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艳霞(河南省焦作市许衡中学)
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率,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需要探讨的角度和层次很多,如教学总体设计、教学方法、板书设计、提问艺术等。语文课本以课文为载体,文章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方方面面,这就在事实上与其他读本存在必然联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地引入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材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一节课45分钟,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波形,最初3~5分钟注意力不稳定,处于上一节课的影响之中;下课前7~10分钟,注意力又衰退;这两者中间的时间,注意力达到极盛。这两个认知低谷正处于课堂教学的开头和结尾,引入材料,让课外材料在这两个环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认知过程的顺利推进。
有些课文可以借助故事、谜语、歌曲、名言、背景、诗歌等方式导入。如《“友邦惊诧”论》一课,这是一篇教学难度较大的教材,怎样引导学生在极短时间内进入对这篇锋利无比的杂文的学习?我用一则幽默导入:一只羚羊和一只狮子进入餐馆占了个靠窗的包厢。当侍者走来,羚羊说:“我需要一碗干草,一碟小萝卜。”“你的朋友要什么?”“什么也不要。”“难道它不饿吗?”侍者问。“如果它饿着,”羚羊说,“我还能坐在这儿吗?”接着,我和学生讨论:“狮子是羚羊的朋友吗?”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狮子是危险的、居心不良的朋友。此时,我结合新课的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真正的朋友应建立怎样的关系?爱因斯坦说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正的朋友。”《“友邦惊诧”论》中,谁自称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国联是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友邦”和中国人民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友邦”又有什么险恶用心呢?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幽默已作为分析教材的切入口,带领学生深入地理解整篇文章。这则幽默为学生的思维流程增加了内力,在整篇课文教学中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使这节课省时高效。如果教师在导入环节没有选好最佳角度就开始教学,不仅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学生的情感活动游离于作品之外,即使教师对作品逐词、逐句、逐段地条分缕析,学生仍不理解。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产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冲动,形成积极的心理机制,从而把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课堂效率都提高到最大值。“材料导入法”是取得这种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常常忽略课堂结尾几分钟的效用,进而忽略课堂结尾的设计。凭借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用课外材料为课堂收尾,会起到许多积极的作用。我在教授《皇帝的新装》一课时,精彩的朗读表演、数个称职皇帝和臣子的历史小故事已经为整堂课掀起了两次高潮,这堂生动有趣的童话课即使以分析主题落下帷幕,似乎也很圆满了。在这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我特意引入另一个童话为教学收尾:一个瞎了一只眼、瘸了一条腿的皇帝找人画像,可是爱慕虚荣的他总把画出他真实相貌的画家杀掉。唯独一位聪明的画家,既画出了皇帝的真貌,又能使皇帝满意。猜猜他是怎样给皇帝画像的?学生一下子又来了热情,各抒己见:浓眉大眼、英姿飒爽的没有生理缺陷的皇帝;蒙着被子睡觉的皇帝;戴着墨镜坐在小汽车里的皇帝等。我公布答案:一个威武的皇帝一条腿踩在石头上,一只眼挤着正在拔弓射箭。学生们不禁哑然失笑,课堂在结尾又一次掀起了高潮。这个与课文类似的童话不仅使他们再一次体味了课文的主题,还为课堂增添了乐趣。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讲完《散步》一课,我引入了《妈妈爱吃鱼头》一文;讲完《谁是最可爱的人》,我引入梁晓声的《最爱是兵》和《“活烈士”李玉安》一文;讲完《我的老师》一课,我引入加拿大玛丽·安·伯德的《难忘的八个字》一文;讲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文,我引入一段历史——诺曼底登陆;讲完《在烈日和暴雨下》,我引入文学著作《暴风骤雨》……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入相关的课外文章收尾,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整堂课学习内容的记忆,强化学习效果,还能使学生思维得以延伸,思想得以升华,收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同时也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习惯等向课外延伸,达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的目的。
诚然,课堂的开头和结尾的设计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应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以便对症设计。因“课”制宜,“材料导入法、材料收尾法”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方法。
引入的课外材料需要为课堂教学服务,或是为了实现教学的高效率,或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或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总而言之,它的作用是辅助性的,指向教学的终极目标。课外材料在课堂里所占的时间即使刚刚超过10分钟,许多教师便会自责“跑题了”。其实,教学改革就是要打破教学常规,从思考问题的习惯轨道上解放出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控好课外材料所占的时间比例。我们注重的是实效,而非形式。我非常欣赏夏德明老师的一次大胆尝试。他在教授《景泰蓝的制作》一课时,一改常规,从“水饺的制作”谈起,以《水饺的制作》为教学内容,以《景泰蓝的制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景泰蓝的制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说明顺序、制作工序、每道工序的原料、制作方法及说明方法。这样由陌生到熟悉,由简单到复杂,最终达到了教学目的。课外材料反客为主,不仅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而且收效甚佳。其实,课外材料不一定要反客为主,但只要效果好,适时地使用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