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翠枝 刘淑霞 王君华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漯河 4620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护理创新在一些先进国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运用创新思维刻不容缓。目前在我国影响护理人员创新思维发展的因素繁多,笔者对其进行综述,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
1.1 传统的护理教育对护理人员创新性思维发展的影响
传统的护理教育采用的是一种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忽视学生对知识应用;考试重知识掌握轻知识应用。这种教育方式养成学生的依赖性和保守思想,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2 医疗机构环境对护理人员创新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现代护理要发展需要具有创造力的护理人才,而人才创造力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环境[2],而目前在一些医疗机构领导者往往认为护士在科研创新上不会有多大成就。甚至对护理人员提出的科研课题不屑一顾,在科研经费投入上存在 “重医轻护”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1.3 护理专业特点对护理人员创新性思维发展的影响护理工作长期从属于医疗,护士将病情观察中获得的资料不加任何分析,直接报告给医生,不需决策,只需遵医嘱执行,久而久之,护理人员失去了思维的主动性。
护理专业有着众多较为成熟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范,要求护士熟记并严格遵守,导致护士在思维上形成定式,在行为上墨守成规,必将压抑护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4 心理因素对护理人员创新性思维发展的影响 由于我国原来护理专业的教育层次较低,使护理人员缺乏敢于 “吃螃蟹”的信心和勇气。其次由于创新思维往往与众不同,个别护士有创见时怕受到嘲笑,易产生从众心理。久之形成思维惰性,不想动脑筋想问题。
1.5 动力因素对护理人员创新性思维发展的影响 高创造性的个体是有理想、有抱负、敢于前进、并能有效进行自我激励的人。在护理人员中专业思想不够巩固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认为护士在护理岗位上很难大有作为。故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创造的动力。
2.1 加强护理人员独立型思维的培养 护理学科要发展,就要提高护理队伍素质,必须重视独立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有一些护士认为护理从属于医疗,工作中机械地遵医嘱行事。因此,要培养护理人员在不违反医疗原则的情况下,善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创造性思考和独立思考,结合临床护理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
2.2 加强护理人员开放型思维的培养 大多护理人员只注意完成本职工作,很少走出院门,殊不知护理事业在飞快发展。因此护理人员思维方式应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医疗结构应制定护理人力资源培养方案,提供利于护士学习的条件、环境,开阔护士视野,弥补自身不足,缩短与发达国家护理的差距[3]。
2.3 加强护理人员超前型思维的培养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认为,农业社会人们的思维方式面向过去;工业社会人们思维方式面向现在;信息社会人们思维方式则必须面向未来。目前护理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千变万化的客观情况,要求护理人员想问题办事情多使用超前思维,只有把目光放在未来,才能有效地进行护理创新。
2.4 加强护理人员动态型思维的培养 大多护理人员工作中习惯用静态方式思维,不但会失去科学技术的创造性,而且在日常工作中囿于常规,遇到特殊情况不会特殊处理而导致护理失误。因此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以变应变、以动态思维取代静态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护理发展的必然,护理人员应重视护理创新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寻找创新机会,在护理理论和实践创新中有所作为,为护理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杨敏恒 .试论青年教师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86(18):116-117.
[2]徐丽丽 .护士临床操作技能培训中创新性思维的探讨与实践[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2):112-113.
[3]关鸿军 .护士人文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