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寅川(浙江省慈溪市三北初级中学)
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语文教材只是沧海一粟,学生要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就要从课外选择一些书来读。课外书籍也有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张扬学生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熏陶学生情感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根据教材需要,本着立足课内、注重课外、用课外拓展课内的宗旨,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日积月累,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今,《课程标准》已经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视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已是学语文的重要环节。《课程标准》从量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了“硬性”规定:小学阶段总量不少于140万字,初中阶段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完成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初中生丰富文化知识、提高审美水平、锻炼意志品质的必然要求。
那么,课外阅读是不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呢?某杂志社对50个城市做了调查:赞成学生应当阅读部分优秀课外读物的教师占30.9%,认为课外阅读于学生无益的占7.9%,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教师占61.2%。另一项调查结果表明:20%的家长不赞成孩子读课外读物,2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允许孩子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才支持看书的占45.1%,放任不管的占8.9%。调查结果表明,囿于旧式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人们把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课外阅读则被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外活动”,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甚至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正课的学习。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已被摆在了教学目标的首位。替学生甩掉沉重的学习包袱,“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都应该更加重视课外阅读,并把它落到实处。那么,具体怎样操作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教授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语文教学任务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广泛的阅读兴趣,能为学生的持续阅读提供条件,促使学生积极阅读、自主选材,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如果课外阅读能够保证在激发起所有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进行,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其中的种种乐趣并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对他们而言,课外阅读将会如吃饭、睡眠一样不可或缺。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定期开设阅读课。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到阅览室阅读。阅读课深受广大学生欢迎,使他们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轻松地遨游于书海。正是这种阅读课的开设,使许多学生尝到了读书的乐趣,产生了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2.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我让学生自筹经费,建立图书角,购买一些他们喜欢看而又有教育价值的书。现在班级的图书已近百本,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尝试开设文学欣赏课。好的文学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的视野、丰富人的知识,也能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所以,我每星期安排一节文学欣赏课,在课上印发或朗读一些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如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杨朔的《荔枝蜜》,陈毅的《梅岭三章》,鲁迅的《秋夜》,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以及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同时,鼓励学生畅谈阅读感受。这样,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也充分激起了学生对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正确地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引导时,我主要让学生做到五个“结合”:
1.课内、课外相结合。学生在课内的时间毕竟有限,更多的时间应该在课外,所以作为教师既要立足课内,做好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更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博览群书,进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精读、泛读相结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读书要有选择,对一些文学性浓厚、具有较高教育意义的书,要认真钻研、做好笔记;娱乐消遣的书,粗浅浏览即可;对一些内容不健康的书,要坚决抵制。
3.读与摘记相结合。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有生命力的材料,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做好摘记。摘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摘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里要注意三个步骤:先摘录,要求摘录词语所在的整个句子,在词语下做出标记。其次,要求理解所摘词语的意思。最后是应用,可仿照原句造句。(2)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只要是描写生动的语句,都可以让学生摘录下来细细品味,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的,用以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3)摘录抒情议论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通过摘记,让学生体会别人是如何抒情议论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感和驾驭语言的能力。(4)摘录优美的诗句。诗歌通常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极富表现力。所以,摘录一些好的诗歌,有助于丰富学生自己的语言,增强其运用语言的能力。(5)摘录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名言警句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给予学生以心灵的启迪。
4.定期总结与互相交流相结合。教师在指导学生摘记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做好总结,包括期中和期末的总结和平时的小结。通常,我要求学生每星期做一次小结,内容包括一周的阅读量、摘记的字数、适当的点评。期中、期末则要求他们做系统的统计,并对自己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做出评价,总结得失。此外,每学期至少做三次以上的阅读交流,学习其他同学好的经验,扬长避短,相互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作品,共同进步。
5.阅读与写作实践相结合。读与写是紧密结合、难舍难分的。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充分与阅读结合起来,具体操作如下:(1)写读后感。即指导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写出自己的感受。(2)仿写。即指导学生仿照优秀的例文进行写作,要求既能抓住特点又能推陈出新。(3)补写。如读了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给小说加一个结尾,关注孔乙己的命运。(4)改写。从文体和写作手法上对例文进行大胆改写,写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充分张扬个性。
只有做到“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提高文化品位,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之真正成为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进而促使语文阅读教学常青常绿、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1.张洪亮《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新课标人文素养教育必读书目》,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