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意地栖居

2012-01-28 14:45:29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月色荷塘诗意

■ 杨 欣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

当今社会,语文已趋于功利化,诗意确实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渐行渐远。如果连语文课也不能在诗意的浸润下给人以深刻、高尚的启迪,那么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将何以寄托?新课程的理念将如何得以实施?

生活需要诗意,教育需要诗意,语文课堂更需要诗意。

诗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礼记》中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话:“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这段话很好地阐明了学诗的作用在于移情,在于改变人的性情,使人心走上正道。闻一多说,既然是诗,就得有诗的艺术、诗的想象、诗的情感。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罗曼·罗兰认为,一个民族的政治生命只是那个民族存亡的浅层部分;要了解其内在的生命,其行动的根源,就必须到文学艺术中去寻找。而诗意就是文学艺术最本质的体现。

李镇西这样理解诗意:“当语文教育是通向学生心灵的,语文视野是面向生活的,语文使命是指向未来的,语文教学就进入了诗的境界,教育便放射出了真善美的光芒。”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美”、离不开“诗意”。陶行知先生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诗歌就是真正的“灵魂的粮食”,文饭诗酒。酒,能深入人的肌体和血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诗中的真、诗中的善、诗中的美。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

语文教学的诗意首先是在课堂上教美文。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具有更多的美学因素,这些因素集中体现在教材中精选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上,这些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美文中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犹如集社会美、自然美、心情美于一体的艺术画廊,是经得起历史风吹雨打的艺术精品。多少人情事态、多少悲欢离合、多少英雄人物的壮举、多少小人物的悲剧,都活现在这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作品中。哪一门学科能有语文这样的灵动蕴藉?哪一片天地能有语文世界的斑斓多彩?语文教学中的诗意境界是依据语文文本的诗意创造的境界,它丰富多彩、韵味独特。语文课堂上,精约优美、含义深沉的文字,经教师重锤敲打、反复诵读,闪烁着人类的精神之光;学生含英咀华、口齿留香,在理论上也大得裨益,既长精神,又增学养。语文课应该是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这是任何学科都无可比拟的。

语文教学的诗意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审美鉴赏能力。语文教师要挖掘作品的审美性,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逐渐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教学生知出知入、领会真谛,用真情真心去感悟作者用血泪写成的字词,真正从课文中获得符合时代潮流的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增进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底蕴。

语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诗意,语文教学中的诗意境界是依据语文文本的诗意创造的境界,这就要求学生用心灵去阅读、去感受,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成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生命的对话。有的课文感情强烈,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厚意,学生只要用心去读,不难体味作者的深沉情思。

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描绘了一幅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的画面,正可谓“荷香月色,诗情画意”,在这诗情画意里,蕴含着作者艺术上的孤诣与苦心。作者写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层次里复有层次,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其中动静、虚实、疏密,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这就不仅使画面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氤氲着一重浓郁的诗意,使我们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感情上的升华。

《荷塘月色》的无限动人,还在于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作者的思绪一直驰骋在历史记忆中,宁静复又不宁静,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他“乐得暂时忘记”而又不能“忘记”的万分苦恼的心情。我们要引导学生跟随作者一路写景,一路抒情。当学生流连在无边的荷香月色中时,要能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感受到作者的脉脉情思。

其实,学生的心里本就栖居着诗意、跃动着诗性、包孕着诗情。他们倾听花开的声音,描绘生命的绿色长河,欢呼冰雪融化成的春天——他们天生就是诗人。教育的真谛是促使学生在智慧和感情两方面增添深层的积淀。新课程理念倡导将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在鲜活的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实践语文,真正实现语文学习的生活化。诗意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只有重视文学作品的审美性,语文教学才会是生动、鲜活而有生命力的教学,学生才会感受到语文的诗意和灵性,进而生发出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我们要用诗意的清流不断浇灌,使学生的心灵之花绚烂夺目、常开不败。

猜你喜欢
月色荷塘诗意
小荷塘
诗意地栖居
金桥(2022年7期)2022-07-22 08:33:14
热闹的荷塘
桂香,在月色里飘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08
冬日浪漫
最好的月色我也曾看过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12
荷塘
小读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3:42
荷塘三记
华人时刊(2017年15期)2017-10-16 01:22:26
被耽搁的诗意
中国三峡(2016年6期)2017-01-15 13:59:16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