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惧海”者扬帆——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012-01-28 12:52童美景浙江省金华市青春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导语板书心理

■ 童美景(浙江省金华市青春中学)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差,而且他们在学习中几乎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对语文学习缺少自觉和主动。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听之任之、坐视不管,还是摸清情况、对症下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一、春风和煦,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

事实上,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天然的向上向善的愿望。基础差的学生也一样,他们的内心深处也都希望把语文学好。但是,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他们很难得到教师的重视和肯定,也便很难尝到学习的甜头。时间长了,就渐渐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行,以为自己再努力也学不好。自卑容易抑制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心理对学习极为不利。

“皮格马列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能够使后进生转化为优秀生。教师首先应该鼓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的风帆。告诉他们,目前语文成绩不好,并不代表他们学习的能力不行,可能是因为没有用心去学或者是学习的方法不对。只要有信心,大家都能把语文学好。有些外国人学中文,起步比我们迟,照样能把语文学好;我们中国人天天和中文打交道,再用点心去学,怎会比不上他们呢?这就是心理暗示法,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对人产生积极的作用。

当然,除了运用心理暗示进行推动之外,还应当积极创造机会,让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经常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信和兴趣总是和获得成功联系在一起的。由于经常性的成功,就可以使人的需要不断地得到满足,使他心情舒畅、精神焕发。这样,自信和兴趣就易于形成和巩固。由此可以看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经验呢?在具体的教学中,就要多关注这些学生,多创造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对这部分学生所写的作文,多给予一些肯定性的评价。学生得到了肯定和赞扬,自然而然地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产生继续追求满足的需要,从而产生进一步努力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这种不断的追求与学习中,语文学习成绩定然会不断提高。

二、阳光明媚,给予学生希望的彼岸

有学生说,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语文,只是懒得去学。可见,在帮学生克服了自卑之后,还要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克服畏难情绪。怎样才能使学生驱除这“怕”的心理呢?单凭心理暗示,告诉他们要有意志、有毅力,是不够的。教师应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增加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觉得学语文并不难。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因材施教,享受成功

对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假如用和优生相同的作业标准来要求他们,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知难而退或者蒙混过关。这时,要给他们降低要求,让他们能够达成目标。如《济南的冬天》一文,语言非常优美,熟读、背诵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要求背诵全文,一般的学生要求背诵两段,基础较差的可以只要求背诵一段。再如写作方面,对于优生,要求他们在立意、布局、遣词造句上有一定的高度,对中等生则要求达到写作的一般要求,而对后进生则要求可再低一点,只要求他们写完整,达到一定字数就可以了。让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就不会再“怕”,就能够愉快地投入学习,并由此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欢乐。

2.创设情境,愉悦身心

有些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上课怕回答问题,每次教师提出问题时就很紧张,总在想叫到自己怎么办。这种担心害怕使他们无法认真思考怎么回答问题,只能等其他同学或教师说出答案,其实他们并未真正参与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这样提心吊胆地上课,其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去充分展开思维。我在讲《济南的冬天》第三自然段“雪霁晴岚图”时,自己慢慢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所描绘的景物:山上的矮松、日本看护妇、镶上金边的蓝天、带水纹的花衣、害羞的白雪、微微的粉色……通过想象,学生完成了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新知识。这样的学习是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状态下完成的,学生感到了学习是一种充满乐趣的过程。

3.理清体系,举一反三

在学习中,学生普遍感到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结构比较清楚,掌握公式、定理之后,容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语文知识比较凌乱复杂,感觉无从下手,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类、概括,使语文知识形成具有一定层次的网络认知结构。美国著名教育家、“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倡导者布鲁纳认为,具有一定层次的学科知识结构能够训练学生能力的迁移,也就是能训练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有效地克服学生学语文的畏难心理。

三、展现魅力,赋予学生远航的动力

克服了自卑、畏难的心理,只能让学生对语文产生一时的兴趣。有的学生学习时容易厌倦,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在整个中学阶段保持、巩固并发展下去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时时让学生感觉到语文的有味,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抓住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神经,展现语文的魅力,让每一堂课都发出诱人的光彩。

1.魅力语言,生机盎然

教师言传身教,主要通过语言架起沟通情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桥梁。教师的语言运用得好,能让思想和知识像绵绵的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首先要设计好导语。上一堂课好比写一篇文章,导语就是这篇文章的开头。导语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引导学生的思维很快地进入最佳状态。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或学生状态设计各种各样的导语,如情境导入、谜语导入、提问导入、比喻导入、名句导入、背景导入、故事导入等。我在讲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时,引用了两首诗词设计情境导入。一首是《天香引·西湖感旧》,另一首是林升的《题临安邸》。这两篇作品反映了南宋时河山分裂、中原未复而统治阶级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实际情况。引用这两首诗词作为导语,为学生走进苏轼的忧愤世界作了思想上的铺垫。学生很快进入了最佳状态,思想活跃、印象深刻。

2.优美板书,锦上添花

优美的语言能激活学生的听觉神经,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优美的板书则能够提供给学生最直观的形象,牢牢地抓住他们的视觉神经。著名教育家朱邵禹先生曾说:“板书图示教学研究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充分利用板书图示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板书经过精心设计、合理运用,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例如讲授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以“骗”字为中心,设计一个简洁形象的板书,把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如何围绕“骗”字进行活动等内容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也加入到提要点、列图表、写板书的主体活动中来。比如《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讲授此文,可以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一起对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进行概括,形成板书。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的板书。学生自己参与了提要点和板书设计的活动,既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资料:

1.〔美国〕J.M 索里和 C.W 特尔福德《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美国〕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

3.《魏书生文选》,漓江出版社。

猜你喜欢
导语板书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导语
阳光
心理感受
本期专栏导语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导语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