魁羸”与“脚肿如脱”解释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金匮要略讲义》(下文称《讲义》。第五版教材60页)“身体魁羸”与“脚肿如脱”的词解是:魁羸:是形容关节肿大,沈氏、尤氏、《金鉴》本俱作“尩羸”,是指身体瘦弱。脚肿如脱:形容两脚肿胀,且又麻木不仁,似乎和身体要脱离一样。以上两个词解均有商榷之处。

先来看“魁羸”。首先,“魁羸”不能与“身体”分开来作解。“身体魁羸”是主谓结构,身体是主语,魁羸是谓语。《讲义》把魁羸单独作解,把主语换成了关节,显然是不恰当的。魁,《博雅》:大也;羸,《说文》:瘦也。魁与羸,字义相反,组成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对“身体魁羸”解释,既可以是“身体魁(肿大)”,也可以是“身体羸(瘦小)”。究竟取哪一种解释恰当,应该结合上下文与临床实际来取舍。联系下文“脚肿如脱”来看,取前一种解释比较合适;从临床上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通身肿胀(《名医师承讲记》132页)看,也支持第一种解释。身体廋弱又见下肢水肿的情况,临床也可以见到。但这种情况多见于疾病晚期极度营养不良者,不适合使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来治疗。故“身体魁羸”词解应该是身体肿大。

再看“脚肿如脱”。这里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脚肿”是本体,“如”是喻词,“脱”是喻体。《讲义》词解中插入“麻木不仁”这样一个本体,把“脱”转嫁为“麻木不仁”的喻体,显然是不妥的。“脚”,《说文》:胫也。指小腿。“脱”,《康熙字典》:“又《集韵》欲雪切。音悦。虫新出皮悦好貌。司马彪说。《庄子·至乐篇》蝴蝶胥也化而为虫,生于灶下,其状若脱。注:脱,新出皮也。”可见,“脱”(音悦),娇嫩发亮的样子。高度水肿的皮肤看上去就是这个样子。“脚肿如脱”就是说两脚肿得发亮。

由上可见,“身体魁羸,脚肿如脱”是指通身肿胀,脚肿得发亮。成都名医刘梓衡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通身肿胀,即是临床对“身体魁羸,脚肿如脱”的最好诠释。

△指导老师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7.004

1672-2779(2012)-07-0008-02

2012-02-16

(本文校对:苏玲)

猜你喜欢
金匮要略薤白桂枝汤
薤白 白薤露中肥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调治便秘药膳两款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食小蒜益健康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