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克美(江苏省江都市第三中学)
语文教学要想真正获得大范围丰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以为首先要大力提倡阅读。阅读是感受世界、丰富情感、提高审美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前提,是解决语文教学困境的良药。
所谓语感,简单地说是对文章的整体感受能力。它是阅读能力高低的具体体现。对于它,人们已有较多的论及,而我要说的关键是如何培养语感。其实,从语感形成的机理来看,语言的感受能力首先是脑神经受外在语言的有意刺激,经过和本身固有知识“图式”的融合,而迅速形成的一种理解能力。也就是说,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如果学生没有有关颜色和色调方面的知识,面对《蓝蓝的威尼斯》中那“一片蔚蓝色的世界”,除了知道威尼斯的环境特征是“蓝色”,大概读不出这“蓝色”象征着和平、宁静和友谊的韵味。如果没有叠词一般表示强调的认识,阅读“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首古诗时,面对十句中有六句使用了叠词的好处,可能除了觉得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外,无法体味出它们增强全诗缠绵情调的作用。因此,语感的训练还必须落实在“读”上。
首先,从量上看,只有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使其形成不同的感受“图式”,进而提高整体的感受能力。我曾要求初一学生通读杂志《读者》上的文章,因为我认为《读者》上的文章大多为文质兼美的好作品,而且文不甚深,让学生定期阅读,对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能力、审美思维能力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要求归要求,真正能完成通读的学生很少,问其原因,不少学生说读不懂。这种“读不懂”是感受能力低的表现。联系到自己在刚刚接触外国名著时也有此困难,可知这种感受能力差的根源,虽和一个人的生活层面有关,但首先是接触这类作品少的缘故。由此我们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阅读感受能力提高的前提是增大阅读量。
其次在质上。如果阅读量是语感培养的前提,读的质则是语感培养的保障。所谓“质”,就是说我们对典型的名篇,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它一般的意义,还要引导学生体悟它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精义,以及阅读所运用传统的读书方法——熟读精思,熟读成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熟读精思是语言感受的一种积累,一种创立语言感受新“图式”而同化融解其他语言信息所不能少的过程,是获取阅读“金钥匙”的途径。没有精读这个学习阅读知识、把握阅读规律、掌握阅读方法、体会文章意蕴的过程,语言的感受就只是皮相。总之,语感能力的培养只有把扩大阅读量和重视阅读的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果。
“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有“积”才能有“发”,有了积累,学生才能表达如倾吐,才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其中“积”的内涵之一就是阅读。人们只有有了一定量的“吸收”,一定层次上的贯通,才能有一定水准的“输出”,而实际上又不是完全平衡的。它有两种情况,在最初的阶段读与写的关系极为紧密,学生写作往往也表现为被动的模仿,这种紧密及模仿的根源还在于阅读的质和量。也就是说,学生当初的写作,由于所接触的语言材料过少,当下笔为文时就会自然而然呈现所接触到的文章模式(内容的、形式的、语言的),这个阶段读写结合的紧密性、从学生写作中不难发现读的影子便是证明。这是较低层次的读写结合。当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文章作品,思想艺术有了一定的积累,写便成了一种自觉的“输出”。这种“输出”是经千百篇文章的浸润,在外物刺激的作用下融合了自己的思想认识、艺术积累而进行的一种具有独创性的实践活动。这是较高层次的读写结合。它的特点表现为二者结合的松散及表达的独创。因此,读与写是攀援上升的“藤”,阅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可以这样说,学生读的量越大面越宽,对生活的认识、理解、感受、积累就越丰富。读得越精越深,对生活的认识、理解、体会就越深刻全面。因为任何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浸润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认识,反映着作者对时代、人生的体验和感受。阅读,能提高我们观察理解生活的能力,使我们对生活的积累也不断丰富起来。例如教授余光中的《乡愁》时,学生缺少诗中所写的生活体验,为了丰富学生的积累和感受,我补充了三篇有关写“乡愁”的诗和文章:席慕蓉的《乡愁》、萧乾的《枣核》,还有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四韵》。阅读中通过联想比较,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旅人思乡,游子思归”情感的认识与感受,使其相当顺畅地理解了诗中那浓得化不开的思念祖国、渴盼两岸统一的情感。在以“故乡”为题的练笔活动中,学生们便写出了一批体察细致、真实可信的好文章。可见,广泛阅读对学生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积累生活,进而表达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字词句篇,品味字里行间流淌的诗意。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阅读能构筑人的精神家园,没有涉猎群书的阅读体验,很难领会语言文学的精妙之处。阅读教学中,既注意量的丰富,又注意质的精深,是教好语文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