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 诗意 诗语 诗情——诗歌赏鉴四部曲

2012-01-28 13:37全辉娥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诗意诗人诗歌

■ 全辉娥(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里选有诗歌48首,共20课,占课文总数的12%。其中古诗30首,现代诗11首,外国诗歌7首,另外要求背诵课外古诗60首。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的篇目,足以说明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上好诗歌教学课,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我将诗歌教学的模式概括为“诗人—诗意—诗语—诗情”四个环节,适用于古今中外诗歌的教学,以下是个人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浅识拙见。

一、诗人

为了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加全面、对情感的把握更加准确,教师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经历作详细介绍,从中分析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也可以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历史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的距离,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诗歌时的社会生活背景,能够缩减学生和诗人间的情感距离,填补诗中由于语言表达形式的限制而形成的诸多空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臧克家的《有的人》是一首优秀的现代短诗,诗中的对比浅显易见,相对的两种人也浅显易懂。然而,如果学生对诗中两种人的行为和精神实质没有一定的“已知”,就不容易把握了。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了解鲁迅,诸如其生平经历、作品解读、世人评价等,激发起学生对鲁迅精神的景仰。有了这个情感铺垫,教师再讲述作者创作此诗的背景,教学就有个良好的开端了。同样,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虽然充满浪漫色彩,但如果没有对中国“五四”过后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的了解,没有对郭沫若当时极为愤怒、苦闷与感伤的体会,学生就很可能只读到诗中表层的美丽而难以解读出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在这个环节中,也可布置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先前搜集的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学能力。以相关背景作铺垫,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诗歌形象及思想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诗意

“诗意”即“诗歌大意”。了解了诗人的生平与写作背景,就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理解诗歌的内容大意了。诗人的触觉是灵敏的,他们往往在为大多数人所忽略的事物上生发出绵绵的诗意,这些事物往往具有被大众普遍承认的文化内涵。因此,诗人借助它们来说理抒情,较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显然是深秋黄昏的景物,切合题意,引起旅人思归之念。“古道西风瘦马”更给人一种苍凉、萧瑟之感。此二句勾画出一幅萧瑟秋风图,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来。在教授此类作品时,让学生理清景物及其代表的内涵,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景抒情诗把握典型景物,写人叙事类的诗歌则要把握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了。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塑造了出猎的太守形象:鬓发花白却豪情勃发,气粗胆壮,左手牵黄狗,右臂架苍鹰,拉开圆如满月的弓弦,对准来自西北的西夏和东北的辽。由此,一个壮志凌云、不忘报国的形象跃然纸上。把握了这个人物形象,也就把握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领悟了其中深刻的思想内容。

对于哲理诗,把握内容大意时要抓住关键词。如《未选择的路》,关键词是“路”,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实际是借自然界的道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诗意”这一环节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品味鉴赏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忽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我总结出三个方法:

1.散文描述法。如曹操《观沧海》,海水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山上草木丛生,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生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2.音乐烘托法。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词人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友阻隔、孤高旷远的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于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乐曲《明月几时有》,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悦耳的乐声中展开联想。

3.绘画激趣法。可利用古代山水画、课文插图或学生绘制的简笔画创设情境、演绎古诗。如制作《观沧海》多媒体投影图画:茫茫大海辽阔无边、汹涌澎湃,配以登山远眺、雄心勃勃的诗人,强烈的海风吹拂着他的战袍和须发,使人如临其境,领悟到曹操海涵天下的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原的宏伟抱负。

三、诗语

诗语,包括诗歌语言的美点赏析与语言艺术特色赏析。诗歌语言的品析,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好的诗在炼意、炼字上独见功夫,往往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一字而著精神。所以,我对字词加以深入讲解,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

上课时,我在诗歌中的某一句或几句话中抽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学生把此时的诗歌与原作对比,反复体会缺失词语的意义,就能感受到诗歌语言对感知诗歌主旨的重要性。在教授《秋天》一诗时,我把诗歌第一节中的每一句话抽掉一个关键词,让学生把“动过手术”的诗歌与原作进行对比。通过反复赏读,学生从“饱食”“稻香”“肥硕”等词中读出了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从“栖息”“梦寐”等词中读出了秋天的娴静与安适;又从“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读出了渔民清晨打渔归来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诗的语言精练,有极强的表现力,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遣词造句提供经验。如“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在山的那边》)“铁青”既和山的青色相符,又传神地表达了大山在孩童眼里的威严与无情以及“我”的沮丧心情。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可以将诗人的情感外化。常用的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等。鉴赏诗歌时,通过分析其一些修辞的运用,更能领会诗人蓄积的情感。如李白《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夸张手法展现诗人绵延无绝的愁思。因此,抓住诗歌中运用的手法,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其中包含的情感。

在品读诗歌语言时,我还经常设置这样的问题:“请把你喜欢的诗句向同学大声朗读出来,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请找出你认为写得较好的诗句或词语,并简要说明原因”。多次实践证明,学生往往有所发现并不时有精彩独到的见解。

诗歌语言品读的最后,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其表达效果。而与之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苍凉、沉郁、缠绵、清新、明丽、恬淡等。语言表达效果包括真挚感人、意境高远、情景交融等。

四、诗情

诗情即诗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诗歌作品往往蕴涵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在诗歌作品中,不管是优美动人的自然景观,还是赏心悦目的花鸟鱼虫,不管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是扣人心弦的动人情景,都有作者情感的清泉流淌其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有李白的乐观豪迈,“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有陶渊明的高洁品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有文天祥的浩然正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有杜甫的爱国深情……

在前三个环节的铺垫下,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便可水到渠成,初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

诗歌教学对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操、高尚的道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背诵的同时,提高了文学素养,学会了如何做人。然而在现实中,由于中考指挥棒的隐形作用,初中诗歌教学远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因此,我们有必要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和具体方式,让诗歌教学真正发挥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猜你喜欢
诗意诗人诗歌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被耽搁的诗意
诗人与花
春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