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晓艳
宫内节育器异位腹腔15例分析
詹晓艳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计生委,攸县 412300)
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异位的诊断、处理、预防、原因分析。我站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集了住院治疗的15例IUD异位腹腔患者,均采取开腹手术。15例患者均顺利取出完整的宫内节育器,住院期7~17d,痊愈出院,术后月经恢复好,多脏器功能正常。选择合适的IUD类型和型号。绝经的妇女及时取器,哺乳期妇女置器慎用有臂的IUD,如T形IUD且动作适当轻柔,可预防IUD异位。
宫内节育器;异位;诊断;治疗;预防;心理护理
1.1 一般资料 我站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30日住院治疗15例IUD异位患者。其中年龄最大者50岁,最小者22岁;放置IUD后到发现IUD异位的时间最短为4个月,最长为13年。其中:2例异位膀胱。
1.2 放置时间及类型 9例为哺乳期放置,最短的平产术后3个月,最长的9个月,6例为月经干净后3~7d,但这6例异位均出现在上环术后8年以上且年龄偏大。类型:2例“T”环,4例圆环,8例爱母环、1例吉妮环。
1.3 IUD穿过子宫的位置及异位位置 吉妮环异位者是由子宫后壁异于膀胱底部,且环全部在膀胱内。2例“T“环于左宫角处部分异位于腹腔,8例爱母环和4例圆环有8例是于子宫峡部异位于腹腔且与肠管粘连,有1例由左宫角部分异位于腹腔,有一例圆环于子宫后穹窿部部分异于腹腔,与盆腔后腹膜粘连,一例爱母环于左宫角异于腹腔,与大网膜粘连,一例因肾结石行碎石手术,术后4个月发现环部分异于膀胱。
1.4 诊断 15例患者有10例有多次取环术史,宫腔镜及B超未发现环,均行X线平片确诊异于腹腔,有5例未行取环术,由X线平片确诊异于腹腔。
1.5 临床表现 15例患者上环术后均无特殊不适,有3例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有12例无月经改变,有11例有下腹间断性隐痛,增加腹压时腹痛加剧,均口服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效。4例无腹部隐痛史,2例异于膀胱者有尿痛伴小腹隐痛,呈针刺样。
1.6 治疗方法 15例患者均采取开腹手术。
15例患者均顺利取出完整的宫内节育器,住院期7~17d,痊愈出院,术后月经恢复好,多脏器功能正常。
IUD异位指IUD部分、全部嵌入子宫肌层或异位于子宫外(盆腔内、腹腔内、膀胱、肠管等)。
3.1 IUD异位的原因 ①手术者操作粗暴,未扪清子宫位置,损伤子宫肌层致IUD嵌顿或子宫穿孔,IUD异位于子宫外。②子宫收缩致IUD嵌入子宫肌层。哺乳时可引起子宫收缩,哺乳期放置IUD较易引起IUD嵌入子宫肌层,慢慢异于宫外。③围绝经期开始子宫萎缩,宫腔缩小,可致IUD变形嵌入子宫肌层慢慢外异。④IUD的形态和大小对宫腔变化的适应不完善,像比较理想的T形宫内节育器,其横臂的两端不同程度的插入内膜甚至肌层。
3.2 IUD异位的诊断 多有取器困难史,超声、X线盆腔平片,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及宫腔镜检查可确诊,以上超声均未发现IUD,后经X线盆腔平片诊断异位IUD,术中发现IUD于子宫薄弱处部分或完全异于子宫外,这说明环异于子宫外X线平片对诊断很重要。现今宫腔镜的普遍使用,可直视IUD是否在宫腔中有变形或嵌顿,宫腔镜检查确实是可靠的办法。CT和MRI也可帮助我们诊断IUD异位,但因经济原因,不宜常规使用[1]。
3.3 IUD异位的处理 IUD部分嵌顿时可经超导引导或宫腔镜下缓慢取出,手术者手法应轻柔、耐心,IUD部分露出子宫浆膜层时可在腹腔镜下取出,IUD异于盆腔、腹腔、膀胱、肠管时可开腹取出,凡是取出的IUD都应仔细检查看是否完整,避免遗留残存IUD[2]。
3.4 IUD异位的心理护理 受术者由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背景、体质强弱及性格类型不同,有着不同的心理素质。根据受术者存在的恐惧、焦虑、忧郁、羞涩等,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受术者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3]。
3.5 IUD异位的预防 ①放置IUD时应准确放入宫底,手术操作轻、稳,避免损伤子宫,取器有困难时不能盲目操作,应及时停下,借助超声或宫腔镜方可进行处理。②选择合适的IUD类型和型号。固定式铜串IUD,适合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③已绝经的妇女应及时取器,取节育器以绝经后6~12个月为宜,此时雌激素下降尚未明显,生殖器官也未出现明显萎缩,取器较易成功;④哺乳期妇女置器慎用有臂的IUD如T形IUD和MCU功能性IUD。
宫内节育器放置术虽是一小手术,但要严格遵守操作常规,要认真仔细,动作要稳、准、轻、细,以免损伤患者的脏器,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及痛苦。综合15例病人可见环异位大部分是在子宫肌层较薄弱地方,且异位与环形、放置时间有很大关系,故医务人员必须选择好环形环号,定期嘱患者检查环的位置,绝经妇女最好绝经后6~12个月取出,有利于避免宫内节育器异位。至于碎石或振动性很大的治疗是否与环异位有关,有待研究。
[1] 王金环.宫内节育器异位腹腔5例分析[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 2(2):183.
[2]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
[3] 汪盛英.宫内节育器放置术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 2012,5 (2A):155.
(2012-03-22)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1.012
1672-2779(2012)-11-0018-02
本文校对: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