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备考过程中当加强整合意识

2012-01-28 14:22:3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现代文文体成语

■ 万 志(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中学)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往往按照《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对于各专题、知识点的复习,采取逐个击破的方针,越教越精细,有意或无意地割裂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效果。我以为,要改善当前语文教学的效果,必须注意语文各知识点的整体性,加强各知识点间的整合。

其实,《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明确地提出了“整合”这一概念,即“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中专题、知识点的整合意识,就是要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看上去分散的语文知识点看成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同中见异、异中求同,形成新的认识,进而能够在更高的层面推进各知识点的深入教学。在指导高三学生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在按专题、知识点复习的同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注意各专题、知识点间的整合。

一、成语与文言文、写作的整合

作为文言文中的精华部分,成语完全可以起充当沟通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桥梁的作用。在成语复习中,我们应当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成语不仅仅是为了一道选择题,还可以从成语中学习古汉语知识,如通假现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如果复习过程中有这种整合意识,再将它们进行搜集整理,学生就能加深对这些成语词义的理解、加强和巩固古汉语知识。学习成语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因为一些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或寓言传说;成语具有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典雅隽永的特点,若能准确地用于作文中,必能为作文的语言增添亮色。这样看来,加强成语与文言文及写作的整合,可谓一举多得。

二、语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与作文语言训练的整合

拼音题考的虽然是拼音,但汉语是音形义紧密结合的整体,若能记住一个字词的形义,势必有助于记准其读音;同理,记得一个字词的读音,亦将有助于记准其形义,这样对于语言的准确表达必定是有利的,作文中也会少写错别字。病句辨析题和连贯题,这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考点紧密相关,我以为在高考试题中只是题型和难易的不同。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问题有时像“鸡肋”一样让我们犯难。经过归纳总结,作文中的语言表达问题除了错别字以外,大体还有三类:用词不当、语法错误和不合逻辑。而这些和拼音题、病句题、连贯题是紧密相关的,如果教师在指导复习备考时有将其整合的意识,不但能加强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与作文语言重要性的认识,而且在复习过程中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三、诗歌鉴赏及各种文体的现代文阅读之间的整合

虽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但既同为阅读鉴赏板块,其间共通性的东西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对此,我以为我们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进行整合:1.阅读方法。针对不同的文体,我们一般提倡先速读后带着问题精读的阅读方法,在速读的过程中,重点关注文章的中心主旨、结构思路等。2.考试题型。虽然文体不同,但我们可以将主观题整合为四种题型:要点概括题、作用分析题、词语句子含义作用题以及探究题,答案都要求做到“准确、简洁、全面”;对于作用分析题,最好能多角度组织答案,一般可以从内容、结构、效果、读者感受等角度进行考虑;词语句子含义作用题都要结合上下文,透过表层含义具体说出深层含义,从内容、结构和读者感受等角度说明其作用。3.具体考点的整合。例如细节描写,是包括诗歌在内的不同文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其作用在不同文体中有哪些相同相异之处,我们通过研究是不难得出答案的。

四、各种文体的现代文阅读与作文的整合

教师可以将小说、传记、人物通讯等以写人为中心的阅读与记叙文写作进行整合,将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议论文写作进行整合,将散文阅读与散文写作进行整合。阅读文章的文本往往是经过大量筛选的,其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表现手法、语言上往往对写作有典范意义;通过阅读做题,会加深学生对文章重点难点的认识理解,对他们进行同类文章的写作必定是有启发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解这类阅读文章时不能为了讲题而讲题,而要深层次地挖掘它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同时又可掌握作文写作。另一方面,作文的技法也可用来指导现代文阅读。作文的语言、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各方面,都与阅读紧密相连。如果学生在学这些的时候,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作文,那么在做相关的阅读题目时也就游刃有余了。反过来看,如果在阅读中遇到分析重要的语句、主要的事件、典型的细节、人物的性格时,我们都可以运用联系中心法来解答。

五、古诗文名句默写、现代文阅读与作文素材积累的整合

古诗文中的名句默写不能仅停留于为考试而背诵默写的阶段,否则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记住的就只是一些死知识而已,这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事实上,我们在考试中发现,学生往往不是不会背,而是不会写,更缺少活学活用的意识。若能在准确理解名句含义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之中,无形中为作文的素材积累提供了一条源头活水;反之,要在作文中准确地使用名句,必须建立在对其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而对名句的准确理解又会巩固名句的默写,少写错别字。同样,现代文阅读的许多文本中,尤其是传记、新闻通讯、人物访谈中,包含大量可以作为今后作文使用的素材,而且这些文章都是学生经过考试精读过的,应该能在脑海中长时间保留。若能再将它们加以搜集整理,又会成为作文素材积累的一条有效途径。

六、现代文阅读探究题与作文的整合

以广东高考为例,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规定: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规定: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现代文阅读特别强调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同时倡导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要求非常吻合。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究题可以看作缩小版的作文,作文可以看成是放大版的探究题。备考中可对探究方向和范围进行延伸,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与社会问题进一步思考,扩展到写作领域。

七、个性化写作与个性化课外阅读的整合

到了高三,不少教师和学生更热衷于作文的应试技法、套路,作文同质化、模式化情况严重。关于写作,《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越来越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凸显自己的亮色。

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如何在作文的个性化上有所作为呢?经过实践我们发现,与个性化的阅读进行整合,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我以为,作文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文体的个性化、立意的个性化、材料的个性化、结构的个性化和语言的个性化。将个性化的写作与个性化的课外阅读进行整合,就是要求学生在高一、高二广泛的课外阅读和大量的写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逐步确立一两种文体写法和两三个选材立意的主打领域,阅读时有意识地选择与主打领域和主攻文体有关的书籍、资料来看,写作时多从自己熟悉的文体和领域立意选材,这样写作与阅读就能相互促进,在紧张的高三复习备考中真正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

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过程中的整合意识绝不限于以上谈到的七点。我强调要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合意识,并不是想说明分专题、分知识点的教学一无是处,如果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有分有合,我想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另外,加强整合意识不仅仅对高三语文复习备考有用,在高一、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贯彻,如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合等,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现代文文体成语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学生天地(2019年36期)2019-08-25 08:59:44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拼成语
意林(2016年21期)2016-11-30 17:32:21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猜成语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34
文体家阿来
阿来研究(2014年1期)2014-02-27 06:18:36
现代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