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男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北京 10003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每年近10%的经济发展速度使中国的财富快速积累,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人间奇迹。这样高的发展速度除了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投入外,大量的能源资源消耗应该是强力支撑。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的经济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出一条节约能源资源、充分利用能源资源的科学发展之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日渐枯竭,绿色的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势在必行。中国幅员辽阔,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风能的利用应有一个基本研究和预判。
我国幅员辽阔,风能资源丰富。据中国气象局2009年对全国风能资源普查数据,我国陆地(不包括青藏高原)50米高度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为23.8亿千瓦,其中以“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内蒙古、新疆、甘肃、河北、吉林最为集中丰富。同时,我国近海风能资源丰富,我国拥有18000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可利用海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近海5到25米水深线以内区域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
近年来,随着能源资源压力的增大,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把加快发展风电作为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重大战略举措,制定了鼓励风电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风电产业高速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关注下,我国风电迅速发展。自2005年以来,风电装机容量连年翻番,已经从7年前的126万千瓦快速攀升至2011年的6236万千瓦,其中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千瓦,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短短的几年时间我国就走过了美国、欧洲数十年的风电发展历程,并规划了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我风电聚集地区的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都超过了国外先进水平,成为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重要的新增电源。在内蒙古西部电网,风电发电量已占到全部发电量的9%。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开始主动研制并从国外引进风电机组,探索建设风电场。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积极鼓励发展新能源,使得更多的投资主体涌入风电行业。2008年,财政部出台《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风电设备技术研发,提高了大型风电机国产化率,也促进了风电产业的发展。风电产业已经形成了技术门类比较齐全、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的格局。风电设备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配套产业服务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全产业链的管理办法、技术规定和工程规范,并将风电纳入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加快培养多层次的风电专业人才。至2011年底,我国已制定了18项风电行标。同时,通过大规模风电建设,已逐步形成了专业的风电场规划设计、工程咨询、建设安装和运营管理力量,满足了风电规模化发展需要。
为支持风电产业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和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法规,为风电产业规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06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制定了《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要求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风电产业化体系。2012年国家能源局又发布了《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到2015年风电并网装机达到1亿千瓦,2020年达到2亿千瓦。
环境资源压力的不断增大和人们对新能源的极度渴求,使得风电行业在我国迅猛发展,但与其它新兴行业一样,风电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自2005年以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连年翻番,在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下游需求疲软、风电并网难等问题,使得风电限电弃风问题严重。风电发展已经从过去设备制造能力的制约转变为市场消纳能力的制约。据风电行业从业人员透露,目前国内风电有30%—50%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80余家风电整机企业以及上游的零部件企业都面临着价格走低、货款拖欠等不利环境。风电行业进入了整合期,利润下降明显。据国内20家主要风电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统计,2011年销售总收入同比增长11.3%,净利润同比下降19.4%。而从风电零部件生产到整机制造,再到风电场运营,整个风电产业链上出现利润滑坡的企业高达60%。
作为新兴产业,我国风电发展规划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很多风电建设是先批项目后再统一规划,大规模、高集中开发,布局上不尽合理,导致风电建成后配套设施跟不上,给风电运营和电力传输带来了困难。没有规划的引导约束,各地政府为了经济发展和政绩的需要,依据当地风能资源情况,盲目争上风电项目,未能充分考虑未来电力网络系统的电源结构、风电消纳市场、电网输电能力等因素,导致风电发展规模远远超出当地实际承受和需要能力。为了加强规划、引导和约束,2012年7月国家发布了《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局也于2011年发布了《关于印发“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核准风电项目1676万千瓦,与第一批核准项目2883万千瓦相比少了近半。
我国陆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用电规模小,需要高电压远距离外送。目前国家规划的八大风电基地,输送距离多在1000至3000公里以上。由于风电发展迅猛,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出现了并网难限电较为严重的现象。据有关资料,2011年,全国累计装机容量为6236万千瓦,并网容量为4784万千瓦,并网率为76.7%。2011年弃风电量超过100亿千瓦,弃风比例超过12%,相当于330万吨标准煤的损失。2011年全行业风电利用只有1903小时,比2010年下滑了144小时,2012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这种状况更为突出。其中占全国风电发电量86.8%的 “三北”地区,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907小时,弃风率约16%。
近年来,我国风电装备技术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风机零部件基本能实现国产。但在风机整机的研发和设计上,主要依靠引进技术成长起来,没有建立起与风电快速发展相配套的核心技术能力和产业竞争实力,使得我国风电产业的扩张受制于人,也使得国内低层次技术的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同时,由于风电设备制造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部分产品为了占领市场,大量降低成本,忽视技术进步、产品可靠性等内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造成风电设备产品质量不稳定,风机可靠性面临考验。2011年,全国发生了4起典型的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共有3207台机组脱网,损失电力约424万千瓦。
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但由于受风力大小的影响,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不可控等特性,使得风力发电具有随机性。从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角度来看,电网系统消纳风力发展的规模主要取决于电网系统的合理规划和各种电源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需要在发展风电时必须考虑风能资源充足时的电网调峰和风能资源缺乏时的电网调谷问题。同时,我国输配电价由政府制定,且没有明确的计算公式。在这种机制下电网公司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率,愿意接受低廉且稳定的煤电,而不愿接入昂贵而波动的清洁能源,导致部分地区风电无法尽快上网。
当前,全球都在积极发展新能源,探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对于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这既是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风电行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既是中国风电行业高速发展所面临的必然情况,也是中国风电行业实现转变的契机,必将促使风电行业发展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因此,短期而言,我们对于整个风电行业的发展及行业内各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持观望态度。但就长期而言,对中国风力发电的前景仍感乐观,对风电设备制造的稳步增长仍有信心。
能源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不能急于求成。地方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风电项目。在能源规划方面,必须以市场为主导,统筹考虑风电与其它电源的比例结构,提高风电在电力供应中的比重,使风电成为重要的电力来源,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布局上,要针对地区的用电情况、电源现状,综合考虑风电与电网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在科学论证和市场全面预测的基础上严格把好风电的审批关,严禁盲目争上项目,防止无序恶性竞争,损害风电企业利益,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风电是绿色的清洁能源。政府应加强对风电产业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风电的定价机制,出台绿色电力消费激励政策,鼓励社会认购清洁能源,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提高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投资回报率。同时,可以在贯彻效率原则的前提下考虑出台补偿机制,落实政府补贴,合理降低风电的税负,通过优惠税率或其他财税政策鼓励风电相关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增强风电设备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风电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风电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明显差距,必须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这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使风电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关键。风电企业要从自主创新入手,加大研发投入,超前研究风电设备的核心技术,并可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共同研发技术含量更高、质量更好的并网友好型机组,提高风电设备自主化水平,实现风电自主化建设。同时,要适应风电发展的需要,重视技术和技能人才的培育和储备,提高风电专业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制造水平和风电设备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风电产业高速发展,创造了“中国速度”。要实现从“中国速度”向世界品质的转变,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要进一步规范风电设备的市场准入,完善风电标准体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贯彻实施,通过制度规范保证高品质。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品牌建设意识,不断改进、提高风电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使企业从原来的产品竞争转变到品质竞争上来,提升风电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要建立健全风电建设运行服务体系,增强风电可控性、抗干扰能力,保证风电运行安全高效,提高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
电网是能源系统发展的物理骨架。促进风电科学发展,必须建设与其相配套的通畅智能的电网。从技术上讲,风电上网、并网在我国已没有技术障碍,主要在于观念的转变和强有力的协调。要进一步加强风电开发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协调,配合风电基地建设合理设置电网架构和负荷规模,保障风电项目的顺利并网运行,提高风电利用率。在风电项目已集中开发但并网运行困难的地区,要加强配套电网建设,国家能源资源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协调,充分利用煤电外送通道输送风电,提高外送电量中的风电比例,扩大风电的市场消纳范围,共同保证国家能源安全。
[1]国家能源局.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国能新能〔2012〕195号)[Z].北京:国家能源局,2012.
[2]李俊峰,等.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2[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3]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中国风能资源评估报告(2009)[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4]秦云甫.浅谈我国风电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3):96.
[5]叶涛.我国风电发展现状:装机容量七年增50倍利润大幅滑坡[EB/OL].(2011-05-21)[2012-11-03].中国经济网.
[6]费磊.我国风电弃风率逐年增高,专家称政府掌控过快发展[EB/OL].(2012-07-19)[2012-11-03].中广网.
[7]孙玉敏.风电行业之殇[EB/OL].(2012-10-26) [2012-11-02].http://news.bjx.com.cn/html/20121026/397411.shtml.
[8]孙金凤,刘清志.黄河三角洲风能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0,12(4):107-112.